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起点,是红四军的"加油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之间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两块根据地建立的时间也几乎相同,所以,对这两块根据地进行比较研究也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何长工在毛泽东领导下,为朱毛会师“架桥梁”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何长工在毛泽东领导下,为朱毛会师"架桥梁"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朱毛红军未上井冈山之前,陈正人等人就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为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陈正人参与领导建立遂川县工农兵政府,领导遂川分田运动,组织开办党团训练班,等等这些都是井冈山土地革命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茶陵城是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后攻占的第一座县城。毛泽东在茶陵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茶陵湖口挫败陈皓一伙的叛变阴谋,挽救了年幼的工农革命军;并总结工农革命军在茶陵的实践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对人民军队建设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支部生活》2006,(10):23-23
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开始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里,何长工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完成了毛泽东交给的一项又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为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8.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8-78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9.
宋锦华 《世纪桥》2020,(5):42-4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党领导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典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建立农村根据地,由农村走向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走向全面胜利的发端。本文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来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通过对这些精神特质的分析来感悟党的优秀品质与高尚情操,为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肖小华 《党课参考》2020,(7):103-106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一切斗争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壮大了革命队伍,解决了中国革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从而使井冈山道路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并对当时全国各根据地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虹 《党史文苑》2012,(1):34-36
对中共党史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有所研究的同志都知道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布告》及红军第四军军党部编印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两份文件应该是红四军主力1929年1月中旬撤离井冈山根据地前形成的最后两份文件,同时也可视为红四军主力开拓赣南闽西农村革命根据地直至创建中央苏区的最初两份文件。  相似文献   

12.
孙伟 《党的文献》2018,(4):54-60
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岁月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丢失过两次。第一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井冈山的物质条件、东固的斗争经验和赣南、闽西的实际情况,决定红四军主力不打回去,留在赣南闽西发展,由彭德怀率小部分兵力打回。第二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形势与之前相比有较大不同,如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日趋形成,赣南、闽西的红色区域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央已经同意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创建大块革命根据地等因素,决定不派红四军主力收复被敌人占领的大小五井等地。上井冈山是正确的、合理的,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下井冈山也是必要的、符合历史趋势的。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党的建设、建军原则的形成等方面探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学历最高的16位大学生.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巩固、发展,聚集了相当一批德才兼备的革命知识分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宛希先便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井冈山军民集体奋斗的结果,凝聚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心力和鲜血.勿庸置疑,毛泽东作为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都建立了盖世之功.毛泽东在这期间表现出来的崇高风范是我们学习楷模,对新时期领导干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巩固、发展,聚集了相当一批德才兼备的革命知识分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宛希先便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英才 《党的建设》2007,(10):53-53
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开始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决定向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党第一次在红色割据区域内执掌政权。党的执政理念与实践探索都始于井冈山时期。党对执政指导思想、执政宗旨、执政任务、执政方式、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益探索,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局部执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略论井冈山时期党的执政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轶欣 《党史文苑》2008,(6):18-19,6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魄多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党第一次在红色割据区域内执掌政权。党的执政理念与实践探索都始于井冈山时期。党对执政指导思想、执政宗旨、执政任务、执政方式、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益探索.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局部执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08,(3):F0004-F0004
新余(新余县、分宜县)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的军事根据地,也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新余的革命斗争,毛泽东、彭德怀、王震、肖克、曾山、陈正人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到新余从事革命活动。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新余建立起县、区级中共组织17个,县、区级苏维埃政府15个,县、区级工农武装21支,革命鼎盛时期,新余苏维埃区域涵盖袁水以南整个新余境内,苏区面积、苏区人口都分别占当时新余县的1/3左右。新余人民为井冈山革命斗争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