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强盛朝代。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她强大的原因和唐朝统治阶级确立“安人宁国 ,以法为先”的法律思想不无关系。本文从重视法律调整 ;宽刑慎罚 ,礼法合一 ;注重法律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立法形式规范化四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 ,从而为今天的法制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尧 《工会论坛》2013,(6):162-16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大,“韬光养晦”战略方针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争论。先秦诸子文献中体现“韬光养晦”思想的相关论述以及西汉、唐朝、清朝的历史案例都表明,“韬光养晦”战略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走向盛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应继续创造性地奉行“韬光养晦”这一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张新文 《理论前沿》2008,(19):34-36
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此,汲取历史上“三大盛世”的教训,对今天我们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论坛》2008,(2):I0002-I0002
“东风点三江,盛世房地产”是“东盛”的品牌写照。公司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去满足、超越顾客的需求,作为“东盛”的不懈追求.以“资本运作、品牌经营、自我积累、高速发展”的构想.向着专业化、科技化、规模化、集团化迈进。  相似文献   

5.
唐朝大臣魏征常当着唐太宗李世民的面直言提意见,使之下不了台。一次李世民恼羞成怒,回到后宫对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把魏征杀掉!”。长孙皇后当即跪倒向李世民道贺说:“陛下有这样一心一意为大唐事业不顾个人安危敢向您直言相谏的忠臣,这才是大唐和陛下的幸运,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吗!”几句话使李世民顿然清醒:正因为有了象魏征这样敢于直言真情的忠臣,才出现了大唐盛世啊!从此,李世民倍加重用魏征。魏征病死后,李世民感慨地说,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失去了魏征使  相似文献   

6.
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积极营造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2012年11月26日,由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与广东华人书法院联合举办的主题为“同心颂盛世”全省社院系统庆十八大书画摄影作品展在省社院新综合大楼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7.
论隋炀帝的道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炀帝杨广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大治,对儒、佛、道“三教”采取并融发展的政策,他冲破了父皇对江南宗教岐视的“关中本位”的宗教政策,对江南道教自始至终扶植、利用,注重教理研究,并以江南道教领袖的教义作为全国道教的旗帜,而且淘汰无德僧尼,拆并小寺院,使“三教”得到正常的发展,并为唐朝把道教定为国教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辛亥革命”追求民生幸福到今天“幸福革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史实证明,崇尚民生幸福是各个时期统一战线理性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统一战线助力幸福广东建设符合当今广东民众渴望幸福的现实要求。因此,充分发挥好统一战线的综合优势,构建机会均等、自由竞争的价值体系,完善快捷顺畅的利益诉求机制,拓宽民主公平的参政议政渠道,最大限度地创造和维护和平盛世,是助力幸福广东建设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张载及其所开创的关学,对传统儒家学派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整合和创新,其伦理精华“民胞物与”的和谐社会理想与“四为”的儒家道德践履精神,对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构建都有启示意义,西安地域文化建设得天独厚,应该在关学传统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其文化建设的人文气质和超越维度,在展示盛世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价值提炼。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重大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进步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内容。一个高度文明、民主、富强的国家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统一体。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次所谓的“政治清明”,从“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到“乾嘉盛世”,曾被千百年称道,但这是“政治文明”吗?肯定不是。一个帝王的清明决不等于一个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由于他为政得人,所以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从而造就了封建社会中期的一个盛世,为后世所称颂。  相似文献   

12.
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社会首先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就是要体现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其次应该是和谐的社会。所谓“和谐”,它包括的不仅是社会的和睦、稳定,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它应该把自由、公正、正义、稳定、协调、有序、民主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追求目标。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内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的封建盛世局面,那时候社会安定繁荣,君主励精图治,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对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有首歌唱道:“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万紫千红,国泰民安,到处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我们切不可因此就居安忘危,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古人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  相似文献   

14.
诗三首     
卜算子 虎年贺岁 己丑岁末,古城喜降瑞雪,雪融天朗,漫步环城公园,观数枝腊梅,虽已姿萎,但依然暗香飘浮;看远处柳树,枝条已现鹅黄,正如诗云:“遥看鹅黄近却无”;察足下草丛,草尖已呈嫩绿,春天的生机始勃发,联想到祖国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和谐奔小康。时逢盛世新春而得句。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先秦时代,“德治”的思想就已经形成政治理论,并且开始影响政治实践。历史上的“德治”,客观上有益于社会的缓慢进步,有时还可以成为盛世形成的条件。因此,“德治”在理论上长期被看作立政之根本、为政之宗旨、行政之原则。但是,在专制时代政治运行的实际过程中,“德治”又往往只是宣传口号。从总结“德”与“法”、“德”与“财”的关系的角度回顾历史,也应当对“德治”的时代限定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德治”,其实有多重的政治文化涵义。如果说“德治”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历史影响,或许首先在于执政者施行着某种道德自律,接受着某种道德监督,从而有益于成就治世。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充分体现了全党的意志,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并且上升到了国家的意志,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这一基本方略的确定和提出,不是哪一个人、哪部分人的主观臆断,也不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党和国家在我国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作出的一个重大的英明决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古代社会———盛世与“法治”紧密相联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法治”思想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建法立制、…  相似文献   

17.
较之前后其他封建诸朝而言,唐朝前期以"贞观之治"的"盛世"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确立如此之高的地位,其官吏管理制度的法律化是一个重要原因,即通过公开、确定的行政法律来组织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与政治理想的官员队伍,同时再辅以一定的监督制度来保证官吏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能够依法行事、遵纪守法并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史书所谓"以法治吏"、"吏治清明"即谓如此。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种媒体和某些理论研究文章里使用频率极高的几个单词。我很赞成“和谐社会”这样的提法,我很乐意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即使古代社会出现的所谓“汉唐盛世”,史书上讲“路不拾遗、夜不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唐代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行政监察制度,监察机构的行政监察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盛局面。唐代行政监察制度较为完备又有自身特色,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我们今天的行政监察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事天地》2010,(28):F0004-F0004
红荷耀金桂,秋意融融两相辉;新艺亮邕城,流墨灌彩开新天。由广西贤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盛世之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宁通宝堂书画院协办的“张宪老师作品见面酒会”于9月12日在南宁市景都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区内的领导、艺术家、商界代表、各知名媒体记者等共一百多人出席了酒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