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刑警与科技》2008,(20):44-44
日前从公安部获悉,全国所有城市将在2012年前全部完成消防远程监控中心的建设。一旦发生火灾,远程监控可以做到第一时间感知并确定火灾位置,第一时间调派力量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北京市消防远程监控中心将在2009年前建设完成,并与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实现联网。目前,北京市涉奥场所已经安装了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消防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火灾远程报警监控系统的应用,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城市消防管理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重大工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简况,论述了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关系,作者提出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是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并建议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应将重大危险源监控、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社区安全建设、应急救援规划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安全科学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将公共安全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重大工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简况,论述了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关系,作者提出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是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并建议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应将重大危险源监控、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社区安全建设、应急救援规划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安全科学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将公共安全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重大工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简况,论述了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关系,作者提出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是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并建议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应将重大危险源监控、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社区安全建设、应急救援规划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安全科学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将公共安全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放火案件逐年增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人们混乱和心理恐慌。本文以一起放火火灾为例,展示了监控录像结合现场勘验、调查访问、技术分析查明火灾原因的调查过程,为利用监控录像证据认定起火原因的火灾调查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德生 《刑警与科技》2007,(11B):217-220
“平安城市”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作为公安部的试点项目,是推进“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安部“平安城市”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为:适应社会经济、治安形势的发展,不断加强监控点、监控网络、监控中心、监控管理平台和监控机制建设,逐步建成一个覆盖各大型聚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和要害部位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掌握和控制社会面治安局势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城市综合体建筑是集购物、办公、居住、展览、餐饮、文娱、交通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占地面积大,火灾荷载高,人员数量多,发生火灾后,发展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逃生难,灭火救援难度大,极易导致火灾易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分析大型城市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出发,详细阐明了大型城市综合体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超大综合体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现状我国安防产业的发展壮大源于国家"科技强警"和"城市报警和监控系统建设"两大战略项目。2004年公安部启动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2005年公安部正式启动的"3111"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我国大规模的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建设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全国已安装了超过千万个摄像头。在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视频监控平台这一核心要素很少  相似文献   

10.
第一部分如何打造开放式报警与监控系统平台从2004年开始,公安部在全国部分城市试点3111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到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再到平安城市建设,我国的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历经了模拟、半模拟半数字、全数字网络报警监控技术的发展;应用也从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栋楼宇到一个社区、一个行政区域、一座城市,再到跨区域甚至跨越国界,这些都得益于系统平台软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由此推动了安防软件技术的创新,改变了模拟监控时代“硬件很硬,软件很软”的局面,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平台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是科技强警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构建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和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为公安机关提高社会治安的驾驭能力,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按照公安部《关于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省公安厅把我市列为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城市,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发展机遇,更是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12.
火灾是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特别是城市工业火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本文介绍了火灾风险评估的几种模型,评述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在分析城市工业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工业火灾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判断评估方法对城市工业的火灾安全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评估可得出该工业所属的安全等级,使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工业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王盈楚 《刑警与科技》2007,(5B):134-137
视频监控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先后经历了模拟视频与近距离监控、模拟视频与远距离联网监控、数字视频与IP网络监控、数字视频与光纤网络监控四个发展阶段。随着“平安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划提出,采用何种系统才是“平安城市”理想的解决方案,成为业界讨论和争议的焦点。 本文从技术角度探讨了四种方案的优点和弊端,指出只有基于光纤网络的全数字网络监控方案才能够满足“平安城市”以规模庞大、覆盖面广、多层次管理与高清晰监控为特征的监控需求,体现视频监控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平台化的发展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魏一 《刑警与科技》2006,(8A):34-37
当前,随着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城市视频监控项目建设的全面铺开,国内其他大中城市也陆续启动了同类项目的前期规划和筹备工作。一个以视频监控技术为核心的全国范围内的平安城市建设高潮即将来临。在城市视频监控项目的建设中,以视频压缩技术、视频网络技术以及视频智能化应用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监控核心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尤其受到各建设单位的关注。如何应用数字监控核心技术来构建各自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付备荒 《刑警与科技》2006,(12A):142-143
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监控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今天的实际应用状况,并且从投资、进度、质量角度论述了平安城市主流技术概念及应用的重要性,提出城市监控项目在产品选型和现场施工需求相互结合的技术模式,同时介绍了欣横纵公司在平安城市监控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和特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王铭珍 《刑警与科技》2005,(4A):102-103
在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普及和推广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奠定了法律基础和设计依据。全国的许多重要部门、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以及高层建筑、重要仓库、重点引进工程、重要图书馆、重要公共建筑等,都装设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建筑物的防火和灭火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数字视频监控已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视频监控系统已经由原来的平安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上升为当今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进而带来的变化就是,视频监控所管理的摄像头数量、所存储的视频图像容量以及所涉及的用户类型和数量与以前平安城市系统相比都会有个更大规模的增长,这样势必会对城市大型联网视频监控平台推出更高的要求,其核心特点将会向高清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公安部、陕西省公安厅关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决策和部署,西安市公安局认真落实全国视频监控大联网工作,将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建设纳入全市公安事业大发展的"平安工程",汇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实践大潮。公安部关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广州  相似文献   

19.
城市火灾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完善的火灾应急救援体系是减少火灾人员伤亡和降低火灾损失有力的保障体系,在城市消防规划中,必须要考虑建立和实施火灾应急救援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平安城市项目及智慧城市天网工程建设的推进,视频监控系统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进入了联网监控和业务融合的时代。但绝大多数的高清监控数据仅停留在"看"和"存"的层面,且随着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会带来存储的成倍增长。另外,各地市的视频监控联网、共享等相关项目已开展多年,现已基本实现高清数据的共享。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各地平安城市应用正逐步向警务云、大数据应用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