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于熊十力与王船山之间的思想关连做一介绍,探讨熊先生的学问体系之中,有多少是承继于船山,又有多少不同于船山?主要可分为内圣与外王二学,或曰天德与王道。在外王学,熊先生敬佩船山,船山的夷夏之辨,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革命风潮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在内圣学,熊先生则偏爱“二王”――王船山与王阳明。然船山素来批评阳明之学,而熊先生归宗阳明,故熊先生有时宣称,船山晚年已自我修正而回归阳明,有时也会站在阳明立场而回批船山。熊先生的体系乃是归宗易学,即是“以乾(心)主坤(物)”、以心宰物,此又与船山的“乾坤并建”不同,也就常以自己体系而来批评船山。熊先生对船山学可说有褒有贬,本文试图分析这些褒贬内容与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2.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重要命题。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基本前提,知行是一个功夫,知行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知行观对解决公民道德建设中知而不行、知行相悖、行而不知等知行脱节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应借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教育内化机制、创新道德评价体系等方式,消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问题,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字而农,号薑斋,衡阳人。晚年长期居于衡阳湘西石船山,故称船山、船山先生。船山的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宋论》系船山1691年定稿,共十五卷,每卷别以帝号,而无标题。《宋论》不仅是船山史论思想的综合,而且体现了清初思想界以史为鉴,充分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及对汉民族思想文化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批判。鉴于明朝亡国的切肤之痛,船山坚持传统儒家经世济国思想,怀着儒家传统的礼乐文明理想,结合宋朝兴亡的历史事实,阐发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侧重于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毛泽东的认识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发展、毛泽东的辩证思维与中国传统辩证法的异同等。在此过程中,他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点,并指出其理论得失。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是较为客观、公允的。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是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侧重于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毛泽东的认识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发展、毛泽东的辩证思维与中国传统辩证法的异同等.在此过程中,他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点,并指出其理论得失.他所提出的一些现点在今天看来是较为客观、公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古代哲学中关于知行观的内容尤为丰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的知行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宝库。 中国古代关于知行观的内容非常丰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提出了“静观”、“玄览”的思想。他主张要“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天下观天下”(《老子》五十四章)提出了根据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事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孔子对于知识  相似文献   

7.
知行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重要论题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学术背景下,贺麟运用其长期研究西方哲学所得的深厚学养,吸收西方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成果,对这一古老而常新的问题进行了颇具新意的阐发,提出了"自然的知行合一论"这一重要认识论命题。与此同时,他还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进一步夸大"知"的重要性和主宰性,得出"知主行从"的唯心主义哲学结论。贺麟对知行问题的探讨,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增添了新的理论内涵和时代内容。一、对知行问题的新阐释《知行合一新论》是贺麟在1938年写的一篇论文。他认为这篇文章对知行问题作了较深广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行动是知识的运用和归宿,知识灌输和行动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知行结合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意义显著。文章在中国传统知行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启示和指引下,本着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结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提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结合可以从深化时代内涵、优化知识体系、重视现实需要、强化品质养成四个路向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张琳 《理论学刊》2006,1(2):58-59
纵观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从孔夫子直到孙中山,知行关系问题的探讨始终是中国哲学认识论探讨的主题。从古代《尚书》“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论说,到孟子的知先行后的知行分离说、荀子的行先知后说,经过程颐朱熹的知先行后、行重知轻和王守仁“销行以归之”的知行合一等宋明理学道德形而上学的知行观,再到明末清初王夫之的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的知行统一观以及清代颜元重“习行”轻知识的观点,而后至魏源、谭嗣同、孙中山等人近代意义上的知行学说,知行关系的讨论是长盛不衰。几乎所有的中国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论说过知行…  相似文献   

10.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在批判总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问题的各种观点及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引入其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这一传统哲学认识论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在批判总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问题的各种观点及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引入其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这一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7,(6)
正湖南省衡阳市是先哲大儒王船山的故乡,国学文化源远流长。2015年以来,衡阳市按照中央精神结合实际,在全市开展"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线,以"学国学、知礼仪、讲文明"为主题,做到"以国学涵养国魂、以文化陶冶性情、以市情教育市民"。内容立体化。活动设置国学讲座、国学征文、国学竞赛、国学展示四大板块。开设"石鼓书院大讲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7,(1)
正1962年11月17日,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偕夫人和助手,回湘出席纪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研讨会。期间,根据省委安排,吕振羽到韶山拜谒毛泽东旧居;参观湖南革命博物馆、湖南历史博物馆;赴衡阳访石鼓书院、王船山故居;观长沙岳麓山,参观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统战思想内涵的哲学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唯物论、知行统一的认识观、求同存异的辩证法。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统战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统战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研究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哲学内涵,是深入理解毛泽东统战思想的正确途径.是灵活运用毛泽东统战思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出于革命需要探讨"知行"问题的哲学家。他突破传统观点,大胆创新,扩大了传统的"知"、"行"概念,丰富了它的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知难行易"。孙中山的知行观虽有局限,但对哲学仍然做出杰出的贡献,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客观具体实际,对中国古代知行观作了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具体表现在:内涵着眼于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相统一,使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外延扩展至广泛的治国理政实践;认识和实践主体侧重于党员干部、青年学子。习近平对中国古代知行观的"两创"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做好"两创"的前提;培养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知,是做好"两创"的基础;完善价值表达,实现话语转换,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做好"两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贞节观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对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至明清,贞节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阴阳学说的提出、男尊女卑观念的滋生及传统的理欲观,为贞节观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贞节观在泯灭和牺牲女性本应享有的权利与需要的同时,对于维护、巩固一夫一妻制,遏制社会中存在的不贞不节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7,(9)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传播和发展,并且最终生根发芽,除了当时的中国实际国情的需要这一原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上的深度契合为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化土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和大众化。二者之间的契合与相通主要表现在:社会理想上的共产主义与"大同"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从衡阳市驱车西北行31公里的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湾,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隐居之地。因座落在湘江之西,故名湘西草堂。湘西草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之秋,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42岁定居蒸水之左石船山下。初居茱萸堂,次败叶庐,再观生居三处,最后在湘西草堂隐居以终。他一生著书四十余年,共著书四百余卷,八百多万字,其中大部分著作是在草堂写成。1981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草堂,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草堂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正厅面首横挂赵朴初先生书写的《湘西草堂》匾额,…  相似文献   

20.
在余姚城内原有一座古老的书院,即创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的“姚江书院”,它是明清之际浙东地区传播阳明学说的大本营。 “姚江书院”是由明末余姚的一群学术观点一致的学者为传播阳明学说而创立的一个教研活动基地,并因讲学该书院而形成了影响卓著的“姚江书院派”,它与绍兴的“蕺山派”、嵊县的“石梁派”鼎足而三,是明末清初浙东阳明学术的支派,成为明清之际传播阳明心学的主要场所。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邵廷采所说:“姚江讲学之盛,前称徐(爱)、钱(德洪),后称沈(国模)、史(孝咸)焉。”(《思复堂文集·姚江书院传》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