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语录     
正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春秋·墨翟《墨子·兼爱中》)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战国·荀况《荀子·成相》)举才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  相似文献   

2.
清朝郑板桥,原先对前代书法家的字体很感兴趣,但学无所成。一次睡觉时,他竟然手划妻背,练习写字,其妻一语双关地说:“要练字么?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怎么老缠别人  相似文献   

3.
王帅 《先锋队》2013,(1):26-28
"良知"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而将"良知"发扬光大的是明代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业"。王阳明将他的  相似文献   

4.
蔡方鹿 《学习论坛》2007,23(5):53-56
二程的经学思想以“经所以载道”和以义理解经为基本纲领,并在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天理论哲学,完成了伦理型儒学向哲理型儒学的转化,亦是经学史上的宋学发展为思想史上的理学的重要标志。二程以新儒学的义理来阐释儒家经典,是其与前代儒学的基本区别,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二程创立的天理论哲学代表了宋代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二程确立了理学的道统论,由此体现出其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从孔子时期就已经存在的进行教育以及进行文化思想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因此,研究各朝代讲学活动,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在明代的讲学大家中,陈献章的地位尤为重要。他的讲学活动不仅开启了江门学派,在当时影响深远,而且也是明代思想从理学向心学转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教化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其思想首位是孝,核心是仁,"以仁统摄诸德",由孝生仁,以仁为做人的根本。《孝经》是记录孔子孝思想,孝文化的重要典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瑄在其《从政录》中写道:"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之。"他将为官者廉洁从政分为三种层次和境界,即"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其中"见理明而不妄取",也就是说理想信念坚定、思想  相似文献   

8.
李文静 《世纪桥》2012,(21):127-128
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高尔基说他是"一切开端的开端"。他的作品响彻世界文坛,童话诗也在其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凭借"情感丰富爱憎分明,丰富而美好的幻想世界,情节曲折而离奇"的鲜明特色博得各阶层读者的厚爱,在唯美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为世界童话史立下了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薛瑄是明代程朱之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河东学派的开创者,在儒家道德理想、理学心性工夫的影响下,平生为官二十余载,历经患难沉浮而不易仁义公正之节。薛瑄在入仕为官的道德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基于理学的廉政伦理思想和为政道德修养,突出体现为:以"视民如伤"的仁爱之心作为施政治理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以公守法、以仁行法""为政通下情为急"的爱民思想;以"清心省事"的主敬无欲、廉洁明理作为处己待人的道德自律;以"是非毁誉皆所不恤"的坦荡泰然作为达至公平正大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0.
"我是堂堂的朝廷命官,怎么能够去拜谒私门。而且我做人堂堂正正,做官清正廉明,那些权贵也视我没有办法,怕什么!"薛瑄字德温,号敬轩,谥文清,中国明代思想家、著名理学大师、文学家,今山西省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他一生陆续居官24年,大多执掌法纪,如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和大理寺卿等。期间他严于律己,勤廉从政,刚正不阿,执法如山,被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平原村每年春节,都要在薛瑄家庙贴这样一副对联:考亭衍薪传,南吴北许,谁比名臣薛夫子;龙门称才薮,汉马隋王,俱输真儒铁汉公。  相似文献   

11.
在通州区光荣院当了26年院长的郭少利,获得过很多证书、奖杯:北京市"孝星"他榜上有名,市民政局授予他"孺子牛奖",通州区干部群众推选他为"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面对荣誉,他感慨地说:党组织的信任、群众的赞誉,更激励着我做好光荣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到近代,随着经学的解体而趋于衰颓。但是,五四运动前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西学改造,融合传统哲学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冯友兰的新理学就是其中的主要流派之一。他将西方新实在论与程朱理学相结合,建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儒学。冯友兰于30年代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两卷本,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1938~1946年间又撰写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书,称为"贞元六书"。这些著作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哲学体系,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①,故命名为"新理学"。这个体系的核心观念概括说来有两个:其一"两个世界",其二"四个境界"。其主要内容则是"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中存在三种"问答体系":"直言"或"直路答"、"不言"或"不答"、"言他"或"绕路答".儒家重点发展的是"直言"之"问答体系",道家重点发展的是"不言"之"问答体系",释家尤其禅师重点发展的是"言他"之"问答体系".但真正彻底的"直路答"还是在西方,<柏扭图对话集>之作答就是"绝对主义的直路答".中国哲学家只承认各种各样的"孝",各种各样的"仁",各种各样的"政";西方哲学家则认定在各种各样的"孝"背后一定有一个"孝本身",在各种各样的"仁"背后一定有一个"仁本身",在各种各样的"政"背后一定有一个"政本身",他们断定哲学就是追问"X本身"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4.
清朝前期涉外法的渊源,既有皇帝谕旨和成文法典,又有判例成案和习惯惯例,还有与周边国家签订的双边条约。这些法律渊源有层次、范围和效力的差别。与前代相比,清朝前期涉外法的渊源有三大变化:一是大量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二是典型判例"乾隆九年定例"的出现;三是多个双边条约的制定。这些都是明代以前涉外法律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5.
朱德的孝道     
《湘潮》2017,(8)
正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孝"是中华民族传统家族美德的重要方面。在"孝"这方面,我们党内有数不清的模范,有数不清的事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就是其中的一个模范。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生母钟太夫人病逝。3月,朱德得到消息,十分沉痛。康克清回忆道:"他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6,(6)
正明代文学家叶盛的文章《郑牢论戒贪》中,讲了一个"白袍点墨"的故事。明代广西总兵山云甫一到任,便宴请当地德高望重之士,藉此询问民情风俗。有人就将总兵府一个叫郑牢的老差役介绍给他。听说这个郑牢性格耿直敢言,山云便将他请了来。山云问:"在许多人看来,对于领兵打仗的将军来说,不必计较他是否贪利,只看他能不能打仗就是了。况且,广西的风气一向  相似文献   

17.
<正>91岁高龄的黄旭华老先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这位老共产党员,当国家需要与家庭需要同时摆在面前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家需要,隐姓埋名30年,倾心竭力于核潜艇事业。他说,"忠孝不能两全,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还说,"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道德中十分重要的规范,在所有的道德和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尊老爱幼这一优秀的传统美德简约地归结就是"孝"与"慈"两种思想。传统意义的"孝"更多地是指"能养"父母长辈,而今天的"孝"则不仅是侍  相似文献   

19.
象山学曾被阐释为道学、心学与禅学等。在明代中期之后,象山多被称为心学;但在明代中期之前,象山学更多地被称为道学与禅学。道学阐释主要出自象山学派、认同和拥护象山学者,以及会同朱陆者。陆九渊没有以心学自名,而是承认了道学称谓,且多次谈及道学、理学与道统。在象山后学的努力下,宋代官方承认象山学的“道学”与“道统”名位。在会同朱陆的主调下,元代吴澄、虞集、郑玉、赵汸等学者肯定象山学的道统地位,刘埙、刘仁本等甚至称其为集孔孟之学之大成的“道学之宗”。明代前期进一步会同朱陆,许多学者认为象山学是“圣贤之学”“圣学正传”。陆九渊在明代中期从祀孔庙,主要是其道学与理学名位得到朝野的广泛认同。但是由于其兼具“心学”身份,象山学成为明代道学向心学转向的关键思想和过渡桥梁。  相似文献   

20.
人生哲学方面,蕅益智旭把"孝"推崇到极高的位置,将孝分为世间孝与出世间孝。智旭认为世间孝非真,因此,修孝道的最佳途径是舍慈母而出家修行,以修出世间大孝。智旭还努力从戒杀、孝慈、心性等方面会通儒佛。在孝道观上,智旭虽然表面上强调世孝非真,出世孝为大孝,但实际上暗自里从不同的角度会通儒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