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知识的必然性的根据是金岳霖哲学体系所关心的核心所在。金岳霖把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对本体论的存在问题的说明相结合,建立了知识本体论的思想。他提出了“有”、“实在”和“存在”三种不同形式的存在,提出了本然、自然等不同的世界形式,并区分了知识的性质和获得途径的不同,区别了先天、先验、固然等不同性质和知识,分别说明了这些知识的不同的本体基础。金岳霖这些思想,富有创造性,对于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展望中国哲学的未来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智慧是什么     
哲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问。在西文中,“哲学”一词是由两个词根组成的,即“爱”和“智慧”。中文将之译为“哲学”,也取“哲”这个字的“聪明”、“智慧”的含义。可见,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千百年来,许多人皓首穷经、不辞劳苦地研究哲学。就是希冀哲学给人们带来聪明和智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智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叶上雄主编的《教育学》第136页)而智育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  相似文献   

3.
李瑞环曾说过:“哲学是智慧学、明白学,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作为新任组织部长,在未来的履职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哲学内涵,坚持用哲学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定能将压力转化成动力,把知识恐慌变成“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4.
“和实生物”这一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揭示了创造和谐的辩证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智慧。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是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中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学习、运用并加以阐发的,吸收中国优良哲学文化并从而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提升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并从而有了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是用来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的实践论,其阐释体系依照实践论、矛盾论、人本论和历史创造论的逻辑程序展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了巨大的学术进展,中国学术界对于这种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同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合作创造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知识论学界对“信念的目标”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可以说“信念的目标”这个问题是当今国外知识论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2009年奥斯陆哲学会议把这个问题定为此次会议的讨论主题,更加体现了这个问题的前沿性,而国内学界一直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奥斯陆哲学会议的讨论主题就是“信念的目标”,有的学者从规范主义的角度对信念的目标作出解释,有的学者则从隐喻的角度进行理解。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反映了当今知识论界的理论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涉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以下的三种形态:自由的智慧、科学的知识和存在的方式。这也是“哲学”为“人”“开显”出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都有哲学的历史发展根据,因而也是哲学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哲学从古代希腊开始,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特征:哲学为一种自由的智慧,为自由的学问。哲学的历史乃是自由深化和学术完善的过程。哲学进一步的发展,使哲学在深层次上成为最为贴近现实生活的学问,理解这段哲学的历史,不妨重新探讨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提出的“实践理性”对“理论理性”具有优越性这一思想,从实践理性的自由意志进入实际生活,不失为理解上个世纪欧洲哲学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精神”是一个既复杂有趣,又常思常新的话题。1.作为“爱智之学”,哲学是不懈地追求知识与合理地运用知识的统一。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自古希腊文的动词philein(爱)和名词sophia(智慧),其义为“爱智之学”。希腊文“philein”即“爱”。爱具有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包括自我之爱、他者之爱、及男女之爱。兴趣与力量、追问与追求、探  相似文献   

10.
必须区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个概念 ,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按实践阶段的展开而形成阶段性的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它的新阶段。邓小平作为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 ,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 :开辟社会主义实践的崭新阶段 ,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的课题和任务 ;更新党的思想路线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新找准了核心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重新确定了基调 ;集中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智慧 ,为新哲学观念打下了基础。邓小平在总体上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其创新集中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历史的“历史创造论”上 ,这是全新的实践论 ,它把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论、认识论、历史观融为一体 ,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哲学是人生的"第一导师",只有在哲学的观照下,人们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是知识的甄别者和选择者,是通向智慧的根本途径。哲学是一种精神财富,人们把哲学作为自己的信仰,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充满智慧并化作改造现实的力量,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概括为三维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形而上的大智慧来把握世界,是一种更高级的大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普遍性科学,是一种实践基础上能动的智慧性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科学信仰,是一种更具崇高性的哲学信仰。哲学作为大智慧,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哲学作为普遍性科学,追求世界普遍真理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的辩证过程,故作为科学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依赖于“是”,还要依靠于“信”。在根本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奠基于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之上的“智慧、科学、信仰”三维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普遍性科学和崇高信仰的高度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冯契哲学中对自由的阐述应该包含自由是一种境界和自由是一种过程两重含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思想同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结合的产物。实现人的自由需要以真、善、美的价值内化德性并指导实践,以"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为方法论原则,培养平民化的自由人格,使平凡之人也能够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4.
古罗马思想家塞涅卡曾说,“我们能够活着,这是大自然的恩赐,而能够活得好,则是哲学的恩赐”。哲学,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智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进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李瑞环同志所著《学哲学用哲学》,将形而上的哲学原理融汇于具体而微的工作实践,并付诸通俗易懂、活泼清新的文字,拉近了我们与哲学的距离。“学”与“用”,李瑞环以两个字的辩证为我们阐释了一种人生的智慧、处事的准则、工作的方法和思想的哲理,让哲学这一源于生活的学问从大学讲堂和学者书斋回归了生活。一、让哲学回归生活。有人把哲学喻为“草根学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湖南电视台报道了一位身家百万的“懒夫人”,她曾这样说:“懒夫人的最高境界,是以智慧寻求事半功倍的捷径。正是因为这种懒人哲学,使我赢得了百万财富,开拓了人生又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论述,牵住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牛鼻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正确理解“自主知识体系”,关键是把握三个词,即“自主”“知识”“体系”。完成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任务,要努力实现自觉自主,从中国大地、中华文化和中国实践中汲取本土精华;注重知识转化,进行自下而上经验总结和自上而下普及转化的双向奔赴;推动体系构建,实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系统集成和拓展完善。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实质是人的文明教化:根本任务是引导受教育者的精神发展,使某种“人”的理念转化并保持为其人生的信念。道德教育的知识必须承载受教育者确信为不言而喻之真理。西方道德教育的基本知识资源来自基督教信条;中国道德教育的知识以中国先哲所创“思想范式”为本体,融文史哲艺知识为一体。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文化传承,中西道德教育面临不同问题。中国道德教育学科应建设为学科制度中的特殊学科:拥有独立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知识之外的、承载中国人确信为不言而喻之真理的知识的独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的智慧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我党指导发展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生智慧问题,饱含哲学智慧,其智慧及其转识成智观念源远流长,内涵和意趣极其丰富。中国传统智慧观念是由德福一致、德包含智、智慧相通、福慧双修、转识成智等五个紧密相关的基本观念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包含实现“转识成智”路径的思想,这就是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转识成智”的修养过程,并不是单一的智慧修养过程,而是“福慧双修”的过程。中国传统的智慧和转识成智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是传统价值观中宝贵的历史遗产和观念资源,对于克服现代社会人们只追求欲望满足而无视人生境界提升导致的种种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牟宗三认为康德哲学中的“智性直观”这个概念可以作为康德哲学甚至西方哲学向中国哲学过渡的桥梁。但是,牟宗三对康德的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准确的,而且他从康德的这一概念过渡到中国哲学的立场也是不合法的,实际上这是从康德的批判的高度退回到了非批判的独断的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