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盟国家的社会语言多元性东盟国家在语言和种族上都表现出多元性,语言必然是东盟国家建设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印度尼西亚印尼是种族差异最明显的国家。据1972年印度尼西亚民族语言学院公布的印尼语言图,确定语种数为418。这个国家的格言“差异中求统一”  相似文献   

2.
2009年,印度尼西亚政治与社会形势比较稳定,议会选举和总统直选得以顺利进行。金融危机对印尼经济的负面影响被控制至最小限度,经济发展可圈可点。印尼还活跃于国际舞台,力争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国家建设委员会(在雅加达称为DEPERNAS,即印尼文Dewan PerantjangNasional的简写)是在1959年7月苏加诺总统在成立总统内阁后按共命令成立的.该委员会于1959年8月15日正式宣誓就职并受令于最短期间内起草一份建设计划.总统特别要求此计划务须包括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并命令委员会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阐明和运用他本人曾经略加一般阐明过的"印度尼西亚社会主义"的概念.他任命一位闻名老国民党员哈·莫罕默德·亚明博士为该委员会主席.亚明是前司法部长,在印尼一向以诗人与罗曼蒂克历史学家著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经济受泰国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其程度之深重,波及面之广,远远超过了金融风暴的起源地泰国,也是印尼国内三十多年来所未曾有过的.不仅所有经济部门都陷入危机,而且还引起严重的社会政治动荡,最终迫使统治印尼32年的苏哈托下台,而社会政治动荡反过来又加深了经济危机,目前印尼的经济形势还在继续恶化.本文拟概述印尼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及引起的连锁后果,并展望印尼经济今后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1961年1月1日的早晨,苏加诺总统举行了破土典礼,从此,那具有雄心大志的八年国家建设计划就宣告开始了,这个计划大家总称它为"全面建设"计划.这个广泛长期的建设计划一开始就具有明确而坚定的目的,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印度尼西亚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一切都是公正和繁荣的.然而,八年计划只是一个更大范围发掘印尼潜在财富的计划的第一阶段而已,它坚定地把印度尼西亚引到使社会主义社会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大道上去.当然,它不是印尼第一次拟订的发展计  相似文献   

6.
印度尼西亚有2.2亿人口,号称“千岛之国”,资源丰富,盛产石油、天然气、木材、橡胶等。近二十年来,印尼经济发展颇为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然而,正当印尼雄心勃勃地向现代化迈进之际,一场金融狂飚已使印尼元气大伤,损失惨重,华人经济也受到极大的削弱。本文侧重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对印尼华人经济的影响。一、受危机冲击的印尼华人经济1.危机前印尼华人经济概况华人移居印尼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汉唐时代,已有华人迁徙到印尼诸岛的记载。近几个世纪以来,华人与当地居民共同为印尼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商业是印尼华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华侨很早即在印尼爪哇各地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十九世纪中叶,特别是1870年荷印殖民政府被迫废除“强迫种植制”,实行“自由竞争”的新殖民经济政策以后,华侨商业(包括零售业,仲介商和批发商)在前此阶段经营发展基础上,逐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它对促进当地民族及华侨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物资的交流,提供人民生活的便利等方面都起过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地域广袤,人口总数达2亿4千多万。当前印尼正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和海洋边界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重点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约束下印尼与邻国的海洋边界问题,并阐述了印度尼西亚海洋政策的主要发展,特别是政府在解决划界问题和其他海洋相关问题上采取的措施。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意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海洋安全机制,但本文认为它非但没有利于海上问题的解决反而使其更加复杂。本文总结出印度尼西亚在处理海洋边界问题上运用逐案分析、各个击破的方法。这一方法目前来看比较合适于印尼管理其漫长的海洋边界,维护其国家利益。印尼政府处理海洋安全和其他相关海洋问题的能力及其成果对马来西亚政府开展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印尼大多从商。本文以印尼官方公布的数据和部分权威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印尼华人和华商资本数量进行推估,指出印尼华人约达1000万,华商资本达1638亿美元。自1980年印尼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绝大部分印尼华侨通过入籍成为印尼公民,而华侨经济也自然演变为华人经济,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印尼华商资本仍面临诸多困境,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第四人口大国、东盟最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尽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印尼经济增速放缓,但依然是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和关注。本文在分析印尼经济增长趋势后,重点分析印尼汽车行业的产销量、市场格局和特点,结合印尼汽车市场的消费习惯,对中国汽车企业进军印尼市场提出风险提示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和印度尼西亚人民有着传统友好的历史关系.西汉武帝时,我国航海家开辟了从广东到印度的航道,在马六甲海峡和印尼商人进行贸易以来,经过唐宋元时期,中国与印尼的贸易关系已日益频繁.到了明代,由于中国与印尼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两国之间使节的往来,贸易的活跃,物质文化的交流都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通过明代中印(尼)贸易的论述以及它对印尼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论证明代中国与印尼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由于哈达是印度尼西亚中间派领袖的这种作用,他的著作曾经引起广泛的兴趣.在1950年到1958年哈达担任印度尼西亚付总统职务期间,他在印尼国民党极左派和印尼共产党与那些亲西方集团之间起缓冲的作用.从哈达的著作可以看出,他是认真对待宪法第38条的规定即要求国民经济的祖织必须以合作社为基础.在其著作中,哈达很明显地表达了他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态度.他一再把公司与合作社加以比较,认为前者是阶级斗争的缩影,而后者是印度尼西亚走向无阶级社会的道路.此外,哈达也把合作社当作发展经济的一种技术手段,但是甚至他自己也不能不承认,"国民经济合作化"并不是短期内所能实现的.同时,独立后没能引向经济繁荣的这一失败是当前印度尼西亚国内混乱的最主要因素;问题很清楚:印度尼西亚不能等待到合作社经济组织好了再开始有效的经济发展计划.因此,目前印度尼西亚最需要的是"有目的的措施";而哈达本人能否在印度尼西亚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起有效的领导作用是有怀疑的.  相似文献   

13.
一、五十年代印尼华人社会的“再华化”五十年代印尼步入民族建设阶段。需要调动全国各族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国家。作为印尼统一民族构成部分的华人,其经济是印尼民族经济的构成部分,其文化是印尼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因此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印尼社会的变化、印尼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当地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当时印尼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却促使着华人社会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再华化”的社会现象是五十年代印尼国内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80年代中叶开始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钢铁、化学机械、电子、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农药化肥等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起来,1991年,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达到21%,传统的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经济增长率年年在7%以上.尽管印尼取得了如此重大的经济成就,但是,苏哈托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印尼的工业化水平相对一些邻国而言仍有很大差距,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为此,苏哈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速印尼的工业化进程.一、致力稳定国内政局,提高印尼的国际地位苏哈托政府清楚地认识到,政局的稳定是国民经济迅速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致力于消除印尼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以维持国内政局的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富有的工商业主与广大劳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种越来越加剧的贫富悬殊状况已成为印尼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简析印尼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的大国。由于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体制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多方面原因,其社会问题较多,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加剧;贫困人口增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失业和半失业人数激增;民族矛盾尖锐复杂;地方分裂活动不断;暴力犯罪案件陡增;生态平衡破坏严重。本文仅就上述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作一些简要分析。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印尼群岛以前,印尼是一个尚未形成统一的大国。16世纪以后,印尼逐渐沦为荷兰殖民地。荷兰殖民者的殖民统治是造成印尼社会贫困…  相似文献   

16.
1月1日一九七六年印尼与台湾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四亿美元,比一九七五年的总额二亿九千万美元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去年印尼对台湾的出口达一亿八千万美元,进口为二亿二千万美元。《印度尼西亚日报》(下简称《印尼日报》)1.5.澳大利亚《太阳报》报道印尼人杀死了十万东帝汶人。印尼军队不断迂到东帝汶人民的广泛的抵抗,有百分之八十的地方不在印尼军队的直接控制之下。报告提到了印尼军队作恶行为,指控他们“偷盗抢劫,放火奸淫。”  相似文献   

17.
华侨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是华侨华人报刊杂志、华文学校及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早在1900年,印尼华侨华人正式成立了近代印尼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巴城中华会馆.  相似文献   

18.
从13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扎根,到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前,印尼群岛基本上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过程,印度尼西亚等岛国的主体居民都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建国初期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有95%以上的居民是穆斯林。目前,在印尼2.3亿人口当中,87%的居民仍是穆斯林。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不仅体现了印尼当代文化的特征,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代表着一股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外资投资法(1967年第一号法令) 外资投资法阐述外国私人资本在印度尼西亚国内投资的基本指导原则。外资投资法及外资投资法修订补充的全文,详见本投资指南附录。简言之,除明确表达印尼经济潜力的基本因素应该是印尼人民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外,外资投资法还欢迎外国资本为加速印尼境内的经济发展而捉供援助。当然,外资投放的领域应该是那些印尼国内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需要外国支助才能建成的、具有经济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园区合作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抓手。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设的海外产业园区发展呈现数量大、类型多、覆盖地域广的特点。本文以中国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投资建设的产业园区为例,基于2006年至2021年印尼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样本期内产业园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反事实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产业园区投资对当地人均GDP和工业对GDP贡献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案例分析表明,中资产业园区通过创造产业集群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有效推动了东道国产业链成长和产业提质升级,显著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