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左辉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深化包括劳动用工制度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要“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1994,(9)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也是商品?编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也是商品的问题,曾是我国理论界多年来辩论不休的是非之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并将此作为培育我国市场体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3.
王斌 《求贤》2006,(9):18-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劳动用工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在新旧用工制度交替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对企业和劳动者真实情况有公信力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损害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加强劳动关系中的诚信体系建设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4.
过去,在封闭式的经济中,制度也是封闭的,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利。由于劳动者由国家直接分配,造成对国家的依赖,形成严格的从属关系,怎么谈得上劳动力成为商品呢?所以,在高度集中的封闭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从理论逻辑上讲是能够说得过去的。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又及时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劳动者成为自由的人,即不再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理由是:1、马克思所分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成立。①我们的劳动者是自由的,而且这是一种崭新的自由;②马克思所讲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二个条件实际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与分离关系,这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存在的。2、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不但有自由,而且还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社会主义劳动力本质上不是商品,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并不能否定它的商品交换形式。因为企业不能无偿使用劳动力,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要计入成本,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盈利。这种商品交换形式的实质并不是买卖劳动力,而是劳动者得以进入生产过程实现其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途径,因此,必须开拓和建立有计划的劳动力市场。出现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其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在中央文件中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劳动力市场”的提法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就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产品是商品,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也应该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市场机制就不能对劳动力的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意味着劳动、就业、分配领域不存在商品经济关系,这显然与市场经济的性  相似文献   

8.
深入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劳动关系问题,既涉及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又是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的现实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一旦劳动者进入市场谋求就业,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就在于确定劳动力产权的主体地位和明晰交易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既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也不是计划经济的虚构的“主人翁”关系,而是基于社会主义的平等和公平原则的劳动力产权交易的合约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不少同志对国有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存在疑虑,他们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如果国有企业普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这无疑是把社会主义的平等劳动关系又变成了买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关系。还有的同志讲一步说,在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之后,劳动者已经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际上却否定了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主人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表面上看,似乎以上这种疑虑与担心不无道理,坦如果我们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却又发现这种疑虑与担心都是不必要的。因此,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  相似文献   

10.
浅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问题徐燕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这无疑给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回答的是生产关系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劳动力是否进入市场回答的是劳动力资源是用计划调节还是用市场调节的问题劳动力是不是商品,是区别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以雇佣劳动者的身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劳动力不是商品,劳动者以共同主人的身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而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劳务市场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而出现的的新事物,它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开放劳务市场有利于用工需求双方相互选择,加快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速度。劳务市场在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现实结合中起着桥梁作用。建立劳务市场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未进入市场之前,只是潜在的劳动力,进入市场后,方能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卫兴华教授仍坚持否定看法,但论据乏力.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劳动力商品论的意义等问题的分析,都无助于卫教授观点的成立.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劳动力商品观需要在几个观点上达成共识:劳动力商品属于一般市场经济的范畴;劳动力商品是劳动者解放过程的重要一步;劳动力商品是对劳动者个人权利的完善和补充;劳动力商品是对劳动者素质和个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问题综述舒亚清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一直是个敏感问题,过去理论界对此讳莫如深,近来讨论渐趋活跃,主要有三种观点。1、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传统理论和实践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  相似文献   

16.
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不再是“资本”,不可能再成为剥削的手段。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况,解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铲除了给社会生产力造成周期性破坏  相似文献   

17.
我国80年代曾经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问题进行过讨论,那次讨论对于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起了开拓性作用,但是不能不承认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一“悬案”。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确立,各地劳动力市场已在开始建立,这就为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条件。应该是鼓起勇气如实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的时候了。一、承认劳动力是商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否商品,从理论上把这一问题讨论清楚,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推动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商品,而且应当是商品。我们先从马克思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获得人身自由与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十分正确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仍然机械地、简单地囿于这一观点,就不那么正确了。对于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这个条件,不管社会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是必须的;如果人身不自由,劳动者怎么能自由地出卖劳动力,“以平等商品所有者的资格”去与货币所有者发生关系呢?这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具备了的。劳动者不仅真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是“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可以进入市场,进行公平合理的交换,毫无疑问,劳动力是商品。但是,很多人不以为然。最近,国务院研究室招集首都部分知名经济学家座谈,有人发言:“目前,我国广大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都很低,报刊舆论不宜老宣传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主人翁,主人翁可以出卖自已的劳动力,这怎么解释得通呢?”“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优越性之一,应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具有商品和资本二重性 ,因此按劳分配的实现在于劳动力的商品化和资本化 ,使劳动者成为“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股权所有者 ,从无产者变为有产者 ,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