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谢华 《理论探索》2005,(3):110-112
历史学和政治学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对象和目标、假设条件以及研究方法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在对象与目标上,有特殊规律还是一般规律、叙述性解释还是理论性解释的差异;在假设条件上,有时空条件还是分析标准的差异。但历史学和政治学,都有很多东西值得对方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关系史作为历史学与政治学的交叉课程,是一门探索国际关系发展规律、深入认识当代国际格局和重大国际问题、研判国际关系未来走向的课程。因其研究对象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注重原始资料、内容丰富多样等特点,所以在立德树人、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等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以史为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际形势的走势离不开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说过这样的话:"尽管一些决策者对理论采取轻视态度,但他们还是要用自己不明说的有关世界怎样运作的理念来指导他们的决策。"从研究的角度讲,理论乃是对国际关系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为人们预测形势走势提供一些帮助。当然,人们都清  相似文献   

4.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联结的重要节点,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则是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石和核心。西方国际关系流派中既有肯定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少数流派也有否定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大多数流派,厘清西方国际关系流派中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无论对学习国际关系理论还是对研究列宁主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这一理论的内涵界定还有很大的争议,本文梳理了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且提出了自己界定的观点,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就是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视角,对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系统化解释。  相似文献   

6.
结构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现实主义、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三大主流都认同结构的概念,但前两者与后者存在着对结构"是物质的还是观念的、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是决定行为体的还是与行为体互相影响的"这三方面的不同认识,并因此建构主义发展出动态的结构模型。而模型的动态性是因为文化的作用赋予的,也就是文化能够解释建构主义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行为体与结构分别受到个体的文化(自有知识)与共有的文化(共有知识)影响而具有动态。这种动态结构可以考察人权领域中"保护的责任"概念的实践,用以证明建构主义的文化结构中文化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 《学理论》2014,(3):20-21
国际关系一直是政治学及历史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宏观上说它主要研究的是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的外交事务和政治经济关系,而微观上说其涉及的内容从全球化到领土争端、核危机、民族主义运动、经济发展、恐怖主义袭击、人权状况等各个方面都是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长久以来,国际学术界对是什么因素推动着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所以,试图从纷繁复杂的各种表象中解读出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核心原动力——人类社会的历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发展演变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3)
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占据主流地位的国际关系学说不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与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在理论界中独树一帜。但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并不充分,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形成的根基。探讨其理论逻辑建构、科学性、现实意义,可以为认识国际关系与国际交往的本质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外交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能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非主流理论的出现和主流学派传统理论的发展和细分两个方面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体的阐述 ,揭示了非主流理论和传统理论在观点、方法、范式方面的异同所在 ,并对未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国际现象是一个难解的司芬克斯之谜。理论的结构是概念的逻辑体系。国际关系辩证法试图以理论的形式,从哲学的高度再现现代国际关系的客观逻辑。作为描述和分析国际问题的哲学原则,国际关系辩证法既是一种“概念框架”、“解释框架”,同时又是一种“研究途经”、分析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