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长征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史诗,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力的赞歌,是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血火炼狱。到底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此文将向你揭开惊心动魄的谜底。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上个世纪的那场被称之为“闻所未闻”、“地球的红飘带”惊心动魄的伟大长征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有一句话我们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亏不亏,想想革命老前辈。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就让我们郑重地以长征的名义想想长征两万五,想想我们怎样以实际行动纪念长征,弘扬长征精神,开创我们新的伟大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贵埔 《黄埔》2006,(6):24-24
10月19日,贵州省黄埔同学会召开座谈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会长吕传镛、副会长温文魁、秘书长刘衍珍、在筑理事、黄埔后代以及机关干部30余人参加。座谈会上,刘衍珍秘书长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了红军长征概况、红军长征在贵州特别是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的有关情况;组织大家重温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有关论述;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参观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的有关指示精神。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一致认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篇章。今天,伟…  相似文献   

4.
石仲泉 《今日浙江》2006,(20):30-31
石仲泉是著名党史专家,他利用五六年时间基本走完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用鲜活的故事诠释了长征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纵横10多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和大会师。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红军长征胜利已成为历史。但是,伟大的长征孕育的伟大长征精神是永存的。这里,根据这些年我的长征行体验,谈谈对长征精神的几点认识。“红小鬼”与“女团长”的诠释红军长征,既…  相似文献   

5.
王宗贤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10):F0003-F0003
10月17日上午,市委党校以弘扬长征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为主题,请部分专家学者就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从不同的侧面就什么是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长征精神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6.
6月28日,州委党校全体教职工与第十一期中青班学员共同举行纪念建党8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缅怀党的生日与革命先烈。红河州党校举行纪念建党8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7.
正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2016年10月18日,民政部举办"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烈士档案主题联展"。展览由民政部档案资料馆联合长征路上的11个省份民政厅和11家代表性烈士陵园共同筹办,以图文形式将11家烈士陵园串联成壮美的长征故事,回顾了长征历史,通过烈士档案重温了英烈事迹,通过烈士纪念设施传承了长征精神。每一块展板、每一家陵园的主题故事背后,都有着血雨腥风的战斗历程与激动人心的革命情怀。母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隆重推出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我的长征》。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长征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史诗,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力的赞歌,是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血火炼狱。到底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此文将向你揭开惊心动魄的谜底。军情危急1934年7月,持续了半年的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终以“堡垒政策”的新战术,突破了苏区的四周防线。“门户既开,堂奥难保。”从7月中旬起,国民党军的先头部队,分为六路渐向苏区纵深推进。北路军陈诚第八纵队两个师,已集结在泰和准备进入兴国县境;薛岳第六纵队一个师沿永丰县的藤田、沙溪向古龙岗开进;第三…  相似文献   

10.
《辽宁人大》2006,(11):16-17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革命历史。更好地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笔谈会。现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11.
鲍洋 《天津人大》2006,(11):41-42
今年是举世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是为了感悟革命来之不易,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弘扬光大红军长征所熔铸成的伟大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缅怀红军光辉业绩,深入开展革命传统、革命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在新时期弘扬和实践长征精神,各地宣传部门精心组织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一股长征热潮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重庆市和浙江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激励效果。结合时局,让长征精神融入城市记忆70年前,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曾先后在重庆綦江县、酉阳县和城口地区留下长征的足迹,播下革命的火种。结合本地实际,重庆开展一系列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使长征精神融入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13.
《时代潮》2001,(21)
2001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66周年纪念日。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6,(6):22-22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中国唯一全国反映长征历史的纪念馆开放;首都隆重举行《长征颂》大型演唱会;  相似文献   

15.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就要到了,去逛书店,有长征专柜,关于长征的书很多,但大都是回忆性的和记录史实的,突然发现一本思想理论性的《长征精神》,就觉得很特别很宝贵。相对于大量的以纪录史实见长的长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经济日报》社罗开富同志按照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和时间徒步走完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访罗开富同志,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6,(6):21-22
10月22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30年代,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人间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动人心魄的伟大壮举。这个英雄群体,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这个伟大壮举,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谱写的壮丽诗篇。长征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耸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红军都是英雄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征程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概括的:“长征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和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伟大长征的巨大精神力量。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深切缅怀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我们策划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10位开国将军、长征亲历者满怀激情话长征,字字句句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在此,我们衷心祝愿10位开国将军和所有健在的老红军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英雄壮举,至今仍是鼓舞我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1914年12月9日,石芝大姐出生在湖南新化县大同镇石道冲的一个贫农家庭。1935年10月,她参加红军投身革命,随后亲身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已92岁高龄的石芝大姐及其家属,记录下她亲身参加长征的历史片段,以此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闽西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为了广泛宣传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和闽西老区精神,龙岩市政协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一、把学习长征精神作为永恒的课题长征作为历史已经过去70周年,但长征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却日益显示出它灿烂的光辉,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百折不挠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前进的力量源泉。龙岩市政协把长征精神作为传家宝,每年的“七一”活动都组织安排机关党员到瑞金、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