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文化自信?我们提出"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又为何要践行"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用简洁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宏大深刻的道理,直指本源。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一起来看总书记怎么说!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阔的历史视野、博大的政治胸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多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反复强调:"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道路具有多重的内涵与属性,不仅是一种经济、政治的道路,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道路。因而,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的理念追求与现实逻辑展开。从本质上讲,中国道路同文化自信以及当代中国价值观深层统一、相互确认,生成了中国道路的文化与价值逻辑,由此也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相互转换与内在统一。当然,以往我们主要是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维度来揭示和把握道路,却忽视了中国道路的价值、理想与文化内涵,遮蔽了中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言,我们当前强调的文化自信其实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锤炼、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护和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等多个方面来践行。  相似文献   

6.
李春良 《前线》2017,(9):83-86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葆有的持久信念和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更加深刻的阐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战略,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证。当前,  相似文献   

7.
正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个国家的行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是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因为这条道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但是,时至今日,还有人对这条道路提出质疑,他们由于对"中国特色"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9,(23)
正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今天,中央政治局以"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为题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历程,总结成就和经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中央政治局决定今年10月召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自信"在当下是一个高频词,同时也是一个值得人们同情的词,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这个地方要重塑文化自信""这支队伍缺乏文化自信""这个作品缺乏精神诉求""这个人缺乏文化自信"云云。有的甚至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都会归结于缺乏"文化自信",看来"文化自信"还真是一个"冤大头",这在我们作家、评论家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8,(7)
正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大第一次将"文化自信"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这就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关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站在中国和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新起点上,我们坚持和倡导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持自信,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自信。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道路来自以史为鉴的发展进步,中国模式来自立足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习总书记的讲话呼应了时代的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高速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他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三个"更",充分表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是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辩证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对一个民族创造文化的能力、结果以及创造活动本身的自信。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核心精神体系,即价值观体系。文化的核心是价  相似文献   

14.
正1.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以增强文化自信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因为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坚信自己所开辟的道路、创立的理论、设计的制度符合国情、行之有效,才能理直气壮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们之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因为这种文化源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蕴含着许多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当代价  相似文献   

15.
编者: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幸福。这是我们对中国道路的自信。为何有这样的道路自信?三位专家分别从“文明”“国情”“特色”视角看中国道路,得出了结论:我们的道路自信是一种客观和清醒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将文化自信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把"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提出来,并且把文化自信作为"三大自信"的基础提到更高地位。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上下五千年,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对青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爱国主义、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并在形式、内容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一是强调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给出坚定理想信念的科学路径;二是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来引领青年的道德情操教育,并给出践行的路径;三是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基因,进而实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科学回答了"谁的美好生活""什么样的美好生活"和"怎样实现美好生活"等问题,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整体性诠释。一方面,习近平美好生活观从理论层面能统摄文化自信所具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重内涵;另一方面,习近平美好生活观在实践上也能通过夯实文化认同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凸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来引领文化自信建设。习近平美好生活观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在理论层面说清文化自信的内涵,也有助于在实践层面引领当代文化自信建设。从这样的角度去探讨习近平美好生活观与文化自信思想的深度关联,对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有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相连、相生、相容?其实,文化的思考就是对人的价值的探索、探源、探视,我的思考是一切学问皆是"人问"和"问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横向坐标东临大海,西及颠峦,北达极寒,南至酷暑,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园,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农业文明,辉煌时富甲天下。遗留给我们在座子孙有无数典籍、文明浩荡和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