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那场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中,红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优良作风,严守纪律、爱护人民的政治本色,熔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已跨越时代,超越空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克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长征精神是彪炳青史的一座丰碑长征…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来源有五重维度。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内政治文化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基",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体",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本"。对这五重维度的考察,回答了党内政治文化"从何而来"的问题,为深化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6,(44)
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河山的英雄史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是在强敌压境下,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的。在两年的时间里,各路红军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爬雪山,过草地,冲破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层层围追堵截,经受了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终于纵横十二省到达陕北根据地,赢得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这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高耸入云的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一位前辈作了如下的概括:红军指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2)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红军长征具体地呈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红军长征是教条主义错误的试金石和初步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试验场;红军长征充分实践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红军长征开始独立自主地纠正"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通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而获得政治属性并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中,高校作为一个正式的、系统化的政治社会化媒体,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掌握话语主导权、强化问题意识、理论内容的科学性、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传媒大学荆学民教授所著《政治传播活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主持的国家重大课题的结晶"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丛书"的领衔之作,也是整套丛书的研究方向和学理支撑的基础性之作。该书从政治哲学的高度把"政治传播"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实践活动作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全书围绕政治传播主体、政治传播内容、政治传播中介、政治传播客体、政治传播效应和政治传播形态五个部分,结合当代中国政治传播实践,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深入阐述了政治传播的基本原理,其中也展示出诸多的理论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直接接触民族问题,把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使民族问题的解决符合中国的国情。红军到达甘肃、宁夏回族地区后,中共中央根据当地独特的回族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状况,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这不仅增进了该地区的民族团结,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以及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也为以后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本刊记者访问了康克清。这位当年的红军女战士向记者叙述了自己在长征途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并深情地说,长征精神应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9.
1934年至1936年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历史以至世界历史上也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长征发挥了打通门径、扭转时局、推动历史的关键作用,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举行了一系列长征纪念活动,总体而言纪念规格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内容日趋丰富,社会功能愈加彰显。长征纪念活动既是带有很强政治属性的一种仪式和象征,也是新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窗口和缩影。通过对长征纪念活动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扪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脉动,更深刻地认识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传播、继承主要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实现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深刻理解政治社会化和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明晰政治社会化与党内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认同感降低、传播僵化、经济利益多样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等内外部因素制约。可通过有意识地协调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媒介手段密切配合,形成良性的、完整的政治社会化系统过程,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一以贯之的要求,而勇于自我革命,既是我们党鲜明的品格、最大的优势,也是实现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关键。勇于自我革命之于党的政治建设,既是目标、也是手段。从"窑洞之问"到"两个革命",从百年革命的"事实""规律"到"规范",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中把握勇于自我革命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价值与形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土壤,党内政治文化是管党治党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命题,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由"治标"到"治本"重要转折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积淀而成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浓重红色内涵、鲜明先进特质的党内政治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气派与内在逻辑。透过文化、组织、政治的三重理论视角,科学认识党内政治文化的独特内在逻辑,既是正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中国气派的必要条件,又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黄振平 《理论导刊》2006,(11):67-68
陕西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革命根据地处于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前沿位置;陕南商洛山区是红25军长征的途经地和转折点;陕南汉中、安康南部山区是红四方面军配合各路长征红军的转战地;陕北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西与红军长征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论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政治社会化研究正处于第三个阶段。新阶段需要新理论。所有对政治社会化涵义的探讨都会遇到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政治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2.政治机构与社会个体的关系。3.政治信息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我们认为,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政治机构为了影响社会大众的心理而不停地传播具有倾向性的政治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政治社会化公共性实践和意识形态性政治活动,具有公共性的内在品质,包括"涉及公众、实现公众和依靠公众"三个方面涵义和"理论-组织-实践形态"三个方面内在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建设面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公共性式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公共性焦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公共性失位等公共性困境。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化理论研究拓展、公共化治理参与、公共化媒介传播、公共化言论发声和公共化利益维护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6.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员  管立国 《理论探索》2015,(1):54-58,90
慕课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从教育视角看,慕课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新尝试;从文化视角看,慕课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从政治视角看,慕课是"西方国家对华民主输出"的新途径。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在西方思潮传播中得以展现,其介入使西方思潮传播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增强了影响力。在积极发挥慕课教育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应对其所带来的政治文化挑战,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增强慕课的政治安全意识,重视慕课研究的协同创新,加快慕课的实践探索进程,建立慕课的思潮监控机制,创新慕课的思想引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群体一定程度上面临政治社会化路径不畅问题,引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淡化。本文在"路径一目标"分析框架下,以农民工为考察对象,对50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传播、政治学习与内化、文化传承与整合、社会环境这四条政治社会化路径,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治学习与内化、文化传承与整合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直接促进作用,社会传播经由政治学习与内化以及文化传承与整合、社会环境经由文化传承与整合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间接促进作用。政治社会化路径的整体优化能够显著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是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政治建设的问题、任务和要求有着正确的认识和指导,推动了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在范式上的转变,对政治文化建设和政治社会化工作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邓小平理论对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探索遵循了政治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思想性等本质特征,有力地推动了政治社会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1)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在长征中以其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豁达的积极态度领导党和红军挽救了军事危局,引领了红军长征的正确方向,塑造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品格,从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将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并进而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将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概括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认为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实现功能、变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