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运行现状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地方法治建设,《立法法》赋予了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并对其立法提出了相应要求。然而,现实运行中,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存在着追求数量、抄袭同位法、超越立法权限范围并有侵害法治统一的情形。为此,需要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事项范围做出明确解释和限定,加强省级人大的批准程序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备案审查力度,并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同时,设区的市也要在坚持立法节约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委托第三方起草立法文本、实施有效的公众参与立法等方式,真正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2.
《求知》2015,(9)
<正>立法者,要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人大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争议较大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法律草案重要条款可单独表决——推进立法精细化建立由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起草综合性、全局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律师事务所起草地方性法规,到安徽省出台首部省级预防职务犯罪地方法规。这些探索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加强和完善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日前,甘肃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的做法,再次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9)
监督工作的增强,是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呈现出的一个显著特点。本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在组成之后不久,就提出要把监督工作放在与立法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近4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并带动和鼓舞着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从清晰、有力的监督步伐中,人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脚踏实地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指数是衡量法治社会建设水平的量化参数。在法治社会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影响评价的公信力,指标体系决定评价的科学性。基于法治的价值导向及其不易测量的技术属性,评价主体与指标体系存在密切关系。借鉴境外的做法,服务于评价目的,构建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专家评议与公众满意度相匹配的指标体系具有科学依据及操作上的可行性。现实条件下,由人大或法学会作为评价主体,政法部门协助,委托第三方独立实施是法治社会评价较为理想的模式,评价维度指向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和全民守法。同时,应开放评价权,推进独立第三方评价,扩大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6.
鲍静  李春 《行政论坛》2014,(6):47-51
全国各地陆续尝试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制度创新,该项工作在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有效引入第三方评价是其中之一。结合委托—代理理论、财政透明度理论、360度评价理论等分析可以看出,第三方参与专项评估具备学理基础;对相关政策的分析也发现第三方参与专项评估具备政策支持和法理依据。基于此,有必要从六个方面展开第三方参与专项绩效评估的制度设计:夯实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和第三方参与的法律基础;明确第三方参与专项评估的价值导向与参与范围;强化第三方评估的沟通桥梁作用和自身公信力;建立第三方储备机制和竞争机制,支持鼓励第三方主体的发展;选择机制,科学设置第三方参与专项评价的工作流程;构建第三方评价的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完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是民族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尚存在立法自治权行使不足、与同级人大的立法权限混淆不清、地方立法主体扩张后立法能力不足、立法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完善民族和自治地方政府立法工作:充分行使统一前提下的自治立法权,明确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立法与政府立法的关系,加强民族地区设区的市政府的立法,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5)
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环境管理创新性制度。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具有拓宽污染治理资本筹集途径、提高治污效率、实现生态环保工作市场化等优势。但是,该模式的实施也面临着市场准入、融资担保、治污责任主体、第三方治理监管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急需明确和解决。因此,应当完善立法以明确市场准入条件、促进融资担保方式创新、明确治污责任主体、健全第三方监管体制,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内涵以及立法的政治属性等,要求人大立法以人民的意志为中心,以民主立法获得智慧和力量,最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立法的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立法活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人大主导、民主立法,以人大立法的人民属性为理念和方法,检视和改进立法制度与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在实践中探索出不少立法与监督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广东人大常委会质询地方政府部门、沈阳市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个别司法案件进行监督的做法等,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近年来,安徽省各级人大在立法、监督以及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十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 强地方人大组织建设,使 之与权力机关的地位和作用相适应,是摆在各级人大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地方人大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并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地方人大组织建设与当前形势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明显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9,(5):143-148
行政—立法关系在任何层级的政治系统中都是核心和关键。我国地方人大是地方民主法治建设的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制度设计和功能的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和人大间关系进行阐释。由于行政—立法关系之间存在的张力,不同的地方实践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模式,以北京市行政—立法关系的实践为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可以将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关系概括为三种模式,即人大主导的行政—立法关系模式、合作型行政—立法关系模式以及竞争型行政—立法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8,(9)
正【提案背景】当前司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涉法涉诉信访的分类模糊;诉访分离难度较大;受理条件缺乏具体操作规范。【具体建议】1.建议探索实行"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所谓"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是指在司法机关与信访当事人之间引入"第三方"力量介入信访案件,以有效息诉罢访,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开始了以"第三方评估"来矫治原有政府绩效评估模式诱致的各种问题。然而,从全国的实践来看,我国尚未把握绩效评估中使用"第三方评估"的规律。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先行国家约一个世纪的政府绩效评估经验来看,其规律性主要在于:有效把握公共受托责任是"第三方评估"的"物质性基础";由权力机关及其所属机构推行绩效评估需要纳入"第三方"智慧;"自控"性绩效评估中"第三方评估"并非必要环节;为了增强绩效评估客体对评估结果的接受性,"内控"性绩效评估可以采用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第三方评估";任一项绩效评估都有着"第三方"因素,但纯粹的"第三方评估"只是一种研究视角。未来我国推进"第三方评估"需要基于这些规律展开。  相似文献   

15.
正立法不是政府"喂"什么就"吃"什么《新京报》2018年1月27日发表记者郭超对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小娟的访谈,李小娟指出,明确立法工作格局,加强党的领导,人大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起基础作用,公众广泛参与。人大发挥主导作用有一套机制,包括立项论证,也就是说这个法立不立法、怎么立法、立法思路是什么,不是政府"喂"什么我们"吃"什么,能小改不大改、盖个橡皮  相似文献   

16.
浅析第三方物流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海 《理论探索》2007,(1):158-160
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迅猛崛起。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立法的空白与法理学研究的缺失凸现出来,成为规范和完善第三方物流的“瓶颈”。从法理学角度对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名称进行法律界定,提出第三方物流合同应具有的法律特征,对两种不同经营业态下的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进行法律定性并分析其法律调整机理,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立法听证是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 ,这一制度实践在最近五年来地方人大的立法活动中普遍展开。决定地方人大立法听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立法听证规则及其操作过程。相较之下 ,深圳的听证实践走在全国的前列 ,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 ,并具有一定的经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视域下,政府治理模式和制度变革须迎合这一新的时代命题,相应地,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也须顺应这一新的变化。因此,立足"互联网+"这一外部环境,分析四川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究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的空间和发展路径的转型和突破,全面落实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机制,从而使第三方评估常态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真正成为一种督促政府改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牛发义  冯涛 《理论导刊》2007,(11):91-93
与人大立法不同,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非民选机构,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蔽端显而易见。行政立法民主、行政立法正当程序、均衡立法等观念的确立以及行政立法程序制度、行政立法民主参与制度的完善可以保障价值合意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在今天鲜明地体现为民主的法治化与法治的民主化的关系。虽然公认当前进入了民主的法治化时期,但是法治的深入推进离不开民主的保障。以立法改革为例,眼下立法改革有四个难题,包括如何落实人大对于立法的主导权,如何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如何确保社会组织参与法律起草成为新常态,如何更好吸纳中外立法交流成果,这些难题的实质都是党政关系、央地关系、官民关系、国内国际关系等事关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大课题。要推进立法改革,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