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工程控制基础理论,可以建立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政治学含义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安全提供了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是建立在一个民主化、制度化水平较高的执政生态系统基础之上的,这样的系统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创新能力、政治资源整合能力、制度供给能力和结构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系统本身存在多样性的特征,包括生命系统中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互补性、执政基础的广泛性;环境系统中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传承的变异性,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文化基础。党既要坚守主流文化的领导地位,又要坚持对多元文化的开放和包容,如此才能增强执政党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论、生态论的角度看,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系统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模糊性、随机性、离散性)等多重特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生态系统同时面临线性和非线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面临的非线性安全重点经历了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到总体安全、系统安全的演变,系统需要应用非线性策略来应对非线性安全。  相似文献   

4.
执政党执政方式即执政党领导、执掌政权的方式,本质上是执政党与政权两者职权的配置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运转模式。执政党执政方式可分为三种模式类型:党政职权分开型、党政职权混合型及党政职权合一型。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执政方式有党政职权混合型执政模式的某些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向党政职权分开型执政模式方向转变,要处理好执政党、政权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执政党与政权两者职权关系的科学配置及其职权运行的法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可靠性是研究执政规律、探索执政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回顾党90多年的历史,无论在局部执政时期还是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都保持了比较高的可靠性,其内在机理在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靠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阶段。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历程得出的主要启示是: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相互作用主导的非平衡系统。文章运用生态论、系统论、控制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演化的有序性,分析发现,开放性是系统走向有序的必要条件,非平衡态是系统有序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自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政策执政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依法制执政阶段;十五大以后——依法制执政向依法治执政转型阶段。依法执政实质是依宪执政,是党执政方式的新思维,而党依宪执政的关键是确立宪法至上。  相似文献   

9.
用民主的方式执掌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55年执政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最根本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的一个总体性的要求和模式.这一模式在具体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又涉及到党内民主、国家民主、人民民主这三个层面问题.民主执政要成为一种稳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治模式,就必须使其制度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0.
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根据地大都位于偏僻落后的山区农村,需要从自然生态系统和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获取给养、兵源。同时,良好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也构成军事地理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充当掩护执政系统的屏障和进攻敌人的隐蔽阵地。因此,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生态系统与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有共生互惠的一面。此外,两者之间也有制衡和约束的一面,这是系统演化和发展中的辩证关系,具体说包括自然约束和社会约束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构成其生命系统核心部分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征,主要体现为执政党和参政党具有良好的生态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对信息的利用属于系统的优化控制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和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及其整个系统对信息的高效利用,包括党的决策中枢和指挥系统尽量处在信息交换发达的地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方式尽量多元化、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结构改革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研究执政规律、探索执政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稳定性反映了系统内部的平衡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关系,是系统的一种更深刻的内在性质。缺乏稳定性的系统随时可能崩溃,缺乏稳定性的改革不可能持续。从理论上讲,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结构的稳定、功能的稳定和演化的稳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朱修国 《新视野》2003,2(3):39-40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努力探索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道路的阶段、拨乱反正和开辟执政党建设正确道路的阶段、执政党建设问题被提到突出地位的阶段。通过对执政党建设理论发展历史的梳理,我们对这一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合法性是现代政党执政必然面对的政治问题,由于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合法性的现实基础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意识形态主导型到经济绩效型,再到建设和谐社会。从党的历史过程和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演变和认识,可见执政合法性的必然基础。从根本上讲,党的执政必然基础从来都没有变化,就是实践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经历了孕育、形成、改进三个发展阶段,进一步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实现执政方式的创新依然是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使党的执政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使我们党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7.
胡钧 《红旗文稿》2012,(21):8-10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体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依据科学发展观制定的国家经济规划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这是中国模式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获得成功的三个根本因素。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近几年,一些西方学者和媒体在谈论中国发展模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与过去比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他们把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自局部执政时期开始,就积极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执政方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构建了中国特色政权结构模式和执政党执政模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稳步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逐步走向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不断地走向宪政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执政模式也愈来愈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学术界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思考的相关问题,主要从概念特征、历史经验、特点不足、发展途径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从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内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中很多因素都具有离散性,从时间上看是不连续的,从性质上看介于敌友之间,从空间上看有间隔和空隙。如果设定离散性区间{0,1},0代表共产党或中国,则1的指代会随着时代、环境、约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系统的离散性安全策略主要包括系统开放和系统封闭两种,其中又可细分为整体开放、局部开放和整体封闭、局部封闭,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这些策略都曾经运用过,而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