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2016,(9)
G20是当今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G20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国际金融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早期的积极参与者,到2008年后的核心参与者,再到当前的核心领导者,中国不仅在应对危机、推进国际金融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以自身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G20及世界作出重要贡献。基于当前形势及各方期待,中国把杭州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已开展一系列工作凝聚共识。对中国和G20而言,本次峰会有望成为中国参与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起点;G20也将开启由危机应对向长期化、机制化、功能化方向转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
正9月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落下帷幕。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这次峰会创纪录地达成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等30项协议,为世界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描绘出了新的蓝图。峰会召开期间,来  相似文献   

3.
G20(二十国集团)峰会被视为替换G8(八国集团)峰会、担当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且影响力日增,每次峰会都被国际社会寄予无限期待。然而6月26日至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第四次G20领导人峰会,各方虽然强调采取进一步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达成了一些“大共识”,但这些共识依然难尽如人意。峰会前夕,美欧就紧缩开支还是刺激经济已出现分歧,在会上激烈争执的各国也未能达成一致的约束性政策。要想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领导作用,G2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理论导报》2016,(4):19-20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虽然比2014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今年9月份,G20峰会将在我国杭州举办。在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下,今年的G20峰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点?我国经济的创新发展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重阳金融研究所主任贾晋京为我们点评创新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在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现实,G20作为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高峰论坛,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梳理第八、第九、第十次G20峰会上习近平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第十一次G20杭州峰会主题"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与此前三次习近平的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6.
徐占伟 《党课》2009,(1):77-80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在华盛顿闭幕,会议就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支持经济增长达成一致,并呼吁改革世界金融体系,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这是第一次包括了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7.
热点时评     
正"中国药方"世界为何点赞9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辞中,精准把脉世界经济,直面发展难题,为G20这一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机制提出中国方案。面对当前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G20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后二十国集团(G20)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论坛,而伴随着中国在历届G20峰会上的精彩亮相,中国参与重构国际秩序的努力受到全球瞩目,2016年G20杭州峰会将使中国崛起及参与主导全球经济政策走向的趋势更加明显。2008年之前,G20只是一个松散的定位为八国集团(G8)次中心的国际经济对话论坛,主导全球经济话语权的是G8。进入21世纪,G8认识到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进步,多  相似文献   

9.
时政·中国     
<正>习近平出席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应土耳其共和国总统埃尔多安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14日至16日赴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15日,习近平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系统、深入阐述中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和主张,倡导各方合作应对挑战,共同挖掘增长新动力。他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分别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土耳其安塔利亚参加过三次G20峰会,并在多个外事场合谈到过G20。在去年的第十次峰会上,习近平宣布,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此前的多次讲话中,习近平就已围绕"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G20杭州峰会上,世界更加期待习主席为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视界     
9月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图为9月6日,G20峰会各国领导人参加合影仪式。  相似文献   

12.
由G20峰会谈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锡军:胡锦涛G20峰会上的讲话富于时代感和代表性这次中国参加G20会议上,前所未有地展现出新的姿态。以前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特别是涉及金融类的会议上,我们一般很少这么高姿态参与。比如,以往参与G20、世界银  相似文献   

13.
正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二十国集团成员、8个嘉宾国领导人以及7个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他在开幕辞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6,(10)
正金秋九月,西子湖畔波光潋滟;魅力杭城,群贤毕至举世瞩目。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本届G20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围绕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次峰会成果多、分量重,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  相似文献   

15.
要闻     
正创新增长方式孕育共同繁荣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方式"专题会议就有关框架和成果要素达成原则共识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创新增长方式"专题会议5月17日在北京落下帷幕。各方强调,G20应致力于挖掘世界经济创新增长动力,支持中方倡议制定《G20创新增长蓝图》并就总体框架和成果要素交换意见。各方深入讨论了《G20  相似文献   

16.
要闻     
正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峰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11月15日聚首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探寻促进全球经济更强劲、可持续、均衡发展的良策。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改革和加强风险防范成为这次峰会的三大目标。在峰会上,G20领导人讨论和审议由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8年,世界经济依然在层层迷雾中艰难前行。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人们把更多目光投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毫无疑问会成为中国向世界传递全球治理理念的机会。本文梳理了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向世界提出的一个表态、一个药方、一个驱动、一个立场和一个动员。中国强势崛起,你准备好了吗?一个表态回应外界质疑,自信展示"中国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奋力赶超,再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主席演讲开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正式落幕,作为成果最为丰硕的一次峰会,多项成果都是"史无前例"的。在给出世界经济治理的新路径、新思路、新指引、新框架、新秩序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今后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更加期待。例如,为实现创新驱动增长,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制定《2016年二十国集团创新行动计划》;为抓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为当前的世界经济问题开出了治理的"中国药方"。针对当前国际发展新形势,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新倡议、新机制。笔者认为,对"中国方案"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之后,其中的精髓是向世界传达了以下三点理念:共生、共享、共治。共生: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共生原本是生物学的一个概念,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互利关系,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  相似文献   

20.
速览·国际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11月15日聚首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探寻促进全球经济更强劲、可持续、均衡发展的良策。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改革和加强风险防范成为这次峰会的三大目标。在峰会上,G20领导人讨论和审议由协调一致的政策措施组成的布里斯班行动计划。该计划目的是协调各国在促进贸易和投资、增加就业及加强竞争等方面共同采取行动,为实现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