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忠明 《当代贵州》2011,(23):47-47
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出其制胜而扬名中外。赤水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古代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首,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之称。全市幅员面积1801平方公里,总人口30余万人。赤水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6.17%,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2.
正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石阡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施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的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43%。林业总产值、森林覆盖率、生态综合指数稳步提升;建成省级农业园区8个、市级农业园区8个、县级农业园区11个,实现各乡镇(街道)农业园区全覆盖;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保护与  相似文献   

3.
正乘贵广高铁向南行驶,贵定、龙里、都匀、三都……所过之处,绿意盎然。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绿色已经成为这片土地的主色调,生态成为黔南人引以为荣的"第一品牌"。森林覆盖率达56%,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9.9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名副其实。回顾黔南州60年的发展历程,从"懂绿"到"护绿",从"护绿"到"用绿",黔南人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工业企业入驻  相似文献   

4.
朱江 《当代贵州》2013,(15):32-33
蜿蜒于黔北川南的大娄山脉,兼有喀斯特与丹霞两种地貌,赤水河便在它的峭壁间穿行。赤水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古称大涉水,又名习部水,后称安乐水。赤水河的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每雨涨水,色深赤,故名。"赤水河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美酒河。  相似文献   

5.
正"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贵州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沿河自治县因地制宜种植茶业实现绿色崛起,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40.68%增至"十三五"末的65%。生态保护与产业创新发展双赢。不仅让贵州老百姓拥有了绿色健康生活的"幸福不动产",也成为群众的"绿色提款机"。深情回望,绿韵悠长。  相似文献   

6.
任廷会 《当代贵州》2017,(48):32-33
正赤水始终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绘就了"绿色脱贫"新画卷。10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同意赤水市退出贫困县。由此,赤水市成为全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县级市。2014年,赤水的贫困发生率为14.6%,如今降至2.18%,低于3%的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三年时间如何实现脱贫摘帽?赤水用绿色生态作答。  相似文献   

7.
李坤 《当代贵州》2015,(2):32-33
<正>在巍巍大娄山麓、在磅礴乌江之滨、在蜿蜒赤水河畔,革命老区经历的沧桑巨变,不时捎给世人不一样的惊喜。寒冬时节,驱车沿成遵高速公路仁怀至赤水路段前行,一座座青瓦铺盖、红墙粉饰、壁画装点的酒都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绿林间,犹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样的新农村景象,在黔北遵义的崇山峻岭间随处  相似文献   

8.
<正>黔北明珠赤水,因神奇美丽、贯穿全境的赤水河而得名,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而扬名中外。80年风雨兼程,谱就华美乐章。从1935年"四渡赤水",到1990年撤县设市;从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到成功申报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从交通闭塞,到建立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赤水从贫困县,跨入贵州经济强市行列。  相似文献   

9.
正大生态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当代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大生态列入三大战略行动之一,敲响了建立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黎平:对于三大战略行动之一的"大生态",我从四个方面理解——大生态是大森林、大湿地。其"大"包括体量上的大与质量上的大,体量上的"大"是指2016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湿地保护率40.35%,质量上的"大"则是指贵州的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原真性。大  相似文献   

10.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山地公园省贵州最普惠的公共产品,贵州的生态底色不断"添绿",民生福祉随之增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人民福祉。贵州省作为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贵州这个"大公园"普惠的公共产品,贵州的生态底色不断"添绿",民生福祉随之增加。幸福绿色中来清晨,家住贵阳市云岩区的于阿姨来到黔灵山公  相似文献   

11.
<正>仁怀市秉承"生态立市"发展主战略,以打造"四河四带",推动"三大创建"、实施"绿色行动"建设生态小康。"一座城市,两条底线,三季有花,四季绿美。"这是酒都仁怀向外人展示的响亮名片。仁怀一直秉承"生态立市"发展主战略,以打造"四河四带",推动"三大创建"、实施"绿色行动"建设生态小康。"四河四带"生态产业良性互动赤水河,因红军"四渡赤水"出  相似文献   

12.
邓冰  龚明豪 《当代贵州》2023,(22):50-53
<正>总有一些风景,是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是青山如黛,碧水清冽,烟波荡漾着山形树影的荔波喀斯特;是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艳丽鲜红的赤水丹霞;是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施秉云台山;是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矗立喀斯特海洋中的生态绿岛铜仁梵净山;是“飞鸟腾猿,不能逾者”,黔北土司文化缩影的海龙屯……汇聚着千姿百态的世界遗产,承载着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  相似文献   

13.
《红旗文稿》2012,(21):42-43
习水县位于遵义市西部,地处黔北、渝西、川南交汇地带,是遵义连接成渝经济带的桥头堡,也是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区。这里有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矿产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习水县依托旅游资源优势,走差异化竞争和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深度挖掘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习国(部)历史文化、古镇文化、赤水河航运、盐运文化、清早期工业文明文化、黔北苗族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正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黄肥绿瘦"的西部城市,到修复陆生生态,精心做好"绿文章",向"绿色、高端、和谐、宜居"新银川迈进;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到盘活水资源做活"水文章",水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从全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还天空以蓝色,到"碧水蓝天·明媚银川"成为城市品牌,银川市在描绘绿色画卷、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蓝图中,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  相似文献   

15.
尧坝古镇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距合江县城34公里、泸洲市区22公里、贵州赤水市区27公里,是享誉川黔两地的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人格外懂绿、小心护绿、利用好绿,凝聚共识推动绿色发展,奏响大生态时代的"贵州好声音"。完成退耕还林477.4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推出大生态产业工程包,创建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五年来,从名扬天下的"山地公园省"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早已成为多彩贵州"调色"中最重要的底色。贵州知绿、护绿,更懂绿。4月16日,在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贵州正式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这是贵州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  相似文献   

17.
大娄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跨黔北,将黔北再分南北。以大娄山脉为分水岭,蔓延开来的大小溪流、江河多达数百条,但在整个黔北地域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能打下烙印、留下厚重一笔的,有两条:一为乌江,一为赤水河。  相似文献   

18.
王远柏 《当代贵州》2022,(11):68-69
前不久,贵州省林业局印发行动计划,明确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3年内建设100万亩国家储备林.计划明确,到2023年,赤水河流域森林覆盖率将稳定在64%以上,流域内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能力将明显提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贵州把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统一,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贵州样本。作为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被筑坝蓄水的长江支流,赤水河一直有着"生态河""美酒河"的美誉。在赤水河畔,除了享誉中外的茅台酒,还有数千家酒企也是赤水河良  相似文献   

20.
正沿河自治县紧扣"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绿水青山赋予的独特气候和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2020年底,沿河自治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末的40.68%提升至"十三五"期末的65%左右。数据大幅变化的背后,是沿河自治县对"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不懈追求,是沿河充分利用绿水青山赋予的独特气候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产业",收获"绿经济"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