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诸如发行报刊文件、书写标语、创作宣传画等,在长征岁月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振平 《理论导刊》2006,(11):67-68
陕西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革命根据地处于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前沿位置;陕南商洛山区是红25军长征的途经地和转折点;陕南汉中、安康南部山区是红四方面军配合各路长征红军的转战地;陕北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西与红军长征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正80年前的那个金秋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震惊世界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是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胜利,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时空变幻,精神永恒。80年过去,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远。那么,当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1)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在长征中以其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豁达的积极态度领导党和红军挽救了军事危局,引领了红军长征的正确方向,塑造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品格,从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长征路上的红军电讯员长征开始后,国民党的"固定位置作战"失去了作用。红军每天都在行军中,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建立有线电话网络。蒋介石不得不借助无线电台来发送情报,下达作战命令。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截、围攻和围剿,我红军电讯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破译敌人密码"上。每一次都能巧妙地化解蒋介石的围剿。红军电讯员是通过严格考核和选拔出  相似文献   

6.
余方平 《理论导刊》2006,(11):65-66
中国西部是所有红军长征的必经之地和最后落脚点,其为长征的红军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和食粮来源;在中国西部,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中国西部,党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中国西部在红军长征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伊胜利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地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长征是指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第25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纵横福建、江西、广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党史学界在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方面有许多新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一、关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红军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日开始长征。根据是:项英、陈毅、陈丕显等人的回忆。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央红军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二日开始长征。根据是,张南生的《一个红军战士的日记》。《日记》  相似文献   

9.
王熙兰 《学理论》2010,(7):47-48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红军长征前,党对国内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便开始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在一定的革命区域进行了初步实践。长征中制定民族政策时,特别强调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同胞对红军的强大支持和帮助,来自于红军自身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爱戴,也来自于红军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党的民族政策在长征中的成功实践,不仅保证了长征的最后胜利,而且为党后来的民族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四年八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经受了极端恶劣的大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忍受了人类难以负荷的艰难险阻,粉碎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谱写了“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险恶的条件下,能够转败为胜,完成长征的伟大任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毛泽东在红军长征的若干关键时刻所起的挽救危局和正确导航的决定性作用,无疑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最重要原因。历史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2)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红军长征具体地呈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红军长征是教条主义错误的试金石和初步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试验场;红军长征充分实践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红军长征开始独立自主地纠正"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贡献给全人类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已经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了长征和长征的胜利。但为什么这支队伍能够在数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之中,在人迹罕至的严酷自然环境里,打不烂,拖不垮,还有其特殊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这就是:民主集中制。 一、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是红军被迫长征和长征初期受挫的重要原因 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和红军在长征初期受到严重挫折,一般地归咎于王明“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为什么能够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达4年之久?这显然有组织上制度上的原因。 尽管我们党一开始就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建,但如何结合我们党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民主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范长江1935年沿长征路线实地跟踪采访红军,在<大公报>上首次公开报道尚在进行中的红军长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美国记者海伦·斯诺1937年的廷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那场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中,红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优良作风,严守纪律、爱护人民的政治本色,熔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已跨越时代,超越空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克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长征精神是彪炳青史的一座丰碑长征…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4)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之因,主要在于四大方面:首先,毛泽东的英明指挥是胜利关键;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再次,中共杰出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对胜利起到灵魂作用;最后,红军是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战无不胜,这是胜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尹新蕊 《学理论》2012,(30):105-106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之后,从刚开始的50个人的小党,发展成今天几千万的大党,期间经历的困难和坎坷不计其数,它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今天的大党,是跟它自身经历的磨难脱不开关系。长征就是共产党所经历的最为严重的一次磨难。红军长征经过了11个省市,甘肃省是其倒数第二个省,甘肃省在红军长征史上有很多不可磨灭的遗迹,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出发,历时两年,纵横湘鄂川黔滇等15个省,长驱6.5万里,最终到达陕甘地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此期间,在遥远的北方城市——天津,党组织领导社会各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斗争,直接或间接地在行动上给予红军长征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6,(11):45-45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浓缩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顽强毅力和大智大勇,以及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成长壮大的强大生命力。这些特质既是中国共产党夺取胜利的强劲内驱力,也是带领人民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白宇 《侨园》2011,(1):56
长征期间曾任红三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说过:"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在万里征途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情报。  相似文献   

20.
西北红军在长征胜利中的历史地位李彬姚文琦马玉卿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流域向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时间为1934年7月至1936年10月,共两年零3个月。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陕北吴旗,在此之前有红七军团、红六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