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国家形象塑造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国家形象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具体而言,国家形象塑造主体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功能,国家形象认知偏差的根源是意识形态差异。当前,国家形象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弱化的趋势,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在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科学命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建构,需要把握价值性、包容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需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时代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方式和话语方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容纳力,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深刻转型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都使党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挑战,这一变化导致了原有意识形态在内容上的滞后与原有整合功能的削弱乃至丧失,它要求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开发的实现由依赖个人权威转向依赖制度权威、由忽视利益诉求转向注重利益诉求、由捍卫意识形态"纯洁性"转向增强意识形态包客性、由强制压力型资源开发转向柔性的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向现代化转化的进程中,社会多样化发展,社会意识、个人价值观等多元分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现代化带来的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社会思潮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重视多元化的构境,再塑主流意识形态,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价值引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相互交融和激荡,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交往方式、利益格局和经济秩序,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体系.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受到的挑战可能会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来得更加激烈.面对挑战,如果仅仅一味地依赖于传统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用躲避甚至拒斥与对抗的做法来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无助于安全问题的解决,还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封闭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弱化.为此,我们必须转换思维视角,重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开拓新的主流意识形态要素资源,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使之切入发展实际,表征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之间经常出现"分离"或"非协调"状态。弥合这种"分离"或"非协调"现象,意识形态需要自我调整与发展。建国以来,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实现着从"革命型"到"建设型"意识形态,继而向"和谐型"意识形态转换。其启示是,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保持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的协调发展与良性循环。新形势下,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协调发展的实现途径是:注重多质现实利益的整合;保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的必要张力;强化主导下积极创新与创新中优化主导;加快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形象的自我重塑。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1)
文化产业生产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应是文化、资本、意识形态逻辑的"三位一体"。但以此来考察西方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发生的历史,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向。事实上,这种偏向不仅是理论探索的知识新区,也是文化产业之中主流意识形态导向建构的现实困境。对此,主流意识形态应在明确面向"中国问题"视域的同时,着重以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实现其导向的建构,从而为文化产业三重生产逻辑综合作用的发挥提供意识形态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李海  贾绘泽 《探索》2012,(3):15-18
社会思潮、生活方式、经济利益、文化、信息、信仰等的多元化,弱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淡化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应通过优化和建构理想信念凝聚机制、价值观导向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制、主流文化统摄机制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这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使现实的中国处于一个大转型时期.国际环境的渗透、社会结构的变迁、体制的转轨、阶层的分化、文化的多元化使当前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潜在的威胁和挑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努力实现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拓展并充分发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粘合"功能,是转型时期维护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储著源 《求实》2017,(1):4-13
"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什么是主流意识形态",这是党和国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解答的重大问题,而解答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意蕴。主流意识形态是当今世界各国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主阵地,是各国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集中体现,时刻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转型期主流与非主流相互交融、交锋、斗争,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两者相互混淆、主次不分的现象,这极大地消解了主流的权威地位。科学解答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之含义、指向、表现、特征、标准、地位以及建设策略,既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战略,也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条件,更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社会共识、团结社会大众、培育主流价值观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奠定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极为重要,要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状况,尤其是"互联网+"条件下,实现话语权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互联网+"新生态条件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求进行泛在化呈现和精准化传播、进行充分的主客体交互、充分利用自媒介规律、更加重视时度效的协同契合。要在现实和虚拟空间的双重维度中主动建构,在现实和虚拟的情境交融中精准把控,在"连接一切"的信息环境中全面铺陈。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一、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成熟定型成大事,三、目光远大谋大事,四、活力强劲干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讲话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4,(7)
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认同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抵制错误意识形态的渗透侵蚀,应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机制,主要包括生活化机制、话语表达机制、感性化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利益体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问题各类问题与挑战,社会利益体的分化加大了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整合难度,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而要化解这些矛盾与冲突,就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新方法和形式等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0,(Z2)
<正>一、主流意识形态在危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1.规定危机治理的基本指向。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由于其具有合法性、强制性和控制性,成为某一个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6.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夏禹 《奋斗》2012,(10):41-42
随着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快速推进,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统领社会意识的必要环境和各种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探索和解决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契合、矛盾与冲突关系,从而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成为党和政府在大众文化时代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一词是近代中国寻找救国道路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具体所指对象初期不断变化,主要用来解释"工业化",没有独立的地位;后指的是"四化",作为国家层面的政治任务和价值观念,本身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作用。但"文革"的爆发使"现代化"概念没有成为持久的社会共识,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中仅起着初步作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中共重构了"现代化"一词,其意涵具有具体性和抽象性的双重性质,这种阐释解决了中国所面临的理论难题。社会对"现代化"共识的形成,使"现代化"概念得以普遍观念化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产生了双重影响,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格局。因此,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自媒体优势,不仅要转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范式,发挥其引领作用,而且要优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拟态环境,以期全面建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从而使中国新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初具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完成了向成熟的执政党的转变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这一体系。主流意识形态边变革进程中的世界主义、发展主义、中国特色三大价值取向和主义性意识形态与国家性意识形态合一、主导性与兼容的多样性的合一、科学性与世俗性的合一三大特点预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创新、充分发挥统摄和整合功能及以爱国主义为又一基本内核的重组功能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