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曹植对诗歌文人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是建安文学中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其诗歌创作意义 ,在于使汉魏五言诗歌从民间状态、半文人化半民间状态逐渐向文人化过渡 ,突出诗歌的心灵化、个性化及艺术特性 ,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文人诗”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侗族《玩山歌》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玩山歌》是侗族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情歌。分为《初相会》、《请坐歌》、《齐会歌》、《久伴歌》、《送别歌》、《苦情歌》、《失恋歌》、《逃婚歌》、《伴嫁歌》等等。从形式上看,多半是四句一首的;但有的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几十甚至上百句为一首的。一般一句歌7个字,但也有9个、11个、13个字为一句的。它们从爱情的角度,真实地再现了侗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反映了他们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愤懑,对自己婚姻的强烈追求。侗族民间不少优秀的“玩山歌”经久不衰,至今唱传,实为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3.
到过侗乡的人,都喜欢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这话一点不假。在侗乡,男女老少都爱歌善歌,能歌者倍受人们尊重。侗族民间歌曲极为丰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侗族民间合唱歌曲,一类是侗族民间单声部歌曲。侗族民间合唱歌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土家族“哭嫁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种民间音乐形成的文化渊源,重点剖析了“哭嫁歌”独特的音乐文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传播功能,认为它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宣泄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始终是在音乐文学系统和诗学系统两极徘徊的,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无不经历了从民间音乐文学(或源于民间音乐文学)向文人诗学的转变。诗学系统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总是能“迫使”原本游离于诗学系统之外的音乐文学作品回归中正和平的诗学轨道,会由最初体裁与传播形式的裂变最终从功能上回归到诗学阐释的本位,承载起“诗言志”的重任。而当这种“回归”完成时,最初音乐文学系统之“缘情”、“歌其食”、“歌其事”的功能又将由新的体裁样式承担。中国诗歌发展史就是一部音乐文学与诗学两个系统不断地循环往复、互为促进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是侗族的合唱歌曲的俗称。包括有一般大歌、声音大歌、童声大歌、叙事大歌等。它以其格调柔和、含蓄尾婉而优美典雅的抒情旋律与其协调和声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领众和,分高、低声部合唱的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显示了我国民间音乐的色彩斑斓,打  相似文献   

7.
谢冬 《当代广西》2005,(2):56-56
这是用人民的语言塑造人民的形象,用人民的歌声礼赞人民的生活,从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元素中提炼、发展、升华而来的一朵艺术奇葩——岁月如歌,八桂如画。被誉为新世纪广西舞台艺术标志性作品的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在2004年“一路欢歌”:先在9月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大放异彩,摘取国家级最高艺术奖——“文华大奖”和“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华舞台美术奖”、“文华编导奖”3项单项奖及“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紧接着12月,又在激烈的角逐中过关斩将,荣登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金榜,同时音乐单曲《摆呀摆》获国家广电总局2004中国原创歌曲“十大金曲奖”和“政府一等奖”。汇集了700套艳丽的民族服饰、40首原创的天籁之  相似文献   

8.
文河 《今日浙江》2010,(16):60-60
岱山渔歌是舟山渔场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主要包括岱山渔民号子、渔歌小调及新渔歌三大部分。渔民号子是岱山渔民、船工在渔船和运输船各种劳动过程中长期积累且代代传承的劳动号子;渔歌小调是岱山渔区民间传唱的叙述故事或抒发情感的小曲;而新渔歌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岱山文化工作者汲取传统渔歌及号子精华而新创作的歌曲。  相似文献   

9.
烽火岁月,如歌往事……记忆是人生、社会共有的财富。从本期起,我们推出“记忆”栏目,力求真实再现福建革命和建设史上精彩的历史片断,包括人物、事件等等,让读者能穿越时空阻隔,去感受历史的脉动,汲取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的重要特色就是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的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时,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几乎同步开始运行。中日建交的历史进程中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中美建交前的“兵乓外交”,都是民间外交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案例。在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中国的整体外交有过界定,即“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我国的民间外交在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记入史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钱文华  徐昀 《群众》2023,(3):51-5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世界“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推进“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等关于新时代民间外交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12.
赵力平 《今日浙江》2001,(16):10-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  相似文献   

13.
民间口头创作是劳动人民历史的艺术写照,它不仅有不朽的艺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尤其是它弥补了历史文献的缺陷,使原来没有文字的民族的历史亦有经可传。例如,侗族民间广泛流传的琵琶歌《十二月歌》、《七十二艺》和《生意歌》便艺术地再现了近代侗族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山西,繁盛于内蒙“二人台”是起源于山西民间的传统的群众艺术,据考证,“二人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宋朝初期流行于山西河曲的“舞鞭”,即霸王鞭。明清时期,这种带武术性质的霸王鞭在河曲的民间社火玩意中已极为盛行,并配以笛子、四胡等乐器伴奏,“人们围坐,尽欢而散”,是谓“打坐腔”。之后,“打坐腔”又从“社火玩意儿”(如秧歌、高跷、道情)中汲取营养,并融入戏的因素,进入“以歌舞演故事”阶段,人们称之为“打玩意儿”,这是“二人台”的雏形。“二人台”成熟的标志是“二人台”戏文《走西口》的问世。1986年,河曲县的一位老…  相似文献   

15.
侗族大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侗族社会中 ,素有“年长者教歌 ,年轻者唱歌 ,年幼学歌”之习俗 ,以及善歌者受人称赞 ,歌师受人尊敬之美德。侗歌格调平和 ,旋律优美 ,曲调唱腔多样 ,抒情细腻 ,以单旋律居多 ,自然嗓音和假嗓可以同时并用 ,但大多数徒歌 ,有时亦吹木叶“伴奏”。以音乐曲调、演唱形式和伴奏乐器类型、歌词内容 ,大致分为“合唱歌曲”、“伴奏歌曲”、“徒唱歌曲”三种。合唱歌曲以大歌为代表 ,采取的是一领众和、分离低声部合唱的风格 ,属于民间支声复音乐范畴。其分部分是领唱 (独唱 )与众和相结合 ,但多是每段由领唱者唱一两句 ,而后众人随声合唱 ,主旋…  相似文献   

16.
婚姻习俗,是研究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不可缺少的资料。拉法格说过:“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史学家却很少利用这些材料来追叙往昔人民的风俗”。 的确,在各民族的民间诗歌中,以反映婚姻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不少,苗族《开亲歌》就是其中之一部。  相似文献   

17.
赵书 《北京观察》2011,(9):54-56
歌谣是人民的心声。《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歌,是代表民情民意的。北京的歌谣又叫“京师谣”,自古以来是以针砭时弊的时政歌闻名。北京人有一种侠肝赤胆正义心,只要遇到不平事,总要用民歌讽刺一番,遇到了天下大事,也总要评论一番。北京是封建王朝的大本营,在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的辛亥革命运动中,北京人民是如何心态呢?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思想,是我们党建党80年、执政50多年自觉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宝  相似文献   

19.
水族双歌是水族文学园地里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说唱文学,它以言语象征符号记述了水族人民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文章在分析水族双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挖掘水族双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对进一步理解水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你踏上海南这片热土,那淳朴而真诚的黎族民歌将使你感动,浸泡到歌的海洋中……黎族民歌自然流畅,优美动听。黎族人民离不开歌,生产劳动中唱歌,喜庆婚事上唱歌,远方客人来了以歌问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以歌为谋。海南黎族“哈、杞、润、赛、美孚”五支系,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各支系方言差异较大,黎歌唱法也不相同。如乐东的“千家调”、三亚的“吗哑调”、保亭的“罗呢调”、东方的“滚龙调”、陵水的“罗咧调”、琼中的“四亲调”等等,都具优美和谐的音乐快感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吟是唱,都能琅琅上口。黎族民歌多为七言句,四句一首。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