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习近平主席就弘扬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表了许多高见,对我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范围和重点,路径和方法,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等等,是重要的指示。习主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2.
杨叔子撰文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哲理的凝现。文章提出与分析了中华文化哲理所蕴涵的整体观、变化观与本质观;阐述了这一整体观、变化观与本质观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中的体现;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及其内涵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与自强不息这几个要点;最后,提出了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既要反对妄自尊大,还要反对妄自菲薄,也必须同时学习一切先进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  相似文献   

3.
《前进》2016,(10)
正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6,(10)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存在的根基,也是国家认同的核心要素.文化认同是连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纽带与桥梁,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维系着国家的和平与统一,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整个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成为新形势下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财富,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两岸开展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弘扬中华文化以凝聚两岸同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扩大两岸共识,弘扬民族精神以增强两岸同胞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精华与糟粕的颠倒司马孺中国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哺育了中华民族。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个重要条件。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或曰怎样对待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这既是。个认识...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著名讲话中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这里明确提出了中华文化是“精神纽带”的科学概念,深刻阐明了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着力强调了在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要注重发挥这一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纽带”的作用,也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指明了方向。 中华文化多元整合的特征促进了民族…  相似文献   

9.
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要提高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在论述如何对待中华文化,怎样对待优秀的中华道德传统时指出,一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要积极继承和发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二是对几千年我国历史上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三是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积极  相似文献   

10.
唐风 《台声》2007,(3):82-84
中华民族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都在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笔者在与台湾同胞多年的交往中,接识了不少台湾作家,他们就是台湾同胞中弘扬中华文化的代表。以下就是李敖、龙应台、余光中等台湾作家的中华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知识目标:(1)理解不同的区域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2)明确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2.
李净  谢霄男 《人民论坛》2015,(8):179-181
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统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三个层面:国家、社会、个人;四种方法:固本培元、扬弃继承、创造转化、深度挖掘。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研究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文营 《岭南学刊》2010,(2):130-134
生活方式是体现并影响中华文化的重要领域。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中华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生活方式的现代性影响对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传承;生活方式的世俗化消解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弱化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现代化进程中民俗的变异还不完全适应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工作、学习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娱乐、休闲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饮食、起居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对民俗文化的变迁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更好地做到文化自信;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传承与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泰国乌隆府聚居着六万华人华侨。他们已经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与泰国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奉公守法,为泰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他们与中华母体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者通过在乌隆府的参观访问,深入当地华人华侨社会,以其所见所闻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时岁节日民俗、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建设的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中共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着重叙述了报告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7.
正6月2日,"中华文化意识与台海局势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集十余位各领域专家,就如何通过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统一等话题展开探讨。与会学者认为,文化交流作为两岸交流大潮中的主流之一,以其特有的柔韧性始终在两岸间发挥着粘合剂与稳定剂的作用,大陆全面推动落实"两岸一家亲",文化交流更成为重要的途径与抓手,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民族是两岸中国人的历  相似文献   

18.
邰言 《台声》2018,(17)
正文化交流作为两岸交流大潮中的主流之一,以其特有的柔韧性始终在两岸间发挥着粘合剂与稳定剂的作用。大陆全面推动落实"两岸一家亲",文化交流更成为重要的途径与抓手。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与共同责任。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记载着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8)
正306.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同胞一家亲。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共同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两岸青少年要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关心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传承中华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岸青少年交流,调动和激发两岸青少年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情,加强互动,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台湾花莲市花莲县民族里里长张东耀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因此,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河南鑫山实业是扎根河南本土的一家民营企业,创建于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