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7月25日18时40分,舒兰市电视台的一条新闻着实让观众深感意外——舒兰市的两位局长、两位镇党委书记因下属犯错误,在电视台向全市市民做公开检讨。这可是破天荒的事。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下级犯错误,领导挨板子,抛头露面做检讨,真新鲜!看来市里的新领导是敢动真格的。照这么干下去,舒兰今后的发展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您快到站了吧!一位新来的同事,在电梯里遇见一位慈祥的长者,有领导状,遂结结巴巴地问候。长者闻言,慈祥的脸立马拉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这是位即将退二线的领导。一次,小张坐电梯上行,在电梯里碰到了某领导,这个领导刚刚提拔不久,就因为犯错误,被发配到了一个虚职岗位。  相似文献   

3.
正"刚开始那几天,只要逢赶集人多,都有人专门来‘看’我。一边笑一边问你是不是前几天在电视上认错了的?"今年4月8日,万源电视台晚间播出的一档节目中,出现了两个40多岁的中年人先后检讨的画面。两人红彤彤的脸上显得局促不安,他们是当地的两个乡镇党委书记。镇党委书记在电视台公开检讨,这在四川近年来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9月17日,眉山市人民政府出台36号文件——《眉山市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检讨和公开道歉制度》,规定政府部门决策失误要检讨并公开道歉,并规定了决策失误的检讨和公开道歉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的相关工作会议上作检讨:二是在市级媒体《眉山日报》上刊载公开道歉书,在眉山电视台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03,(12):24-25
2003年6月中旬,3700万黑龙江群众从电视、电台和报纸听到、看到了一份“检讨”,“检讨人”是他们的省委书记宋法棠。“检讨”的原因是:“黑龙江出了马德等人买官卖官的重大案件,省委是负有责任的。在马德案中,省委领导至少负有两方面的责任:第一,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负有失察的责任;第二,结案后,省委投有主动地自我批评。在这里,我代表省委领导向全省人民作检讨!”  相似文献   

6.
坚持两手抓盛开并蒂花○李铁几年来,舒兰市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一直努力在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也在两者相互融合中尝到了甜头。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领导,真正做到一把手两手一起抓,两个效益一起要。以舒兰市党建工作来说,市委提出“围...  相似文献   

7.
<正>因作风问题检讨的官员,级别相应低一些,事由虽然各不相同,但因为开会迟到、打瞌睡或中途离场而写检讨的不少。"我纠正一下,刚才麒麟区、富源县负责人不是发言,是检讨。"今年4月,在云南煤矿安全生产会议上,云南省长李纪恒作总结发言时,以此开始。当月,云南曲靖市麒麟区发生煤矿透水事故,富源县发生煤矿瓦斯事故。面对接连发生的煤矿重大安全事故,云南省紧急召开此次会议。本来,"会议须知"上写明的会议议程是:麒麟区领导发言;富源县领导发言;重点煤矿产区市委书记发言……但李纪恒强调,发生了安全事故就得检讨,必须深刻检讨。确实,中国官员因为安全事情做了不少检讨,不过他们检讨的远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8.
报载: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1995年至2000年4月大肆卖官,疯狂敛财2000多万元,涉及领导干部260余人。按说,类似个案在全国已发生过多起,马德也并未创造“新纪录”,似乎不足为奇了。但出人意外的是,近日,黑龙江省委书记宋法棠为马德一案在省电台、电视台及报纸上向全省人民公开检讨:“省委对干部提拔任用上负有失察责任。此案结案后,省委没有主动做自我批评。在这里,我代表省委向全省人民做检讨。”不妨回顾一下,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全国查处的贪官可谓多矣。但几曾见过省委书记为此而主动承担责任并公开检讨的呢?这在全国来说是破天…  相似文献   

9.
《党的文献》2004,(1):29-39
离开江西庐山后,毛泽东的专列先到长沙,停在支线休息.15日到了武汉.16日,他批阅了汪东兴就庐山会议上跟着主张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所犯错误而写的第二次书面检讨,并约汪东兴谈话.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说的“欲”,指私心杂念,是说一个为官者只要能摒弃各种外界诱惑,轻装上阵, 就能刚正无畏,廉洁奉公。可是,近日笔者同一位在外省从政的乡人谈天时,他竞做这样的“高论”:“官当到(我)这个级别上,理应知足。现在还折腾啥,‘无欲则刚’嘛。少出头谁还能把咱怎么样……”如此偷换概念,笔者不禁骇然! 早就听说这位乡人少犯错误,但政绩也平平,是个“太平官”,原来是这样的思想在作祟啊!  相似文献   

11.
一次,某市一位领导针对一些县、乡镇干部平时不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意见很大的现状,在会上严厉提出批评“:如今一些县、乡镇干部,对市领导的话,言听计从,但对群众的话却装聋作哑,根本听不进去。那怎么行呢?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父母’的话都听不进去,听上级领导的话也是假的!”听了这位市委领导的一席话,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由此想起刘少奇同志1961年在湖南视察工作时的一段话。刘少奇同志当时问一名犯了错误的农村干部:“你为啥犯错误?”对方回答:“没听党的话,没听毛主席的话。”少奇同志听后说:“我看还要加一条,没听群众的话。”遗…  相似文献   

12.
正《新华每日电讯》12月4日刊登"本报评论员"字强的文章说,笔者近期参加媒体集中采访,遇到一件怪事。当地一位领导接受电视台采访,非等秘书拿来讲稿才接受采访,还必须让电视台记者举着讲话稿,该领导照着读。笔者发现大部分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提问时落落大方,但是,不时也会遇到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的领导干部。观察发现大致分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无棣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在县电视台的黄金时间作了一个特殊的“接访广告”,把每日接待时间、地点、联系电话等讲得一清二楚,让上访者一目了然。到目前为止,18位县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320次,受理案件98起,“处结率”高达996%。时下,少数一些领导,最害怕、最头疼的就是群众上访,遇有群众来访,常常避而远之,推三诿四。他们连自己的办公、住宅电话都害怕被群众知晓,更不用说在电视台做“接访广告”了。平时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打电话、发指示,奔走于宴席间,下基层体察民情更不愿去,就是下去了,也是“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  相似文献   

14.
据载,解放初期,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时,身边有两个秘书。每当陈毅批文件、做决策时,两个秘书总是说:“你的决定太英明了”,“你的批示太正确了”。这种现象,陈毅当时并不在意,可事后检查起来,他发现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一些蠢事和错事,心里很不好受。他想:秘书恭维自己虽然不是坏心,更不是有意加害自己;但一个人如果听不到不同意见,总是听一些悦耳的恭维话,就难免犯错误。于是,他决定换秘书。陈毅对新调来的秘书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敢于提不同意见,并说,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会少犯错误。然而,也许是“时代背景”的不同。现在,坚持陈毅同志那种观念的领导似乎在逐渐减少。于是,就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喜谄好谀,非常喜欢听取别人包括秘书那些恭维的悦耳之言。甚至还有少许索谄取谀之人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不经意间听到有人称其为"父母官",顿时引起警觉,当即温和地纠正说:"你们才是衣食父母,当领导的只能做人民群众的儿女,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乱了辈分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近几年领导干部犯错误的情况也颇为严重。本文对当前领导干部犯错误的特点及原因略作分析。一、问题多发和分布特点犯错误的领导干部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层次上的分布:位显权重者发生频率较高。当前领导干部犯错误的现象虽然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各行各业各级领导干部当中,但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某些部门和岗位比较集中,尤其是在党政部门、经济综合部门、政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从北京电视台的“法制进行时”节目,看到京郊某村干部将一村民的蔬菜大棚擅自拆除了,按合同承包的地也被强行收回了。该农民与一收菜商有正式合同,如果逾期不能提供蔬菜的话,将要承担10万元的违约费。村干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电视台记者为此采访了乡干部,一位乡干部张口就说:“这是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袁浩 《党课》2006,(9):54-54
某地一位退休老领导在一次干部培训会上说:“做经济工作要审批经济开支,领导者提笔签字时,手往往发抖,因为那关系到国家的钱财、人民的切身利益啊!”老同志的这番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枣庄市市中区28位区级党政领导干部,每月拿出两天时间轮流接待信访群众。接访前3天,在当地电视台黄金时段预告接访人姓名、职务以及接访时间、地点。接访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谁接访谁处理,一直到信访事项处理完毕。据了解,领导接访电视预告这一制度在该区已经坚持了8年。  相似文献   

20.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与郭沫若这两位以革命救国为己任的战斗者,在大革命的高潮中相识、相知,随后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枪和笔并肩作战。他们的思想和心灵是息息相通的。然而,在革命胜利后,郭沫若紧眼毛泽东,使自己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以毛泽东的意见为意见”,结果是,毛泽东正确,郭沫若正确,毛泽东犯错误,郭沫若也随之犯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