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作化  菅强  李曙光 《湘潮》2008,(10):21-23
1936年3月,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运动员王润兰凭借自幼练习武术的深厚功底,在拳击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打进决赛,但最后却被无理取消了比赛成绩。当他满怀悲愤准备再次向奥运进军时,日寇全面侵华的炮声又击碎了他的梦想。在民族存亡最危险的时刻,他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烽火战场。虽然他没有在赛场上拿到奖牌,  相似文献   

2.
张莉 《世纪风采》2011,(10):31-36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牺牲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他就是进步作家兼记者、德国共产党员汉斯·希伯。  相似文献   

3.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败退。在重重压力下,日军决定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师团北上集结待命,撤到较有战略意义的地区。驻扎在福建的日军也奉命北撤浙江。1945年5月间,中国军队得到情报,日军可能沿闽东沿海撤往浙江。国民党军第70军80师李良荣部准备乘机打个胜仗。全省各地也纷纷准备给日寇以迎头痛击。  相似文献   

4.
1936年3月,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代表中国参赛的奥运选手王润兰凭借自幼练习武术的深厚功底,在拳击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打进决赛,但最后却被无理地取消了决赛权。当他满怀悲愤准  相似文献   

5.
林森 《党史文苑》2009,(7):34-38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前线救治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丹毒而光荣献身。当时,毛泽东专门为他撰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著名文章,白求恩的名字从此植根于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人们都很熟悉了,但他光辉人生中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一部名为《我的左手》的电影在北京电视台及一些地方台公映,受到广泛赞誉。电影素材来自于武警某部团政治委员丁晓兵的真实故事。 他在战场上英勇擒敌,失去右臂,他荣获多种荣誉,受到过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荣获过“感动中国人物”称号。他说他的荣誉有一半是妻子的。他的爱情之路没有多少离奇曲折,但却让人津津乐道,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黄瑶 《党史博览》2009,(9):52-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对日作战的战场主要在太平洋上,八路军则在中国大陆的敌后对日军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这两支军队虽然是对共同敌人进行英勇战斗的战友,但却战斗在不同的战场,彼此似乎很少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管飞  葛清伟 《党史博采》2014,(11):48-49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的敌后战场上,活跃着一支由朝鲜人民优秀儿女组成的抗日武装——朝鲜义勇队。著名诗人肖三称赞朝鲜义勇队足可与两班牙内战时的“国际纵队”相媲美。事实确是如此,朝鲜义勇队以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与中国抗日军民一道,对日寇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斗争,谱写了一首国际主义的悲壮战歌。  相似文献   

9.
慕安 《党史纵横》2009,(7):61-62
抗战初期,日寇妄图以其优势的航空力量一举歼灭中国空军,实现其征服中国的美梦。中国空军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给日寇迎头痛击,上演了一幕幕精彩却也惨烈的空中鏖战,日本“王牌”飞行员纷纷殒命异土。  相似文献   

10.
贺龙:为奥运泣血铺路的元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龙元帅(1896-1969),原名贺文常、又名贺云卿,出身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不仅是一个身经百战。敢打敢拼,威震敌胆,屡建奇功的战场“雄狮”,而且是一个热心体育运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呕心沥血的开路先锋。他担任新中国第一任国家体委主任。就抱定了摘掉“东亚病夫”帽子的坚定信念。立下了“三大球不翻身,死不瞑目”的誓言,为新中国的体育健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奥运赛场展现风采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致对外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拋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他还列举了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五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在沙场的例子。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正是  相似文献   

12.
陈赓是我军十员大将之一.宋希濂是国民党内为数不多的骁将.他们两人都是我国现代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同是湖南湘乡县人,同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共读.历史巧作安排,陈赓和宋希濂一度曾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战友,在战场上有互相配合、并肩协力抗击日寇的战斗岁月,也有兵戎相见,代表着各自阶级的利益进行过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最后又终于走在了一起。他们之间在有分有合的历史中,结下了鲜为人知的友谊。  相似文献   

13.
上篇1 1937年5月,李运昌作 为中共冀东地区代表赴革命圣地延安,出席了党的白区代表会议。党中央领导同志对冀东的情况非常关注,在听取李运昌关于冀东的情况和工作汇报之后,让他把汇报材料整理成文。这就产生了七七事变爆发那天延安《解放周刊》发表的署名“鹿鸣”(李运昌的化名)的文章《日寇汉奸统治下的冀东人民》。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中共中央在谋划建立华北敌后战场时,把目光盯向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冀东,特别是冀热边区的山地。1937年8月下旬,毛泽东在洛川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位多边外交谈判高手,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他的声音代表中国无数次响起: 他,被誉为中国的外交斗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畏强手,敢于斗争,勇于亮剑;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自动武器的广泛出现和战场火力的不断增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多数战场上,刺刀已经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但中国战场是一个例外。在抗战白刃战中,面对日军的无耻侵略,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军人硬是发出了"必须有刺刀30米内见红的能力"的呐喊。在这句口号的激励下,他们无所畏惧向前冲去,用保家卫国的满腔热血压倒日军嚣张的武士道气焰。"二战"中国战场上的白刃战最终以中国军队的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5,(9)
<正>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争,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东北战场上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率先奋起抗击日寇,揭开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东北人民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日义勇军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有  相似文献   

17.
A卫强同志,是河北省丰润县人,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他在冀东抗日前线度过了五个战斗春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寇逐步占领了华北。为了使冀东“伪满洲国化”,日本侵略军对具有抵抗外敌入侵光荣传统的冀东人民进行了野蛮的镇压和血腥的屠杀。1941年1月25日,日寇在丰润县潘家峪一次就屠杀掉1230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惨案。在日寇“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下,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里,是冀东人民用血、用汗、用生命保护和支援了冀东子弟兵的成长壮大。当时,卫强在冀东军分区卫生处任政治指导员、…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在公开场合,日本曾把蒋介石骂得狗血淋头,而背地里却又把他当成“迷人的伴侣”。抗战初期,蒋介石喊过一些诸如“牺牲到底,抗战到底”的漂亮口号,曾几何时,却又与日本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还干了一些“同室操戈”的勾当,深得敌寇的嘉许。究其原因,是日寇对蒋介石集团采取了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的两手策略,迫使蒋经常首鼠两端。抗战时期,在降日、卖国的问题上,蒋介石与汪精卫有着根本的区别。他最终没有投到日寇的怀抱里,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日寇对蒋诱降、日蒋相互勾结的内幕以及诱降未…  相似文献   

19.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在开幕式上,一个高举国旗迈着坚定步伐通过主席台的中国运动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位来自中国大连的运动员叫刘长春,是当时四亿中国人的唯一代表,也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个走上奥运赛场的中国运动员。然而从这位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庄严的面部表情上,人们似乎深深体察到了他脑海里的波澜起伏,也洞悉到了这位中国运动员极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是最后一个撤离发射现场的人;他是一个普通工人,但共和国核工业的丰碑上却铭刻着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