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温州历史上有四次对外开放,其中:两次是宋、元时期封建朝廷自主对外开放;一次是近代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一次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四次对外开放,尽管历史背景不同,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各异,但每次对外开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对温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和温州人走向世界谋生、经商、创业,发展华侨华人经济及其他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交往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年的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和体制的转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80年代中期的启蒙阶段,到90年代出现功利化交往与适度介入交往,再演变到今天青年追求平等、理智、多元的人际交往.改革开放30年青年在交往观念上的巨大变迁,凸显了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开放中逐渐成熟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走向了富强和文明,而且为推进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选择;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践行并丰富了世界历史理论,为人类经济社会文化交往的深度拓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国的改革开放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命题.这一命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创造了世界发展史的奇迹,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走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只有全面、客观地学习改革开放史,才能够充分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作用,才能牢牢树立改革开放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6,(1)
中国神话学发展经历了两次春天,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另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比较这两次的研究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折射出这两次神话研究之所以兴盛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最近编纂出版了一本《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对2002年的形势作出预测。预测2002年的中国社会形势走向将呈七大趋势。 一、十六大的召开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将得到确立,执政党的创新将取得新的进展。200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举行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白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来举行的第九次全代会,也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来举行的第五次全代会,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8.
许传新 《青年探索》2006,(6):37-40,46
一、导言“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这个世界大国之一,发生了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是改革开放,二是人口控制”。这两件大事对中国社会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改革开放使整个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不断增强,现代科技手段不断进步。而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是  相似文献   

9.
四、对外开放一、填空 1.生产力由一国的社会化走向国际化。当今的世界是____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____的状态下求得发展。 2.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____的客观需要。 3.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____,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____,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____两套本领。 4.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在坚持____的前提下,深入改革,扩大  相似文献   

10.
浙江作为中国重点侨乡之一,向海外移居的历史久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关于浙江籍华侨华人在中东欧的缘起,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出国记录是20世纪初的青田人.浙江籍华侨华人在中东欧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49年以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及苏东剧变之后,并且每个阶段有各自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世界石油市场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角度,对1970年以来两次国际石油价格冲击作了比较分析。认为与20世纪70—80年代油价冲击的市场垄断因素不同,2003—2008年油价冲击是在世界石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由于石油交易"虚拟化"发展而助推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开发利用节能降耗技术与措施,克服油价冲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的对外开放及经济发展与全球经贸发展息息相关当前逆全球化思潮阻碍自由贸易,多边贸易体制遭到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坚持走对外开放道路,主动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坚持开放融通,这对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贸易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彰显了中国对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切实担当。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中国有过两次比较大的闭关自守和对外开放的经历。今天我们对这两次由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嬗变的历史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了解,而且更能提高我们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路线的认识和理解,坚定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一、两次闭关自守的背景和原因比较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祖先也历来重视对外友好交往,张春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鉴真六次东渡,郑…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台湾面临经济结构由传统的劳力密集型工业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关键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由于7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威胁,1980年台湾相继被迫退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的冲击,国际跨国公司的发展,亚洲美元的成长,电脑及电子通讯工具的发展,各国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台湾外贸的连年出超,外汇存底的大幅  相似文献   

15.
无罪推定是一个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法律术语,虽然我国法学界在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对其进行过两次激烈的争论,但终因政治原因而未得出定论.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被推到了时代前列.那么,作为已被世界刑事诉讼发展潮流所肯定的“无罪推定”原则,到底能否为我所用?能否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部分?就成了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这今年最后一期的刊物里,发表了《秦皇岛向世界开放》以及对唐山、沈阳、澳星发射等与中国对外开放有关的报道,读者从中不难看出,自今年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势愈来愈好。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从十四年前提出至今,这一宏伟目标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这是因为,对外开放并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冲破了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我国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就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对外开放使我们走出了封闭,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拼搏奋起,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在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冲破重重阻力,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要发展,必须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是搞资本主义。这些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曾存有种种疑惑和担忧,害怕中国搞改革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应该说,改革开放与资本主义化这个问题是当时困扰许多人的最根本的问题,改革开放的阻力也主要来自这方面的议论。这种阻力和议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以说达到了高潮,最具代表性。这是由于1989年国内发生了政治风波,国…  相似文献   

19.
论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哲学郭建宁一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着什么形势呢?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发展需要对外开放,深化改革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向世界开放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西方在民主制度上经历了两次历史分野。第一次分野发生在各自国家的起源时期,西方走向城邦民主制,中国走向专制集权制;第二次分野发生在近现代,西方选择三权分立体制,而中国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两次分野是一系列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造成的,并导致中西走上不同的政治道路。同时这两次分野也表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和历史传统,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