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孟昭庚 《广东党史》2011,(10):38-40
包惠僧这个名字,现在对于一般的人而言并非耳熟能详,然而却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在历史上也曾风光一时。包惠僧,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党员,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1976年7月2日,。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在北京去世,同年9月9日,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还是这一年的12月3日清晨5时,中共“一大”代表、82岁的张国焘客死在了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家老人病院里,就此,当年的13名中共“一大”代表只剩下刘仁静一人了。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历经政治磨难的刘仁静其价值被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包惠僧出席了中共"一大",这一点史学界已有定论。在中共"一大"上,包惠僧和毛泽东地位相同,表现各异。27岁的包惠僧发言活跃,28岁的毛泽东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4.
1952年7月1日,《解放日报》披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中共“一大”会址在上海发现。很快,制作精致的模型送到了北京。毛泽东亲自审看后,说了一句话:“叫包惠僧到上海去看看。”于是,1954年3月,正值花甲之年的包惠僧来到上海,以中共“一大”亲历者的身份,审看了中共“一大”会址,对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布展提出了重要建议。 时隔几年,又一重大发现使中共党史专家们为之震动。从莫斯科归还的几箱档案里,专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  相似文献   

6.
中共“一大”代表的归宿中共"一大"代表由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出,共有12人,另一名为陈独秀派出的代表包惠僧。在党的"一大"'以后,他们在激烈的革命浪潮中,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归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7人。毛泽东1976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董必武19...  相似文献   

7.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3):F0002-F0002
<正>包惠僧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中共湖北党组织的领导者、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建国后孜孜不倦地撰写了许多回忆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和早期工人运动的史料,为中共党史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了深化中共创建史研究,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将于2014年9月18日(周四,暂定)举办"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研究学术座谈会",诚邀诸位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8.
中共“一大”召开时,有两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大会。马林的活动已有大量记载,而尼克尔斯基参加中共“一大”工作的情况,则在过去很少提到。1957年栖梧老人(即包惠僧)发表了他著名的回忆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见闻》。在这篇回忆录中,  相似文献   

9.
80年前的7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名代表秘密聚集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凝聚了一批湖北籍共产党人的贡献。他们在一大的13名代表中,竟有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5人之多,而且一大的一些文件  相似文献   

10.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曾给予了中共许许多多的援助。一、从建党到抗日战争之前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的确当时中国已经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的条件,但包惠僧也曾说过:没有苏俄领导下的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11.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曾给予了中共许许多多的援助. 一、从建党到抗日战争之前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的确当时中国已经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的条件,但包惠僧也曾说过:"没有苏俄领导下的共产国际的援助,我们党的一大会议可能要推迟一两年,或更多一点酝酿时间."  相似文献   

12.
散木 《党史博览》2017,(6):53-56
正包惠僧是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时他是正在广州的陈独秀个人所派的代表。或是出于这个原因,后来他与一大代表张国焘、周佛海等皆有不薄的关系,当然更不必说与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的关系了。而陈、张、周,此后一个是中共"终身的反对派",另两个则分别是大叛徒和大汉奸。包惠僧(1894—1979),又名晦生(董必武在一封信中,曾误将包晦生写为包惠僧,后来其遂改为包惠僧),别名鲍一德、包生,湖北省黄冈人。早年崇拜孙中山、黄兴,以  相似文献   

13.
1975年3月5日,是董必武90岁的生日,生日刚刚过完,董必武的病情突然加重,他不得不乘飞机从广州飞回北京,并住进了北京医院新建成的北楼高干病房。4月2日晨7时58分,身患肝癌的董必武与世长辞,他也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最长寿的人。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共“一大”。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年的中共“一大”13名代表经历了漫长的28年的革命岁月后,有的人为革命英勇牺牲了,有的中途脱党,有的甚至当了叛徒、汉奸,只有董必武与毛泽东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并成为中共领袖。关于董必武的研究资料仅次于毛泽东,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出版物中,一般都说中共“一大”的代表为十二人,按地区分,计为: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上海:李达李汉俊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刘仁静张国焘广州:陈公博东京:周佛海但当事人回忆有不同说法。有回忆十二人的,也有回忆十三人的。回忆材料的分歧点,主要在包惠僧身上。现将各种不同说法分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江东去,积淀一片沃土。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一大”与会人员才13,就有5位湖北人。董必武,“重违庭训去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走出了大别山,走出了黄安县。同样来自大别山下的,还有黄冈巴河岸边的陈潭秋、包惠僧。他们先后汇聚武汉,在江城与潜江人李汉俊、应城人刘仁静相交结。5位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知,先后领略共产主义,共同追求救国真理,一起走进了中共“一大”……大江东去,岁月流逝,请看电视文本——中共“一大”上的湖北人……  相似文献   

16.
出席“一大”的代表共有13人,其中北京代表是张国焘和刘仁静,上海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长沙代表是毛泽东和何叔衡,武汉代表是董必武和陈潭秋,济南代表是王尽美和邓恩铭;广州代表是陈公博,东京代表是周佛海,而包惠僧是陈独秀指派的代表。 代表的产生是和各地的建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20年5月至8月,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首先在上海积极开展建党活动。他们以新青年社为中心,经常组织座谈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改造等问题。后来张东荪、戴季陶等人相继退出,余下的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筹备成立共产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相似文献   

17.
大江东去,积淀一片沃土。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一大”与会人员才13,就有5位湖北人。董必武,“重违庭训去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走出了大别山,走出了黄安县。同样来自大别山下的,还有黄冈巴河岸边的陈潭秋、包惠僧。他们先后汇聚武汉,在江城与潜江人李汉俊、应城人刘仁静相交结。5位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知,先后领略共产主义,共同追求救国真理,一起走进了中共“一大”……东去的大江,流逝的岁月,请看本刊连载电视文本,请看中共“一大”上的湖北人继续在历史长河中搏击,在大风大浪中沉浮……  相似文献   

18.
大江东去,积淀一片沃土。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一大”与会人员才13,就有5位湖北人。董必武,“重违庭训去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走出了大别山,走出了黄安县。同样来自大别山下的,还有黄冈巴河岸边的陈潭秋、包惠僧。他们先后汇聚武汉,在江城与潜江人李汉俊、应城人刘仁静相交结。5位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知,先后领略共产主义,共同追求救国真理,一起走进了中共“一大”……东去的大江,流逝的岁月,请看本刊连载电视文本,请看中共“一大”上的湖北人继续在历史长河中搏击,在大风大浪中沉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 7月 23日— 31日在上海和嘉兴举行。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 12人: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指派代表 1人: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 50多名党员。由于敌人发现,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会议通过了党纲和有关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废除资本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在党史上,包惠僧常常成为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因为他的一大代表资格颇受争议,而其后的经历也令人嗟叹。但在新闻出版界,他却至今都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包惠僧曾经是一名记者,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当过编辑,办过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