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冯庚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作为构...  相似文献   

2.
发展市场经济不能忽视道德修养刘艳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它必然要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的一...  相似文献   

3.
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及其所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刘炳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在我国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  相似文献   

5.
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抓好宏观调控王永生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所主张的市场经济是指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现代市场经济,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充分运用掌握在政府手中的经济手段、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是否还要走西方国家老路,即先经过几百年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然后再进入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回答是否定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一开始就要建立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什么是宏观调控,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客观要求宋哲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8.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主要环节和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抓住五个环节,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五个主要环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实现这个目…  相似文献   

9.
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越是发展,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宏观调控具有实质性区别。本文从市场经济体制基点出发探讨市场经济运行中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财政金融调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徐纯芬所谓宏观调控,就是国家政府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各种手段,比如财政手段、货币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所维系的市场进行调节控制,或者运用自己的权威对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所遵循的规则进行制定修改,从而使市场经济活动的结果趋向其所要达...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新疆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思考新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就全国来说,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应占...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和政府宏观调控舒日中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发达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本质的矛盾;同时,市场经济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3.
论县域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蔡申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这个目标,各级政府都必须尽快地转变职能。县级政府作为上层建筑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县域经济主体的变化,将调控经济的手段尽快地由微观为主向宏...  相似文献   

14.
魏文生 《理论探索》2005,(3):108-109
建立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此,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规范政府行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地运行.  相似文献   

15.
阚珂 《瞭望》2001,(10)
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加强法制建设,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此前,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在 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里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涵义是一致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不仅仅是指有关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而是指我国所有的法律构成的体系,它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规模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建立规模经济体系,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快实行“三个转变”,实现经济特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规模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其运行模式上是现代的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效益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标准,规模经济体系在实现市场效益方面能够有效地发挥宏观调控与主渠道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科学、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我国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要把市场的竞争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有效地结合起来。然而如何能够做到二者的有效结合,却是一门经济管理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指在一个县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县域内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活动。县域经济运行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基本上受制于指令性计划,由县政府统一指导运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域经济基本上确立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都在发挥作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发展县域经济,还要不要进行宏观调控?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设计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体制和政策的规范化,用法律引导、推进和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正如《决定》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法制建设方面的一系列论著,都实…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杨里庆,韩宇凡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换言之,既要使市场机制对社会有限资源配置起基础和主导性作用,同时又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保持国民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