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知建 《湘潮》2012,(1):25-27
1961年3月,刚过完58岁生日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正在北京四中读初中。3月16日上午,父亲的秘书陈克勤突然把我从课堂上叫了出来,告诉我父亲病危,要我们兄妹立即随他飞往上海。我先是一惊,随后想到父亲一生打败了无数凶恶的敌人,经历了无数艰险,已经两次挺过了心肌梗塞,这次也绝不会被打倒的。但一下飞机,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块黑纱……父亲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还不满16岁。从此;我要想了解父亲,只能从资料和别人的回’忆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杨子江离开我们三年多了,但他那高大的身躯,慈祥的笑脸,还有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却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打开记忆的闸门,慈爱、正直、博学而谦恭的父亲仿佛在向我走来、走来…… (一) 像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样,我们很爱父亲。记忆中的童年是美好的。那时女儿心目中的父亲:年青、英俊、开朗、既亲切又陌生。说他亲切,是因为他养育了我们,而且非常疼爱我们。而说他陌生,是因为他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作为领导干部,他长年住在工作单位里,他把时间和精力都贡献给党的事业。因此,他没有时间陪伴我们逛公园,也没送我们上学校。…  相似文献   

3.
父亲章乃器于1977年离开人世与我们永别,已好多个年头了。可是,父亲的音容笑貌,他待人处世的神态风采,仍历历在目,一切恍如昨日。 人民对父亲一生对国家民族的功绩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刻。历史公正地证明,父亲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他又是一位著名  相似文献   

4.
邵衡宁 《党课》2012,(6):89-90
昨夜我又梦到父亲来找我理论了。我正在单位开会,他突然就出现在会议室门外,一脸憔悴凄凉……父亲去世已经两个月了,一想起他临终前大颗大颗滚落的眼泪,我就像掉进了逃不出的心罚。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     
老支书又来我们家了,这一次,他是来和父亲商量要给高干梁修路。作为高干梁的小队长,一年也不会有多少事情要处理,所以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忽略了父亲这个队长的身份。我家小房的门口又一次坐满了人,各家主事的人都来了。老支书说了要把周围的山头承包出去,然后让承包的人负责修路,各家的牛羊就不要在山头上放牧的想法后,大家就炸窝了。在高干梁,不管是人是牛羊,都是自在而畅快的。这突然要给大家画个圈圈,立个规矩,大家自然是不愿意的。人就算了,不让牛羊出山,这简直是要人的命,那一张张嘴,让吃啥,谁天天给牛羊割草去?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我们思绪万千,心潮难平。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5年了,但是,每当看到他的遗像,触到他的遗物,父亲生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辛苦了一生,他留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下面把我们和父亲生前相处的一些往事记叙于此,以寄托我们的无限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7.
寓言感悟     
《先锋队》2015,(7):52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悟:你对事情的看法,并不一定总是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思想。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于是儿子看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悟: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8)
正从小我最怕的人是父亲,但最爱的人也是父亲。怕他,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很严苛;爱他,因为他给予周围人润物细无声般的温暖。父亲致力于金融服务工作已经33年了,"忙"是我对父亲工作状态的唯一感受。记得上小学时,每天早上父亲骑着"大二八"送我上学,充满欢声笑语的十分钟路程成了我们父子二人每天最长的独处时间。再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父亲吕惠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总感到应该写点纪念文字,以寄托对父亲的怀念和敬仰。 父亲1945年牺牲时,年仅43岁。当时,我们都还年少,只是通过直观、直感,在幼小的心灵上铭刻下了一位慈父、严父的形象,感到他的可亲、可敬,而真正地理解父亲还是后来,通过他留下的极少的墨迹和他战友们的回忆。这些墨迹和回忆在我们眼里是那样的真切、生动!也许是因为它们联系着我们与父亲的骨肉亲情吧。  相似文献   

10.
中午下班的路上,手机突然响了,拿出来一看是父亲打来的,心想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在我印象中,父亲除了家里有急事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况且我每次给父亲打电话,他总是问我和媳妇工作都还好吗,问我儿子的学习情况,再就是说家里一切都好,没有事不要经常打电话,浪费电话费,说完就挂了.  相似文献   

11.
恐慌     
某天找一本旧书,无意中翻出一张纸来。上面密密麻麻地,竟是写满了父亲在某天假若突然离去后对于家中财产的处置。我觉得有些好笑,对于父亲的杞人忧天。他不过是个才过花甲的男人,身体康健,头发尚黑,耳聪目明,没有丝毫会患病的征兆。我拿了这份遗书去见父亲,说他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惊慌,我有一份工作,不必为生计发愁,即便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小弟,也终会学到一份谋生的技能,并过好自己素朴的人生。父亲却是拿过遗书来,  相似文献   

12.
正母亲目不识丁,却是儿子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引路人……父亲和祖父原籍山东省荣成,他们目不识丁。上溯十八代乃至二十八代,尽是文盲,尽是穷苦农民。父亲十几岁时,被生活所逼迫,随村人"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建筑工人。他转折了我们这一梁姓家族的成分。我在小说《父亲》中,用两万余纪实性的文字,为他这个农民出身的"工人阶级"立了一篇小传。从转折的意义讲,他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正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他老人家的思念。每每回忆起与父亲有关的点点滴滴,我们从来都不曾感到与他分离过。他的目光、他的笑容、他的声音总在眼前闪现,他对我们的严格让人终生难忘。做好人,读好书"做好人,读好书",这是父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对我们最朴实的要求和愿望,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却浸透了父亲对儿女们最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14.
三湘 《党建文汇》2002,(10):31-31
江苏省东台市的吴大朋与父亲关系紧张,一直对年老多病的父亲不闻不问。可从去年秋天开始,吴大朋回家的次数突然多了起来,原来,他做生意急需一笔钱,想找父亲借,但是,好话说尽,老爹就是不给。老爹说,他辛苦大半生只存了近2万元钱,要用来养老。无奈之下,吴大朋又向朋友借,但朋友们信不过他的为人。在借钱无路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1「故事」中国男孩洪战辉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从高中起,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的红庄村。12岁之前,他和众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浪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过着尽管艰苦,却很平静的生活。在洪战辉12岁那一年,全家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乱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精神病发作,摔死了他年仅一岁的妹妹。几个月之后,这一年的农历12月23号,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父亲很久都没有回家,等洪战辉和母亲找…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3日,是我们敬爱的父亲杨效椿烈士逝世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逝,在这个充满思念的日子里,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们谨以此文追忆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岁月,缅怀他的革命生涯和历史功绩,追思他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表达我们永远的思念。投身革命父亲1911年7月8日出生在山西万荣县汉薛镇薛村沟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身处黄土高原亦深  相似文献   

17.
恐慌     
安宁 《廉政瞭望》2013,(15):74-74
某天找一本旧书,无意中翻出一张纸来。上面密密麻麻地,竟是写满了父亲在某天假若突然离去后对于家中财产的处置。我觉得有些好笑,对于父亲的杞人忧天。他不过是个才过花甲的男人,身体康健,头发尚黑,耳聪目明,没有丝毫会患病的征兆。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另外,他还是个标准的文盲。上过大学之后,生活习惯和观念上我和父亲如同进入了两个世界,我们无法交流。偶尔回家一次,我知道工作上的事情说了他也不懂,干脆就不说,以沉默代替。沉默了好久,父亲总偷偷地抬头慌乱地从他  相似文献   

19.
我们得知父母的死讯,是1950年2月5日,新中国第一个春节前夕。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知道父母到底是做什么的,只有"烈士"和"党员"这两个模糊的印象。原先我们知道的,只有中间的情节——1941年9月的一天,在中条山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担任少将高级参议的父亲宋绮云突然接到一份电报,上写"家中有急事,速回"。父亲匆  相似文献   

20.
他,从踏上军旅征途那天起,经历近50个春秋,一直默默无闻地从事军队的后勤工作,从开始的锅盆碗筷,到后来主管部队的被服、车辆、金钱,一直是部队官兵的“内当家”。他就是开国少将,前总后运输部副部长刘显宜将军。刘显宜1903年出生在湖南耒阳芭蕉冲一个贫苦农家。父亲一生靠挑脚抬轿糊口。刘显宜9岁时,父亲积劳成疾,卧床不起,眼看即将撒手人寰,便把唯一的儿子刘显宜唤至床前,指着墙脚边的扁担和两只炭箩,喃喃欲语。突然一口痰涌上喉咙,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出来,便眼一闭,离别了世界。小小的刘显宜明白了父亲欲说的一切。忍痛埋葬父亲后,他便拿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