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自民党下台,细川组成联合政府,是日本政界改组的第一幕;细川宣布辞职,羽田少数派政权正式成立是日本政界改组的第二幕。 在第二幕中,日本朝野各政党大多数都是得不偿失:小泽的战略失大于得;自民党日趋衰落;社会党的形象受损;新党不新。日本国民对细川辞职后的日本政局混乱状态表示忧虑和不安。 今后日本政局的变化有三种可能:在现行的中选举区制度下举行大选,这种可能性较大;在新选举制度下举行大选;羽田不解散国会举行大选,而是宣布内阁总辞职,建立新的联合政权。 日本政局的“战国时代”,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动荡才能结束。日本政局中改宪派正在抬头,这种情况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大选前的形势周小妹今年8月21日墨西哥将举行全国大选。墨各派政治力量正为此展开角逐。以萨利纳斯总统为首的墨执政党革命制度党争取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萨利纳斯执政5年半来在各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别是经济上有显著成就。但出人意料的是,新年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3.
1991年大选:新加坡政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新加坡,自1959年自治以来,每隔四年举行一次大选。1991年8月14日,执政的行动党突然宣布将原订于1993年举行的下届大选提前至1991年8月31日。经过半个月的角逐,行动党再次赢得胜利而继续执政。行动党继续执政,这是预料中的事,然而,这次大选也出现了许多以往历届大选所没有的新情况、新特点,它们将对今后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大  相似文献   

4.
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印度人民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第12次大选后于1998年3月上台执政的印度人民党,被称为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就目前印度政坛上的力量而论,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等是左翼政党的代表,印度国大党(英)、人民党等是中间派政党的代表,而右翼政党的代表则非印度人民党莫属①。就独...  相似文献   

5.
安伟 《亚非纵横》2000,(4):35-37
日本政界自6月大选以来一直不甚平静,自民党内部依然有分歧并时常传出激烈言论,特别是代表着新生力量的lO余名较年轻的政界“二世”议员成立了“创造自民党明天之会”(以下简称“创会”),成员包括石原伸晃(43岁,原众议员石原慎太郎之子)、田中真纪子(56岁,已故原首相田中角荣之女)、渡边喜美(48岁,已故原众议员渡边美智雄之子)等议员,据日本评论家推测“创会”有可能发展成新党,成为日本政界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新总理约翰·霍华德方华三年一度的澳大利亚联邦大选3月4日落下帷幕。反对党联盟——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在众议院148个席位中,以90比46的优势战胜执政长达13年的工党。联盟领袖霍华德取代基廷,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第25位总理。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曾...  相似文献   

7.
1月4日,以色列议会三读通过了解散议会提前大选的议案,确定于5月17日举行议会和总理选举。随后,各党派展开了紧张的竞选活动,各种政治力量也开始新的分化组合,政要们从一个阵营转向另一个阵营,以政治舞台异彩纷呈。目前,执政的利库德集团和反对党工党等主要政...  相似文献   

8.
2003年的日本     
20 0 3年 ,日本政治形势保持平稳 ,小泉赢得自民党总裁选举和众议院大选后执政地位趋于巩固。不过 ,民主党的迅速崛起从长期看将对自民党政权构成一定挑战。经济开始全面复苏 ,已经表现出外需拉动和内需牵引共同支撑的增长态势 ,改革效果明显 ,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预示着日本经济正步入新的增长周期。外交重心向日美同盟倾斜 ,并贸然向伊拉克派兵 ,以伺机谋求在安全、政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政治(一 )在众议院大选中民主党对自民党形成挑战态势。 2 0 0 3年 1 1月 9日 ,日本众议院大选揭晓 ,自民党为首的 3党联合政权保住了在众议院…  相似文献   

9.
今年11月3日,美国举行了跨世纪的第106届国会选举及36个州的州长改选。结果爆出冷门,民主党在国会的地盘非但没有缩小,反倒有所扩大。执政党在中期选举中获得如此成绩,在美国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不仅对克林顿今后两年的执政地位和2000年大选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几经周折之后,细川内阁提出的政治改革有关法案于今年1月29日在众参两院获得通过。至此,在日本议论达6年之久的政治改革终于有了结果。政改法的通过在日本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日本舆论界普遍认为,以政改法的成立为转机,由自民党下野、8党派联合执政的细川内阁成立而开始的日本政界改组将进入第二幕。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最终将导致日本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小选举区制与日本的两党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 996年日本众议员大选中 ,战后的日本首次用了新的选举制度 ,即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小选举区以“政党、政策本位”为特征 ,日本政界认为它是向两大政党制转换的一个目标 ,是日本政治改革的重要一环。然而 ,从众议员选举的结果来看 ,在野党势力大减 ,离两党制的目标尚远。日本想以英国的两党制为模式改革日本政党 ,可是从选举中体现出的民意和政权的选择这方面来看 ,日本的政党政治又显得不太成熟。  相似文献   

12.
日本岸田文雄内阁的诞生,是执政的自民党为应对大选而"临阵换帅"的结果。执政联盟利用广大选民对新内阁的"政策期待",加之国内疫情趋缓、在野党势力孱弱以及选举对策缜密,从而赢得了大选。大选后岸田内阁的执政基础虽暂且趋稳,但在权力交接、路线调整及国政选举等层面上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其政治稳定性不容乐观,实现长期执政的难度较大。随着岸田内阁施政渐次展开,其在防控疫情、强化日美同盟与推进印太战略上将保持较强的政策延续性,而在经济增长方式与国家安全保障上将实施政策调整。岸田内阁提出构筑"建设性且稳定的中日关系"并奉行现实主义对华外交方针,但其对外政策取向仍将保持涉华指向明显的惯性,经济安全保障、"人权外交"等政策主张或将加大中日关系摩擦几率。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日本的众议院选举,民主党击败自民党获得政权,党首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这一被媒体称之为政治大地震的选举结果,突出表现了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结构性变化,必将推进日本政坛以自民党、民主党两大政党为中心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传统革新政党的生存空间萎缩,政界整体将更趋保守化倾向。然而,由此认定日本从此就会形成稳定的两大政党制度化交替执政的体制,还为时过早。2010年7月参院选将是检验民主党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4.
印度的未来走向梁洁筠今年4、5月间举行的印度第十一届大选,同上两届一样无一政党获得单独执政所需要的过半数议席。第一大党印度人民党在大选后组织的少数党政府上台仅13天就辞职。接着成立的联合阵线多党政府也只有靠国大党(英)的支持才能存在。这一现象,看似象...  相似文献   

15.
稳步发展的纳米比亚任剑梅今年3月21日是纳米比亚脱离南非统治、获得独立4周年纪念日。纳米比亚系于1989年11月举行首次全国大选,以努乔马为首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简称人组)获得制宪议会72席中的41席,赢得了制定宪法和组织联合政府的主导地位。大选后努...  相似文献   

16.
稳步发展的纳米比亚任剑梅今年3月21日是纳米比亚脱离南非统治、获得独立4周年纪念日。纳米比亚系于1989年11月举行首次全国大选,以努乔马为首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简称人组)获得制宪议会72席中的41席,赢得了制定宪法和组织联合政府的主导地位。大选后努...  相似文献   

17.
步履艰难的苏里南民主化进程吴德明1975年苏里南从荷兰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1977年举行独立后首届大选,原执政的苏里南民族党联盟再次获胜,民族党主席亨克·阿龙连任总理。阿龙组阁后,积极维护国家的政治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清除殖民主义的残余势力和影响。他...  相似文献   

18.
南非国内形势曾强南非于1994年4月举行首次多种族全国大选后,组成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为首,吸收南非国民党和因卡塔自由党的三党联合政府。由于南非国民党今年6月30日退出民族团结政府,因卡塔自由党对留任也有动摇,三党联合执政局面实际上已告结束...  相似文献   

19.
大选前的俄罗斯政局赵龙庚1993年10月叶利钦炮轰"白宫"、解散最高苏维埃后,俄罗斯激烈动荡的局势开始相对缓和。但自今年初俄当局宣布将于年底和明年6月如期举行国家社马和总统选举以来,国内政治斗争又逐步升温。叶利钦不久前对记者说,俄大选前的形势"十分严...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举行了第46届众议院选举(又称"大选"或"总选举"),这是自2009年9月日本国内实现"政权交替"后举行的首次众议院选举,也是日本民众对执政三年多的民主党政权的评判。结果,民主党惨败丧失执政党地位,自民党重新执掌政权与公明党联合组建了安倍晋三内阁。安倍内阁执政后,面临着重振日本经济、强化日美同盟并改善中日关系等一系列政策课题,能否在短期内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