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关于行政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行政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物、有效履行各种职能的基本依据和手段。对于“公共政策”(publicpolicy)具体涵义的讨论 ,行政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D·伊斯顿则从较为抽象和概括的角度 ,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H·拉斯威尔认为 ,公共政策是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J·安德森认为 ,公共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 ,为处理一个问题或有关事物而采取的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国内的学者倾向于给出它的技术性定义 ,孙光认为 ,政策是国家…  相似文献   

2.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共管理范式转移的今天 ,我们不能只顾效率 ,不顾正义。正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当代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已引起广泛关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密不可分 ,实质正义的实现依赖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 ,而程序正义是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 ,二者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管理政策制定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具体表现。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的作为选择,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公共危机的缓解和解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结合汶川大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溃坝设防方案的设计,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政策方案的规划,并对当前公共危机管理中政策方案规划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如何利用良好的公共政策应对出现的危机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公共危机管理和公共政策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来公共危机管理中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试图探寻公共危机下政策制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一直只处于自在的状态,没有被作为一门学科加以认识和研究,继而被既有的西方理论所遮蔽。由此需要从中国场域出发,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从而将中国的历史经验带入到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产生取决于政府职能和国家特性。西方国家长期追求的是消极政府,其公共政策出现较晚。中国从国家产生便伴随着公共职能,奉行的是积极政府,其表现便是运用政策将经济社会发展调节到一个适度的状态。这种调适治理的丰富经验成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析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公共权威系统制定出正确的公共政策,更有赖于政策执行者的有效执行.然而,就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这不但严重阻碍了公共政策的正确贯彻和有效实施,而且极大地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的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小雁 《探索》2003,2(6):45-47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规定的行为依据和准则,是公共权力在政策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公共政策法治化的实质就是对公共政策权力的合理约束和对公共政策程序的适当规定.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机制,政策试点被频繁地、广泛地运用于各项改革和重大政策当中,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政策试点具有稳定的制度基础,它从根本上反映了帝制时期一直延续到当代的国家治理结构化约束,即央地之间"统权"和"治权"所衍生出的结构化矛盾。因而,政策试点是回应央地结构矛盾的一种理性制度设计。基于央地结构化矛盾的分析视角发现,中国政治制度是政策试点的基本底色,为政策试点运行搭建了必不可少的制度平台;中央发起政策试点更多地是出于控制地方的政治考量,而非出于纯技术理性的考虑;晋升激励、财政依赖以及合法化压力是地方参与政策试点的主要原因。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政策试点将上承"顶层设计"、下启地方创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共问题是公共政策存在的逻辑起点,而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则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问题只有首先进入决策者的政策议程中,才有得到解决的可能。在现在中国的体制下,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型的议程设置模式、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议程的不公平的干预、片面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因素只能导致社会问题的积蓄和扩大,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理论,对政策议程设定有如下启示:强调公民参与的议程设定模式、公民和团体平等的参与议程设定的能力、注重公共利益取向的公共协商能够包容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价值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0.
论改进与优化我国公共决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决策系统是政策产出的策源地,科学的公共决策系统是优质政策的重要保证。我国政策制定系统尚不健全,这是影响我国公共政策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我国公共政策质量,要着眼于改进与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一是健全公共决策信息系统;二是完善公共决策咨询参谋系统;三是改进公共决策中枢系统;四是强化公共决策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共政策公共性的背离与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应然状态,典型体现在公共政策的主体、目标、对象、手段四个方面。在实然状态中,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却发生了偏离,出现了公共政策主体的割裂、政府自利行为对公共利益的扭曲、信息失真与阻滞导致公共问题认定的偏差、公共政策手段——公共权力的异化等现象。唯有通过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培育与公共媒体的形成、人大功能复位与人大代表代表性的加强、决策体制的透明化与民意反馈渠道的疏通、政策评估制度的完善等措施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矫正公共政策公共性的背离现象。  相似文献   

12.
解读MPA     
MPA是公共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学位或职业背景学位,其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和政策分析人才。MPA教育最先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各类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政府职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公共管理提出了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如此严峻的形势也对政府官员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由此应运而生。1…  相似文献   

13.
民生中国是转型期中国的发展目标,保证经济建设与社会公平同步提高是新时期中国努力的方向。现阶段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之间存在矛盾,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态势不断扩大。公共政策系统内部松散、协同程度低,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此,应协同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系统,强调政策的整体功能及功能最大效用的发挥,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在特定的环境约束下为处理一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体现公共利益实施公共管理而制定的公共行为规范.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的一般意义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产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起一套规范化、法制化、秩序化、公开有效的并能反映人民利益要求的政策制度与机制,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合理有序分配,才能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在特定的环境约束下为处理一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体现公共利益实施公共管理而制定的公共行为规范.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的一般意义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产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起一套规范化、法制化、秩序化、公开有效的并能反映人民利益要求的政策制度与机制,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合理有序分配,才能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政策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面对新世纪,必须拓展新的研究视野,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政策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策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政策实践经验以及政策哲学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西方公共政策学理论成果的消化与借鉴,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郭骏祥  李斌华 《世纪桥》2008,(11):41-42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在特定的环境约束下为处理一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体现公共利益实施公共管理而制定的公共行为规范。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的一般意义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产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起一套规范化、法制化、秩序化、公开有效的并能反映人民利益要求的政策制度与机制,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合理有序分配,才能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18.
融合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理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成为新一轮公共政策架构的基点.这一政蓑目标不仅重新厘清了政府等公共组织的职能边界,而且,也预示着政府在"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规则导向与道德导向"等困境选择中的取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成为中国公共治理理念的价值取向的新坐标.文章从社会现实基础入手,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环境,进而阐述了其制度层面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经济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必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和枢纽.未来中国公共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以下一些重要问题:政府、市场的边界和效率,最优税收理论与税制改革和设计,公共预算管理,公共产品供给和选择,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问题,收入再分配问题,公共产权和集体产权,公共规制和公共定价,公共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评价,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钱洁 《唯实》2004,(5):50-53
政策沟通是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与政策相关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公众与政府及公共部门之间的政策沟通是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基础。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大背景 ,为政策沟通提供了多元化途径 ,同时也出现诸多障碍。我国现阶段需要在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系统的制度规范 ,促进高效的政策沟通 ,以实现全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