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永良 《今日浙江》2009,(12):51-51
如果得了感冒等小病,农民到乡镇卫生院就诊,当场就可刷卡报销;患上了大病,参加县区大病统筹的合作医疗;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众患病,还能获得大病补助。乡镇小额医疗报销、大病统筹、困难群众大病补助构成了富有湖州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  相似文献   

2.
北苑街道党委和办事处坚持以人为本,把造福百姓作为永恒的职责,致力于构筑“和谐北苑”。随着工业开发和城市扩张,大批农民离开了他们的“命根子”——土地。北苑街道党委和办事处把建立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放在突出位置。制订政策措施,提供经费补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迅速推开。目前,全街道已有1. 1万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3.1万城乡居民参加了大病医疗保险,适保人员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3.
“小病拖,大病挨,重病再往医院抬。”农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疾病已成为当前农民致富的最大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4.
忧喜变奏曲     
莆田市涵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使农民看病可以“跟城里人一样报销”。这使那些饱受大病之苦的农民看到了希望。然而,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又使许多农民喜而转忧。区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促使区政府解决“新农合”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5.
“我们农民打工,最怕的是受了工伤无人管,得了大病无人问,有时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失去生路。”3月8日,来自武夷山市洋庄乡田坂自然村的57岁农民陈金明感慨地对  相似文献   

6.
行政     
《人民政坛》2013,(2):5-5
我国农村医保重点向大病转移 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1月17日报道,2013年,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将向大病转移。肺癌、胃癌等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报销比例不低于90%,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将达到340元左右,新农合资金总额增加到2700亿元,一些农村地区的大病患者已经成为受益者。据悉,新农合基金在给农民报销大病医药费时,还对医院的用药、治疗进行严格地审核,这样既确保钱用到了刀刃上,也保证了农民的治疗效果。农民自己负担的医药费减少了,医院对病人欠费的担心也少了,就能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政策导向偏颇导致农村医疗保障严峻“小病撑,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救护车一响,家里一头猪白养”,这是农民对当前农村健康医疗状况的描述。农村中因病致(返)贫的农民占贫困户的30%至4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以上。即便在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仍有20%以上的农民看不起病。目  相似文献   

8.
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作出后,武穴市第四、五两届人大常委会围绕“要让农民看得起病”这个主题,进行了不懈监督。一个由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武穴市逐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小康路上看病难,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一个窘境。由于各种原因,在农村,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三级基本医疗网处于“网破线断”的状态,农民“小病硬挺,大病难治”,成为政府难心、农民烦心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个覆盖广大农村的医疗安全网能给农民擎起健康的绿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卫生工作的滞后成为一个不和谐 的音符。至今,许许多多的农民仍然忍受“小病扛、大病拖”之痛。舟山市定海 区人大常委会为解农村卫生工作之痛,实施了有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道出农民的恐惧,也造成了农民生病“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 如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障体制,不但是关系农民健康的大事,更关系到中国人整体脱贫致富的大目标。 去年开始,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实施,中国农民希望通过这一制度彻底解决看不起病和不敢看病的难题。然而,“万事开头难”,农村合作医疗推行情况也同样遭遇到欢迎、怀疑和观望几种观念的交锋。 普及农村医保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民谣曾是农民看病难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情景正悄然转变。  相似文献   

13.
提起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农民老张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取消了农业税,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俺们可高兴了,可就是怕得病,要是摊上个大病。这辈子治不好,下辈子还是一个事。”  相似文献   

14.
何安丽  秦军  胡玲 《政策瞭望》2003,(10):11-12
在我国农村,农民得了病,看病的费用一直以来都是自己承担的。一旦得了大病,高额医疗费用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为解决“无钱看病、因病致贫”这一最令农民头疼的问题,从8月29日起,浙江省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30元钱就能报销不同比例的医药费。到2007年,这一制度将使全省80%的农民受益。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上海》2008,(8):11-11
上海逐步探索推广基本药品零差率,首先在郊区村卫生事灾施。目前上海农村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每一个中心村或大一些的自然村都建有村卫生室,并将于2010年前全面完成标准化改造。到去年底,190万农民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99.1%,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筹资水平也已达人均450元,加上大病互助和统筹制度,使农民不但“看得上病”,也“看得起病”。去年8月起,全市所有村卫生室统一减免门诊诊查费。  相似文献   

16.
周舒艺 《群众》2007,(2):59-60
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难点就是农民的看病难问题。高邮市从最初实行“大病合作医疗”到现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过20年的不断改进,农村合作医疗操作规范,体系成熟,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看病难这一难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国家、地方政府和个人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黄冈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调研课题组在对黄冈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思考的建议,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06,(1):20-20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走在全国的前列。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民的健康意识,农民从新型合作医疗中得到了实惠。过去很多农民是“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去见阎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后,农民平均住院率由过去的2.4%上升到4%。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惠及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德政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武穴市农村合作医疗自1956年兴办至今,“走过了49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徘徊、滑坡、巩固、发展的过程。由于武穴市历届县市委、政府的坚持,历届县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使该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医疗保障路子。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作出后,湖北省武穴市第四、五两届人大常委会围绕农民“看得起病”这个主题,进行了不懈监督,使一个由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武穴市逐步建立。作决议为农民“健康…  相似文献   

20.
《就业与保障》2013,(11):8-10
大病医保怎么筹资?怎么保障?谁承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大病医保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大病医保新政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大病负担重的情况,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永茂表示:“大病保险新政的出台,有利于发挥商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为广大参保群众提供便捷、及时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