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西林 《黄埔》2007,(5):30-30
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有一段史迹鲜为人知。当年,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前身为广州分校),曾经成立一个华侨总队,后来为保持黄埔军校传统的番号,乃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为军校十七期二十六总队。笔者曾在这个总队担任中队指导员,身临其境。现愿藉《黄埔》杂志宝贵的篇幅以第一手资料介绍于诸学长之前。  相似文献   

2.
卜穗文 《黄埔》2010,(1):43-45
黄埔军校建校之初校舍不足,在黄埔岛内设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内设省分校,但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结构,实际上不是分校,仍旧由本校直接管理。随着国民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黄埔军校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陆续建立4个分校,即潮州分校、南宁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宁分校,又称第一分校或广西分校,武汉分校又称第二分校,长沙分校又称第三分校。  相似文献   

3.
于岳 《黄埔》2013,(4):58-60
2012年11月,我从台湾购回一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六期第十五总队同学录》,这是抗战时期黄埔七分校的珍贵文献资料。这本同学录是一个64开精装小册子,历经沧桑,已非常陈旧。其中收录了全部1583名毕业同学的姓名、籍贯、通讯地址等,并且每个人都有照片,这是非常难得的。需知抗战时期的其他分校,可不是都有条件能做到这一点。我曾整理了武汉分校第七期同学录的资料,一经发布于博客上,找我寻求长辈资料的黄埔后人络绎不绝,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此项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埔》2020,(2)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刊《黄埔军校分校史料汇编》,展示黄埔军校分校发展历程,为全面、系统、深入研究黄埔军校分校历史奠定基础,为读者深入了解黄埔军校分校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7,(4)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刊《黄埔军校分校史料汇编》,展示黄埔军校分校发展历程,为全面、系统、深入研究黄埔军校分校历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8,(4)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9,(4)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7,(5)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8,(1)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8,(2)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黄埔军校分校概览的基础上,聘请资深黄埔研究专家,对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做了系统整理,予以完善,现推出增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三期《黄埔》杂志刊登过"长安黄埔有缘人——记白金刚和《黄埔七分校同学名录》"一文,可喜可贺的是,这本由王建军和白金刚编著的《黄埔七分校记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师生名录》,已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发行。该书介绍了七分校的简史、组织机构、主要教官姓名、大事记、校区驻地分布图、赴浙招生经过、军官总队受训情况等,比较全面客观地为读者再现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 《黄埔》2014,(2):61-70
正记者:黄埔军校是什么时候开始创办分校的?共办了多少所分校?陈宇:1924年8月,黄埔军校增建校舍于黄埔长洲岛上平岗、蝴蝶岗和海军学校旧址等一带,时称为"分校",这是黄埔军校最早有"分校"之称谓。11月27日,黄埔军校在广州北较场原湘军讲武堂旧址成立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称省分校。次日,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队学生曾由黄埔岛迁往此分校受训。12月底,军校共产党人秘密组织"火星社",省分校正式成立。1925年1月4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07,(3):62-62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为迎接革命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需要,国民党中央决定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政治科。建校时全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0月2了日宣布成立,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生移往武昌就读,同时向全国招收新生。1927年1月,黄埔本校第五期炮兵、工兵科学生陆续到武昌学习。1月19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该分校在所有分校中规模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陈予欢 《黄埔》2012,(4):54-57
张治中将军是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八大金刚”中唯一留居祖国大陆者,同时又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层中没与中共交过战的“和平将军”。其在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开始历任总队长、教育长、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曾任武汉分校、长沙分校主要负责人,是黄埔建校十年时印行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编纂者与出版人。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9,(1)
正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多所分校。这些分校培养了大批学生、学员,他们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了保存黄埔军校史料,使黄埔精神得到传承,并为黄埔后人及广大读者了解黄埔先辈提供平台,本刊在特别策划栏  相似文献   

16.
孙宝礼 《黄埔》2008,(3):115-115
倪光先生和我是西安王曲黄埔第七分校十七期的同学。在抗日战争年代,倪光担任陆大参谋班的教育副官时,我们就有过交往,后来我们同时投考到七分校,他被分配到特科总队任通信兵,我和杨基庆同学被分配到十三总队。我们曾一起在学校大操场上练兵习武,一起修马路建营房,我们穿着草鞋、吃着扛子馍一起在黄埔军校中成长。抗战的后期我们又同在重庆大坪军委会干训团一起学习。抗战胜利后,我们又一起被分配到东北行营,还同在第四处当参谋。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09,(5):23-24
杨俊达,土家族,原籍湘西吉首,1929年出生于长沙,黄埔二十三期生。1949年11月军校毕业后,于同年12月25日随全校师生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学习。解放后曾参加地质队在西北祁连山进行寻找镜铁矿的勘探,1958年4月回原籍安排在长沙轴承厂工作,1985年退休。  相似文献   

18.
陈予欢 《黄埔》2010,(6):20-23
民国时期盛名一时的军政强人何应钦将军,曾在黄埔军校史留下了功名显赫的事迹。他的军事生涯盛名之路,起源于黄埔军校;他在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黄埔系”中,地位与影响仅次于蒋介石,称誉为黄埔军校“慈母”、“黄埔系”首领;他辅助蒋介石渡过开创黄埔建校初期的艰难时期,与蒋有过不同寻常的“学缘”、“盟友”、“同事”关系;他奉蒋为至尊,又时而游离于蒋;其军政生涯始终没离“黄埔系”,  相似文献   

19.
陈予欢 《黄埔》2011,(3):28-30
顾祝同从黄埔教官起步,而成为黄埔"嫡系"重要将领,素有"驭将之才"声誉。他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八年,履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统军扼守江南重地闽浙赣数省,创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其为"八大金刚"之一,列名"五虎上将",被称誉为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  相似文献   

20.
长空战日寇     
高文庆 《黄埔》2009,(3):32-33
“七·七”事变后,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我毅然投笔从戎,考入航校十一期,因初级飞行训练毕业时被淘汰,后转入黄埔昆明分校十六期,毕业后分配到昆明空军官校(另有士校)特务团任排长。1941年秋航委会电召,我又重回空军官校侦炸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邛崃空军十二大队,除了训练、躲空袭警报外,没有作战机会,大家都非常苦闷,曾因此闹过风潮,全大队领航员、轰炸员四十余人还罢飞了十余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