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 《中国审判》2011,(2):48-48
2011年1月24El,中国法学会在“第三届中国青年法学家论坛”上公布了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的结果。1月25日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第六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代表并与大家座谈。  相似文献   

2.
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于2007年1月22日揭晓。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教授获此殊荣,同时当选的还有曹明德、孔祥俊、刘俊海、薛刚凌、姚建宗、孙长永、杨松、蒋新苗、汪习根等学者。贾宇教授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获此奖项的法学家,西北政法大学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孙宪忠教授曾获此殊荣。同日,第二届“中国青年法学家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贾宇教授在论坛上作题为《继承陕甘宁边区经验创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演讲。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教授当选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相似文献   

3.
米健(主持人):“中国民法建设论坛”第三场正式开场,论题是“德国民法的继受与台湾民法的发展”。“中国民法建设论坛”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和比较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高层次学术论坛,意在邀请国内外著名民法学家,对中国民法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并加以争鸣。首先,我要满怀敬意地介绍今天下午的主讲人,中国当今最重要的民法学家、台湾优遇大法官、台湾大学教授王泽鉴先生。可以说,王泽鉴教授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共同的举足轻重的法学家,他在中国民法学上的贡献,堪称当今之最,是和史尚宽老师一样的高峰。我们在1978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大陆学…  相似文献   

4.
同志们: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杰出青年法学家表彰活动。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样的表彰颁奖活动。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获得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张双 《公民与法治》2014,(20):19-19
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政府带头自我革命,“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还强调要拿出“三张清单”,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中第一张就是“权力清单”,  相似文献   

6.
最近研读了周少华博士发表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上的“学思论说”《书斋里的法学家》一文深受启发。我感觉到,该文作者带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强调法学家应走到中国伟大实践的前台,希望在历史的震荡中应该能看到法学家的身影。以此为支撑,他叙说了法学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检察院.一次就挑选了三位法学家当兼职的检察官。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选拔法学家当检察官.这是好事呀.这是改革呀,你怎么又和做秀扯在一起了呢?我说.你别着急,听我细细道来。法学家当检察官,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改革,是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干部“四化”。我之所以把这次法学家当检察官行动和做秀联系在一起,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也就是这次法学家当检察官的几个“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斯人 《检察风云》2011,(22):4-5
记得三年前,在《中国梦践行者》致敬典礼上,法学家江平成为最年长的“践行者”,年届80的他走上台时,一个踉跄,险些摔倒。主持人白岩松忙扶上去,机智地应对道:江老师一路走来,虽然也有坎坷,但是,你看他“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了舞台中间”。  相似文献   

9.
“第11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于2011年5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论坛上,呼吁人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思“时间就是金钱”、“经营城市”等曾经时髦的口号。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法律与生活》杂志创刊,是一本“80后”的杂志。2021年首期的封面故事,我们访问了5名“80后”法律人。他是获评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柏峰。陈柏峰的研究领域为乡村司法,人们看到他更多的形象是在农村和广阔的田野中调研。  相似文献   

11.
文杰 《当代审判》2003,(5):38-38
今年1月初,单位一位同事领来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女青年来到我办公室。同事介绍说,这个女青年是他远房亲属,遇到官司了,请我这个“法学家”帮帮忙。然后指着我对那个女青年说:“你有什么苦尽管向他诉,他是法学‘专家’,会帮你圆满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有利被告"的实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13日,中国法学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典礼。荣获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的是:海南大学教授谭世贵,武汉大学教授周叶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马怀德,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邱兴隆,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四川大学教授左卫民,北京大学教授陈瑞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外交学院副教授薛虹(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卢建平。1月14日,中国法学会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年法学家论坛",新当选的十名杰出青年法学家就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了精彩讲演,本刊现将其中四位青年法学家关于刑事法治的讲演观点摘要刊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监察》2011,(19):9-9
9月14日至15日,第三届“两型社会”建设与反腐倡廉论坛在湖北省孝感市举行,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王伟出席论坛并讲话。他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2005,(3):11-15
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协办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结果于岁末年初揭晓,与此同时,由上述两家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论坛”也于2005年1月14日在京召开。获选“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周叶中、莫纪宏、许章润、马怀德、薛虹、邱兴隆、卢建平、谭世贵、左卫民、陈瑞华,纷纷登台,就当前各界普遍关注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包括宪法诉讼制度、地方法规与统一立法冲突、改革法律制度堵住贪官外逃等热点问题,发表观点,提出建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许崇德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教授、社科院法学所郑成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铭暄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组成的点评队伍,汇集法学界的名流、大腕,更为本次论坛增加了风采。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说,法学家依法治国的思想和建设性的建议正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越来越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我国高层的重视和采纳。  相似文献   

15.
《法学杂志》2009,30(11)
由北京市法学会、<法学杂志>社联合主办、首都政法网协办的第五届首都法学家论坛,于2009年8月27日在北京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6.
秋天 《中国律师》2009,(9):16-17
在经济全球化风起云涌之时,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分论坛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律师服务国际化”这一论题就格外引人瞩目。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境内外的杰出律师就这一论题发表演讲,展开研讨,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张克 《检察风云》2011,(14):20-22
年报里的乾坤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锡锌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与实践,并因此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苇去学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律师》2004,(12):5-6
今天,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在美丽的合肥举办“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来自全国各地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和律师们共聚一堂,就“律师行业建设与事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谨代表司法部,对本届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此次论坛的律师以及全国广大律师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治疗法律不良症的良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定剑 《法学论坛》2003,18(2):91-92
20 0 2年 12月 2 7日至 2 8日 ,中国法学会在北京举行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三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颁奖典礼。来自全国的法学家们聚集一起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 ,热烈讨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措施 ,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开创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保障。嗣后 ,我刊特邀请新当选的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就新形势下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予以刊发 (排名不分先后 ,纯粹从版面编排考虑 )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司法的修订与改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旭东 《法学论坛》2003,18(2):108-112
20 0 2年 12月 2 7日至 2 8日 ,中国法学会在北京举行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三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颁奖典礼。来自全国的法学家们聚集一起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 ,热烈讨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措施 ,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开创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保障。嗣后 ,我刊特邀请新当选的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就新形势下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予以刊发 (排名不分先后 ,纯粹从版面编排考虑 )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