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统一战线》2011,(5):21-21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今年全省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党外代表人士交朋友,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至关重要,与党外人士交朋友也最能体现统战工作的特殊优势。我们要发展事业,不仅要团结党内同志,还要团结广大党外人士。  相似文献   

2.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应从思想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动力建设等五个层面入手,以增强其参政议政能力为重点,从民主政治发展的战略高度整体推进,尤其是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统一战线人士。做好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鼓励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有利于把他们的政治愿望和要求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轨道;有利于培养选拔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利于巩固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现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工作重心向二级学院下移,是开创大学统战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大学二级学院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工作,有利于团结更多党外知识分子,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新领域。 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工作,是高等院校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社会转型期,这项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研究这些新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问题,实现工作重心向二级学院下移,是开拓大学统战工作新局面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安排工作上海市委统战部培养安排党外代表人士是党的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始终把人事安排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为建设...  相似文献   

6.
重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于1998年的《忆大山》,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共识和力量,有许多启示和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与无党派人士、作家贾大山的交往,堪称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的典范。联谊交友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重要形式,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习总书记到正定任职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对象就是贾大山,令这位淡泊官位权力的作家发出了“神交已久”的感慨,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脱离官气、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怀和主动与党外人士交朋友的政治自觉。正是因为共同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他们的交往摆脱了地位、利益的束缚,相互感染、相互激励,把党外人士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也影响带动了其他党外群众。习总书记过人的识人眼光和用人胆略,对我们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使用力度有深远教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统一战线》2003,(12):24-25
培养有影响的党外代表性人士,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统战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重点是做代表性人士的工作。通过培养与我们党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将党外各方面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是我们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目的。目前,统一战线处于整体性新老交替过程之中,能否培养出一支政治上成熟、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衡量统战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之一。我们要从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高度出发,不断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力度。抓人物…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统一战线》2013,(8):21-2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既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正党外代表人士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现状目前,通辽市党外代表人士共计619人,平均年龄44岁。其中,40岁以下107人,占总数的17.3%;40岁至50岁319人,占总  相似文献   

11.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设,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衡量统一战线工作成效的一个基本尺度能否建设一支与党同心同德、有较大代表性和社会影响、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关系到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与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巩固壮大和持续发展。特别是当前,统一战线处于整体性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的关键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十分紧迫。各级统战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从早抓起,从长计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上…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央及各级党委高度重视与党外人士交友工作.2012年2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指出:"要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把联谊交友工作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和统战干部要带头做好联谊交友工作,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广交深交朋友的极端重要性.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既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法,更事关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事关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事关党优良传统的传承.做好新形势下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工作,是各级领导特别是统战干部的重要课题之一,工作中应当把握好三个特点、摆正三个心态、处理五个关系,实现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质与量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汉阳区委把全面团结社会新阶层人士,作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任务来抓,努力打牢“三个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科学化水平,应按照统战工作科学化的要求,遵循党外代表人士的人才特点及其成长规律,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推荐、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科学发展和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指出,湖北省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推动这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第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我们党推进科学发展,实现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全社会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举措,是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党外代表人士是统战工作的重点。这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指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进步性和代表性相统一,坚持政治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坚持发扬民主、沟通协商。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我们认为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三个基地"作用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学院应充分发挥"三个基地"作用,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由于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不同于党内干部教育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社会主义学院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替代的.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教育培养,是新形势下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必然要求,应抓住三个着力点,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武汉市委统战部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与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关于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宣传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精神结合,注重在有关新闻报道中突出党外代表人士身份,扩大党外代表人士知名度,提升统一战线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制定的第一份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临沂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具有推进统一战线的光荣传统和良好群众基础。新时期,我们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文件精神,重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注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代表性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社会关系和个人特性的统一,其基本特征是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把握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要注重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坚持以辩证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