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姚俊  张丽 《青年探索》2004,(2):31-35
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到来,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也由传统的真实社会化模式向虚拟社会化模式转变,网络同辈群体正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崭新因素。本文在指出网络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玉琴 《前沿》2006,(5):209-211
"第四媒体"集多种特点于一身,已经成为宣传社会政治规范和社会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第四媒体的崛起,给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新兴的且有可能成为主导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它给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第四媒体带给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起源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革命性发展与高速普及,当代社会大众对信息自主和言论自由的客观需要为互联网的全球广泛应用提供了现实基础,从信息传播途径到社会交往方式再到社会客观存在,网络社会经历了自发、自觉、自为的发展历程。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工具理性发展和资本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网络社会既是社会现实矛盾和发展问题以及人性本质的曲折而客观的反映,也是对既有社会文明秩序和本质属性一定意义上的某种反动。网络社会与青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社会正在改变青年的成长和社会化路径,重构青年的社会地位和行动模式,折射青年的特质和青年色彩。  相似文献   

4.
"80后"青年的时代特征:历史社会化的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后"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一代,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条件与事件都将对其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四个因素来分析"80后"青年成长的社会化条件,将"80后"的特性融入社会时代背景加以讨论,分析了"80后"青年时代特性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指出"80后"青年是历史社会化的产物,应在社会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中评价"80后"青年.  相似文献   

5.
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与青年的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两方面探索了青年的社会化问题,论证了接受社会文化是青年社会化的前提和步入社会的起点;青年接受社会文化要发挥自身优势并采取正确态度,从而说明青年的社会化实质上是一个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对立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要构建社会化载体,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构建社会化运行机制,大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构建社会化配置方式,有效整合团组织内外资源;构建社会化服务方式,实现团组织全方位服务青年.  相似文献   

7.
于昆 《青年论坛》2010,(1):18-21
网络以其独特的存在和运行方式,突破了传统的青年政治社会化模式,带来了青年政治社会化时空的转换、方式的变迁、途径的更新以及目标的重塑。网络视域下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的转换,奠定了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基础。但同时也使得青年陷入政治角色难以定位的困顿之中,给当代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转型与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互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贺 《长白学刊》2002,(3):16-19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政治化环境的变化,对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青年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化的传播、丰富和变革,以及对青年政治化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的培养,又有力地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正负效应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青年社会化的特点,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正负面影响,提出顺应网络的发展,积极引导青年社会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网络所带来的新的变革,网络生存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观念互相依存,共同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必将极大影响和改变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青年现有的政治生活,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这种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