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经济战略调整。"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陕西的投资规模居全国第二位,所以陕西的"三线建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交通建设作为陕西"三线建设"的重点内容,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形势优势趋势——从全国看陕西 曾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中游的陕西,在改革的历史性竞赛中远远落后了。这绝不是一般的落后:当我国在世界的座次上艰难地向前挪位,开始走出低收入国家的行列时,陕西在我国的座次上却一步步向后退位。 1978年陕西工农业总产值尚占全国的2.34%,居第16位。1983年降为2.09%,退居第19位。1986年又降为1.87%,是全国第20位。1986年陕西工农业总产值是282.37亿元,而江苏高达1458亿元,比陕西整整高五倍。 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3.3元,陕西为134元,江苏为155元,基本等同。  相似文献   

3.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陕西文学的重要作家,也是新时期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但同为陕西作家,由于个性、气质、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在创作心里上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1898-1901年间,陕西大旱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1901年美国《基督教先驱报》为陕西灾民募捐赈灾款。为了监督赈灾款的使用,尼克尔斯作为特派员前往陕西"查赈",同时报道陕西的灾情。他在陕西进行了十天的实地调查走访,掌握了大量有关本次灾荒的一手资料,这些内容被记录《穿越神秘的陕西》一书中。整理《穿越神秘的陕西》一书中关于陕西饥荒的材料,可以展现在西方人眼中此次灾荒的情景,为更加全面地认识此次灾荒提供一个材料上的支撑,以推进对1898—1901年间陕西大饥荒的灾情和原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勇 《瞭望》1992,(18)
深入生活,贴近时代,反映现实,这是陕西文艺界的优良传统,也是几代作家、艺术家坚持不懈的追求。从50年代和80年代陕西两代“作家群”的崛起,到近年来文艺创作的繁荣,都证明了一条真理——生活是文艺创作唯一的源泉。 适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前夕,记者走访了陕西几位著名中青年作家和艺术家,他们结合自身和本领域  相似文献   

6.
祁嘉华 《理论导刊》2006,(9):112-114
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陕西古建筑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陕西在中华建筑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不管是得山水而美的风水思想,还是以大为美的追求,或是营造意境之美的匠心,这些足以构成中华建筑美学思想核心的内容,都最早在陕西古建筑上萌芽和发展,并得到了长久的保存。我们完全有理由将陕西古建筑视为中华建筑美学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曾昭宁 《理论导刊》2002,(12):20-21
本文通过对陕西与全国及东、中部部分省区总量和工业产值比重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认为困扰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大幅度下滑所致,据此提出重振陕西工业雄风,以结构优化促进经济总量上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提出重振陕西工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五、六十年代,陕西文化人树起两杆大旗:以柳青、杜鹏程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以石鲁、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 七、八十年代,陕西文化人又树起两杆大旗:以贾平凹、路遥为代表的新陕西作家群;以西影厂一批影片为代表的西部电影。 这几面旗帜可以说都从某个方面代表了当时国家级的艺术水准。 当年柳青住在长安县皇甫村时,常在放下美学、心理学的著作之后,趿拉着鞋,提着油瓶,前往集市逛街的情景,似乎还历历在日。柳青已成为陕西文化人艺术上、人格上的楷模,柳青似乎已为陕西文化人的“秦”味奠定了底色和基调。  相似文献   

9.
外地人常常用这样一句谚语来形容陕西人:“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冷娃排两行”.所谓“冷娃”者,傲气倔强之意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陕西的确是名将辈出,比如“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之一杨虎城将军、张灵甫将军,还有胡琏将军等等,都是陕西人.但是,却只有一个人获得了“陕西冷娃”的绰号.  相似文献   

10.
李晶 《学理论》2012,(30):97-98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陕西是最早响应的省份之一。西安起义后,各州县纷纷响应。数日之间,关中、陕北及陕南的安康、商洛等地五六十州、县相继光复。而关中人在陕西辛亥光复之前,在陕西辛亥光复的过程中,在陕西辛亥光复后的政权建设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台盟陕西省委主任委员洪涛谈陕西应当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自己1我们陕西应当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自已。在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上,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支持发展中西部问题。朱基副总理在人大陕西代表团会议上说:“中西部发展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希望,实现共...  相似文献   

12.
陕西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农业科技企业整体上还处于成长阶段,在技术创新意识、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均存在较大缺陷,严重影响了陕西农业科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难以发挥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陕西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内部优化,而且还要依赖科技体制、经济体制和其他社会体制的配套改革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王立莹 《学理论》2012,(35):79-80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制度变迁、科技变革的推动下,陕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工厂化、设施化、机械化农业,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缓解了陕西农村经济凋敝和农业生产困境的局面,较快促进了陕西农业恢复与发展,加快了陕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郭润宇同志编著的《陕西民国战争史》(上册)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地方民国史书,这车书以战争为主线,展现了民国年间陕西战乱频仍的场面,选题的角度是很有意义的.诚如作者在前言中写到的“陕西民国年间从辛亥起义到人民政权的建立,几乎年年、月月、天天都在打仗.”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陕西民国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作者抓住战争这条主线,对陕西民国年间双方出动兵力每次总计千人以上的各种战争,包括讨袁的革命战争,各派系军阀的相互混战,地方实力派之间、正规军队之间的战争,剿灭土匪的战斗以及人民群众较大规模的自发武装斗争等,从历史背景、战斗  相似文献   

15.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内涵,具有历史见证价值、经济发展价值、精神教育价值。研究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探求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路径,有助于增强陕西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陕西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高璐 《理论导刊》2012,(9):106-109
嘉靖大地震之后的明代陕西文学无复之前的喧嚣鼎盛局面,延及晚明,陕西文学家更是彻底退出了明代文坛主力军地位。从现有材料看,此次大地震似乎是晚明陕西文学走向沉寂的重要推力之一。众多陕西籍文学家在此次地震中一时俱陨,使明中叶文坛失去了一批创作力量,不利于陕西地方文学传统的延续。震后陕西灾区经济凋敝、学宫损毁、典籍散失、名儒离世,致使文教事业呈现出久难复苏的态势,又阻碍了地方文学后继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冯国  任珂 《瞭望》2007,(29)
以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产业升级,使存量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陕西是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而其科技实力又因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陕西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10月28日,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在省委党校就陕西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问题做专题报告。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建中主持。在报告中,李金柱详细阐述了陕西工业发展的新使命、陕西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和搞好陕西工业转型升级政府管理要有新作为三方面内容。他指出,既要认清陕西工业发展的新水平,也要正视存在的工业门类全面不强、发展方式总体粗放以及投资动力和市场需求两个不足的问题。适应新常态、确保中高速、追求中高端是陕西工业发展的新使命。他强调,要围绕"高端、低碳"的发展理  相似文献   

19.
经党中央批准,2003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西京大学、西京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任万钧教授作为全国民办高校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该校“夯实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经验,在全国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西京大学、西京职业学院是陕西第一家成立党委的民办高校。自校党委成立后,先后建立了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纪检委、党校等,在陕西民办高校中第一家建立了党委职能部…  相似文献   

20.
中共陕西党组织在领导陕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在坚持党的领导、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陕西形成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总结陕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对于新形势下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