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2010,(2)
<正>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个进入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必将对安徽加速从中部地区实现奋力崛起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日前,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卫国。  相似文献   

2.
《党史纵览》2010,(3):F0002-F0002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橱起点燃了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张彪 《理论建设》2011,(6):14-1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摆在全党、全国经济生活中大事,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后发展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促进转型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是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张娟娟 《江淮》2012,(2):43-45
春潮涌动,皖江奔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片热土正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在国务院颁布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两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于近日深入一线,与您共同见证皖江巨龙展翼腾飞。皖江引擎强劲发力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两年来,"皖江引擎"带动作用愈加明显,皖江城市带发展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5.
郎溪是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翼”之一宣城市的一个辖县,近几年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取得了明显成线,其发展变化引起省内外广泛关注,被称为“郎溪现象”,分析这一现象有利于我们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江淮》2010,(2)
<正>东风劲吹,春意盎然。2月2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全面动员和部署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我省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  相似文献   

7.
面对通胀压力,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此大背景下,如何优化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倍受社会关注。本文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皖江示范区”)为例,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交互分析的方法,揭示皖江示范区金融生态现状和薄弱环节,从而提出建立功能健全、监管科学、多层次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期改善皖江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为安徽乃至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8.
《江淮》2010,(4)
<正>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无疑是2010年初最让安徽人民振奋的消息。《江淮》杂志推出18版的特别策划,及时聚焦了这一重要事件,高屋建瓴、颇具特色。"本刊专访"采访了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详细解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范围、产业布局、我省对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及示范区之于安徽发展  相似文献   

9.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国家经济战略的新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着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整合与提升,对产业转移承接进行规划与统筹,对皖江城市发展进行设计与定位,从而,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确定为第一个产业转移承接的国家战略。因此,我们要从国家战略的视野来思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战略内涵、战略取向、战略趋势,把握与贯彻国家战略的新布局。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指引下,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力量;承接产业转移是落后地区完善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发展差距的难得机遇和重要途径。近日,宁夏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被确定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等九个示范区之后的第十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石嘴山市作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0,(12)
<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准实施,为池州提供了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示范区建设为新起点,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涂县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箭头"位置。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这里正在发生着嬗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自主创新,让企业唱主角这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企业。如今,身上的乡野味已了无踪影,丝  相似文献   

13.
吴传清  郭洁 《学习月刊》2012,(11):37-38
2010—2012年,国家先后批准了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等5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是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10,(2)
<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资源和要素集聚等多方面优势,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先导区和主要支撑,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宣城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9个市之一,是安徽唯一与江浙同时接壤的地级市。如何将宣城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本文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及宣城承接产业转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怎样加快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10,(2)
<正>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皖江城市带伴随着奋进崛起的强劲节拍,将迎来新一轮跨越,这一凝聚了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精华的板块终于绽放出夺目光彩!  相似文献   

17.
李宏 《江淮》2012,(2):1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开放合作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安庆,这座皖西南的"桥头堡",正在中部崛起的浪潮中,傲立皖江潮头,传承开放精神,以全新的视野审视自己,定位自己,发展自己,面向世界敞开胸襟!更快敞开"开放"大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既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大机遇,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加快,  相似文献   

18.
创新试验调整结构 “三区”并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产业转移、加强自主创新、增添发展新优势,是安徽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力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开放开发,整合区域内外的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三区"迸发,探索一条边试边行的"产业转移+自主创新+文化旅游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全新路径,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省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规划,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对铜陵而言,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选准承接重点,积极主动作为,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10,(6)
<正>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个进入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全省上下群情激奋,这是自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