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楼市带有浓厚的政策色彩,欲知后市如何,还需分析政策的来龙去脉。自2003年开始,我国房地产调控持续进行,其中2005--2007年尤甚。然而,调控效果却并不乐观,尤其是房价一直未能如愿稳住。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低迷的双重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亦遭遇冷局,当年10月,楼市政策大变,一揽子刺激性措施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2.
傅白水 《小康》2005,(6):23-24
近期,随着国务院调控过热房地产的两个“国八条”和七部委出台的楼市新政等政策相继出台,以及长三角各个地方政府针对房地产的所谓组合拳似的调控措施出笼。长三角楼市好似“山雨欲来风满楼“。各种调控政策与措施出台不久,尤其是七部委楼市新政出台,长三角各地媒体出现了各个热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猛增,而新、老房成交量大幅下跌的报道,甚至有房价下跌3000元之说,长三角飚升的房地产似乎出现了少有的回落态势。房价果真能够因此而回调吗?就笔者观察目前长三角楼市出现的买卖双方的对峙状态,其实2004年4月到10月份也出现过。2004年3月,随着国…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工作,相关部委也相继作出表态,要坚决落实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楼市新政虽然已届百日,除了成交量下滑外,我国北京等地的房价依然坚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逆市涨价的苗头。作为  相似文献   

4.
楼市危情     
<正>就在本刊“面市”的今天,2007年2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对房企土地增值税的清算管理。而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又一次提高了银行的储备金率。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国家针对房地产过热所采取的调控措施。对此,我有感而发,写了这篇短评(我曾写过另两篇短评《楼市虚情》和《楼市疯情》)。楼市危情,危在哪里?危在国家宏观调控对过热的房地产“动刀”后,中国的房地产依然“我行我素”,并且出现了令人困惑和沮丧的“逆向发展”。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的观察分析,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住宅投资加速增长。2006年1季度投资增长为23.1%,1-2  相似文献   

5.
王齐 《现代领导》2011,(10):15-15
当前楼市所处的僵持胶着阶段.已经成为监管层研究制定治本之策的窗口期。 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文章说,“楼市陷入僵持和胶着状态.调控效果全面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要利用目前房地产市场相持的这段时间.抓紧研究和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这轮楼市调控措施一拳比一拳重。这么大的调控力度,会伤及从房地产中获得多年巨大利益、已结成同盟的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会甘心并眼睁睁看着既得利益被夺走,会使出浑身解数抵制楼市调控。最可能、最狠的招数是拿楼市调控影响经济发展、影响GDP增长来说事,并以此要挟中央。  相似文献   

7.
阳春三月,2012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在今年的"两会"上,"房价调控"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之一:"政策调控究竟能持续多久?"、"地方经济是否已经伤及筋骨?"、"地产泡沫究竟有多大?"、"限购是否会进一步加剧百姓观望态度?"、"限购的‘篱笆'如何能够扎得紧?"等等问题,也是民众所关注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楼市发展走向,可以说给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导向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尚士高朱慧报道: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一周年之际,5月11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与《楼市》杂志共同举办的“2006中国房地产政策专家高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陈炎兵主持,近30位房地产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畅论房地产调控,共商房地产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0,(6):50-50
在一片“降低房价”的民意呼声中,中央连续出台了立体而严厉的调控措施。《小康》杂志社联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向15位房地产领域专家发放问卷,为中国楼市把脉,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4份。  相似文献   

10.
鄂璠 《小康》2010,(6):26-31
买还是不买?这不是一个价值判断,而是一个必须做出的选择题。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到底给中国楼市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在涨停与观望、看跌与抗跌、保障与市场的选择中,谁出会给出最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针对今年以来楼市降价潮的四处蔓延,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刺激楼市回暖的优惠政策:购房补贴、购房入户、减免契税、降低首付款……从前几年的房价一路狂飙,到如今楼市的低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高位调整期。那么,一些地方政府此时出台暖市措施,是否能让老百姓受益呢?  相似文献   

12.
<正>2006年3、4月份对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是个具有标本意义的特殊时段。一年前,国家接连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楼市逐渐降温;一年后,北京、广州、深圳的房价一路走高,就连上海房地产市场近来也呈现出种种“抬头”的迹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年前出台的“国八条”的核心思想(或目标)是稳定房价,从一年后的结果看,该初衷基本上落空。而有关决策部门也开始承认政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视角:房地产新政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兴盛 《求索》2011,(12):170-172
近年来我国城镇住房价格涨幅过快,房价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生计的头等问题。2010年至今,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一些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出现回落,折射出房地产新政的正面效应,也体现出房地产新政遵循充分尊重市场、满足社会公益、发挥经济民主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但房价依然过高,买房依然困难,房地产泡沫依然存在。从经济法的视角来看,房地产新政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此问题上的政治博弈、经济法责任不明确、宏观调控方式不当等。因而,在现有新政的基础上,应当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优化,使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房,使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陈杰 《人民论坛》2020,(8):96-100
2020年是户籍制度改革“交卷”之年。在实现中小城市基本全面取消落户门槛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大城市落户限制是大势所趋,但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及房地产中介的推波助澜,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公众对于大城市放宽落户会否异化为刺激楼市工具的担忧。大城市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楼市的调控,需要通过厘清大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和楼市调控的关系,平衡好城镇化水平、人才需求和稳定楼市的关系,要遵循因城施策、循序渐进,制定科学有效的推进方案,增强房地产市场韧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10,(3):72-76
据新华社4月底报道.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后。曾经高歌猛进的房价涨幅开始趋缓。“量缩价滞”成为楼市的“标准样式”。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高位调整期。市场观望气氛渐渐浓厚。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市场调控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也已成为民生问题的热点之一。学术界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必要性、调控目标、调控原则、调控方式、调控的政策手段、调控制度以及调控效果等方面。现有研究成果既有对问题的解释,也有相应的政策建议,但歧见仍多。要为制定合理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尚需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主要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13年3月,被称为“国五条”的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出台。新的楼市政策对于平抑房价的效果还有待检验,可一个立竿见影似的连锁反应是:婚姻登记处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有公开信息显示,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广州、昆明等城市,离婚登记人数都一度成倍增长,刷新了纪录。  相似文献   

19.
我讲一些对房地产市场的具体认识,我首先申明,我是以个人身份来说,所讲的内容只代表个人,跟政府、单位没有任何关系,讲的正确的是集体智慧之结晶,讲得错误是自己才疏学浅,完全由我个人负责。楼市一点面子也不给。2010年4月7  相似文献   

20.
陈伟在《经济参考报》2009年1月14日撰文指出:进入2010年以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延续了2009年底密集出台的态势,而且其密集程度超出了市场预期。不过,更多理性的声音却认为,楼市新政效果能否最终显现,还有待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