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散木 《党史博览》2007,(3):24-25
长期以来,《鲁迅全集》是书店里的常销图书,而《鲁迅全集》每一次的新版也都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最新一版的《鲁迅全集》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力推出的,尽管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综合了最新的收集和考究成果.这倒又让人想起第一版《鲁迅全集》出版时的情形,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当年第一版《鲁迅全集》竟是由一家"地下"和"民间"的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  相似文献   

2.
读书沙龙     
正《汪曾祺全集》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在万千"汪迷"期盼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倾力打造的《汪曾祺全集》于日前出版。该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共400多万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6,(5):6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办公室书架上的书,大致分为: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辞典、历史、国际政治、科学素养等类型。让我们打开总书记的书架,来看看他喜欢读什么书。《诗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智囊》明代冯梦龙著《中国古典文心》北京大学出版社《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形象的苦恼     
屈戎 《党史文汇》2007,(6):55-56
中国人一向特别在乎外国人对本国的印象,于是也就特别关注自己(国家)的形象。说来话长,早在五四运动以后,好像中国人就发生了一种新脾气。是:“倘有外国的名人新到,就喜欢打听他对于中国的印象”(鲁迅《准风月谈·打听印象》,《鲁迅全集》第5卷30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第1版)。  相似文献   

5.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黄树南译漓江出版社2.鲁迅全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3.红岩罗广斌杨益言中国青年出版社4.青春之歌杨沫人民文学出版社5.邓小平文选(3卷)邓小平人民出版社6.雷锋日记雷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7.安徒生童话【丹麦1安徒生叶君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8.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人民文学出版社9.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北京出版社10.悲惨世界!法!雨果李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1.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12.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3.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中央编译局编译人…  相似文献   

6.
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日前表示,中央编译局正在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简称《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计划出70卷,现已出版21卷。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的《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这套多卷本的全集除附录外共收入李大钊著述615篇,约150余万字。如果加上本全集没有收入的而1999年10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全集》已收入的李大钊的著述,  相似文献   

8.
正出版"四大名著"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红楼梦》署名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引发读者关注。为何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红楼梦》经历了怎样的出版历程?专家和出版人道出了背后的故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傅承洲说,"四大名著"名称的来源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密切的关系。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之初,即着手整理出版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相似文献   

9.
报载:鲁迅之子周海婴为《鲁迅全集》侵权事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打官司,涉及一大笔稿酬。对这一诉讼的是非,笔者无意置喙,仅就笔者经历的一段往事写出来。 1936年10月9日,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逝世于上海寓所。他的中、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早已蜚声中外,其中的《阿Q正传》,已成为中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特别是1928年后,鲁迅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运用自己独创的杂文形式,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法语翻译界,翻译家、教育家鲍文蔚大名鼎鼎.他翻译的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古典小说《巨人传》前两卷中的第一卷,195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巨人传》书名也由鲍文蔚首译. 鲍译《巨人传》后三卷译稿在“文革”前已基本完成, “文革”中却被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红卫兵抄走,后下落不明,成为鲍文蔚心中的遗恨.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巨人传》时,尽管《巨人传》已有其他全译本,但是仍只采用仅存的前两卷的鲍译本.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的“门槛”和“含金量”都很高,凭借这部尚未完成的译著,鲍文蔚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1.
读过《鲁讯全集》的人都知道,第四卷《二心集》中有一篇杂文“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是鲁迅先生盛赞冯庸大学等校学生,集体赴(南)京,冒死请愿,要求抗日,谱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冬,《听杨绛谈往事》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台湾学界有意组织座谈,议题之一即为“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并希望杨先生能赴台湾与读者见面。杨绛先生因年事已高没成行.便以此为题写了这篇短文,却未交出。后来杨先生整理旧稿时不意发现此文,遂准备收入正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备出版的《杨绛全集》。  相似文献   

13.
正李大钊(1889—1927)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早年在天津就读6年期间的行迹,大多见载于三种版本的《李大钊全集》(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四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五卷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注《李大钊全集》五卷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革命处于最艰苦的长征年代,许多红军指战员把鲁迅看作是导师和战友,从其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鼓舞他们在长征中奋力前行。长征出发时,中革军委下令红军限量携带文件物品。然而,一些红军指战员宁可少带别的东西,却舍不得将鲁迅的作品丢下。毛泽东随身携带的一个书包内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鲁迅等的著作。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曾对艾思奇说:"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华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后来,当他得到一套《鲁迅全集》时,爱不释手,放在案头,经常翻阅。红一方面军第五师师长彭雪枫,非常推崇鲁迅。他认  相似文献   

15.
像许多伟大的革命家一样,胡乔木也非常热爱鲁迅,崇敬鲁迅.在他家里众多的藏书中,鲁迅的书籍占了相当的一部分,其中有不同时期的鲁迅全集、鲁迅杂文集、鲁迅小说集、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和各种单行本.胡乔木在许多场合都热情地宣传鲁迅,在他的文集中专讲鲁迅的文章就有《伟大的作家,伟大的战士》、《鲁迅对中外文化的分析态度》、《拿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来纪念鲁迅》等,散见于其他文章中对鲁迅的评论就更多了.他不仅对鲁迅研究有深刻独到的见解,而且关心、支持鲁迅著作的出版.胡乔木严肃地捍卫鲁迅的旗帜,他曾说:“鲁迅的旗帜仍然是我们今天的旗帜.”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把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称之为经典。说到共和国出版史上的红色经典,就不能不说那套20卷1000多万字的《星火燎原全集》。而从其中精选出来的48篇作品——《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可称之为经典中的代表作。经典不是自封的,是要经过历  相似文献   

17.
惊人的数字     
鲁迅——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述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胡适——全集44卷,字数2000万字;沃尔特·李普曼——开专栏36年风雨无阻,写作1.4万篇专栏文章;彼得·德鲁克——出版39本书,其中,85岁到95岁出版10本;  相似文献   

18.
正鲁迅曾把中国共产党人称颂为"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据不完全统计,鲁迅结交的共产党人有60余人,他们的交往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难忘的红色记忆。为了文学的革命1918年1月,鲁迅加入《新青年》编委会。鲁迅与李大钊、陈独秀的相知,就与此有关。鲁迅对李大钊的道德文章,均十分推崇。李大钊被害后,鲁迅不顾危难,为昔日的战友葬仪捐款,并为其遗作《守常全集》撰写了题记。在"题记"中,鲁迅深情地说:  相似文献   

19.
董保存 《求是》2012,(2):48
我们把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称之为经典。说到共和国出版史上的红色经典,就不能不说到那套20卷1000多万字的《星火燎原全集》。而从其中精选出来的48篇作品——《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可称之为经典中的代表作。经典不是自封的,是要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检验的。现在50岁上下的人,几乎都读过《星火燎原》中的《朱德的扁担》、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Ideologie"一词被翻译为"意识形态"经历了3个阶段。1919至1960年为第一阶段,"Ideologie"译法多样,"意识形态"的译法开始出现,其标志是陈溥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发表。1960至2009年为第二阶段,"Ideologie"部分被译为"意识形态",其开始标志是中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的出版。2009年以后为第三阶段,"Ideologie"全面被译为"意识形态",没有其他译法,其开始标志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出版。对"Ideologie"概念翻译历程的梳理有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含义,避免将其扩大化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