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3,(6):1
"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现阶段,各国和地区的政府掌控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合理开放利用这些政府数据,无疑对社会正常运转大有裨益,也将使这些数据增值。本期"专题报  相似文献   

2.
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经历了几十年酝酿之后,人工智能终于厚积薄发,蓬勃兴起,呈蔚然之势,引领着第四次科技革命飞速发展。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已然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阿尔法狗的亮眼表现为标志,人工智能的种种神奇,昭示着人类社会梦幻新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语音识别技术突破着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障碍;人脸识别技术让"看脸的世界"迅速到来;无人驾驶技  相似文献   

3.
元晋秋  ;赖慧婷 《传承》2010,(21):32-33
人们对于生态问题和"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诸多困惑,源于"人类中心主义"没有被明确。"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于"人类尺度"。"人类中心主义"包含双重趋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在于其对"物的尺度"的完全抛弃和人的自然属性方向的趋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肯定在于其对"人的尺度"的彰显和人的社会属性方向的趋近。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生态问题和"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诸多困惑,源于"人类中心主义"没有被明确."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于"人类尺度"."人类中心主义"包含双重趋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在于其对"物的尺度"的完全抛弃和人的自然属性方向的趋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肯定在于其对"人的尺度"的彰显和人的社会属性方向的趋近.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正在渗透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交往工具.这给我们执政党建设带来了机遇,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伊口田 《中国减灾》2013,(3X):36-38
<正>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类与各种灾难、痛苦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用血与火的文字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增多。伴随着电影进入人们的生活,以灾害为题材的电影,使减灾文化"鲜活"起来。银幕使人们几乎能够现场感受到灾害巨大的破坏力量,深入体味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寻找绝境逢生的生存本能。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以特效为主的灾难片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的主流类型,成为一种有效的警示手段和大众科普宣传途径。可以说,灾难片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灾难预演,更揭示了一定的居安思危的社会文化心理,表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正>从古至今,人和致病细菌之间一直开展着一场场殊死的较量。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感染了致病的细菌才引起的。而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20世纪发明的抗生素功不可没。人类寿命的增加,约有10岁得益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的问世曾被人们誉为"划时代的医药新发明"。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率先上市,到70年代末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大批量投产,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共有十大类抗生素,品种已达一两百个。  相似文献   

8.
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本身就是人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尺度与规范.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这是因为,媒介不只是人们须臾不可离身的信息工具,它还包含着"一套与新技术特质互动的社会关系"[2] ,"往往不为人所注意"地改变人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并深层次引起"人的尺度"的变化.正如书籍养成了人们线性思考、主动思考、深度思考的思维模式;声画同步的电视更容易让人处于被动接受、消极思考的状态;网络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让阅读更偏向于短、浅、快;短视频的兴起则从根本上消解了人类自有印刷文明以来养成的阅读、思考习惯.媒介在带领人们观看世界、了解世界、参与世界的同时,不同的媒介技术,由于其存储信息、传播信息、展现信息的方式各有差别,这些差别在无声无息间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并在漫长的改变中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和社会意识形态.从人类早期延续至今的口语媒介,到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媒介形态,媒介技术已经渗透当下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构建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场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3]的重要指示,需要直面智媒时代媒介技术迭代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鸡年大吉     
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畜养的动物之一,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文化中,鸡由于音与"吉"相近,被人们赋予了吉祥的意义。鸡年到来之际,人们自然企盼鸡年大吉。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晨雄鸡报晓便是人们一天活动的序曲。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通过电视、电影、动画、摄影等非印刷媒体来获得信息,特别是多媒体和互联网出现以后,视觉信息更是猛增。从书店中到课堂内,琳琅满目的书都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几乎到了无图不书的地步,人类已经从"阅读时代"进入"读图时代"。从卡通漫画、动漫3D被广大青少年接受和喜爱,到视觉信息、图像信息对人们的学习方式的冲击和挑战,"读图时代"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后工业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信息通信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通信技术引领了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也孕育了全新的数字化经济模式,以及在数字经济模式之下的数字劳动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与劳动力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阶级的划分标准日渐模糊化;劳动者之间的差距日趋明显;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身份逐渐合二为一.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对立披上了温柔的外衣.信息通信技术有可能最终会成为巩固和加强资产阶级现有权利的工具.但同时,当信息通信技术的本体论根源被置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哈贝马斯批判理论框架内时,人们也有可能会理解其对大众"主体性"激发的可能,进而理解其对于人类解放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自有人类以来她都被看作人类追求的目标。然而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视角看,在我们国度里幸福不应看作对个人歌功颂德的工具,而是人们公而忘私、舍己为人、追求国泰民安的祈盼。针对目前社会部分人群对"幸福"的街谈巷议,文中通过对幸福的涵义、幸福的价值和幸福对社会进步作用的解析,阐述人类争取幸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提出"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期待各国深化团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四个共同体"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将进入历史新阶段。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不断深化并被逐渐接受的过程,彰显着这一理念以全人类为本的价值逻辑。中国应加快对"四个共同体"的价值传播和话语创新,借助历史记忆形成共同体的内聚力;通过仪式性活动强化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阐释中国方案;调整舆论斗争策略变"阵地战"为"运动战",让全球民众充分体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翻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其被纳入国家战略以来,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成为当下适应新时代的全新理念。与此同时,传统的铁路运输企业也正经历着向新型物流运输企业转型发展的变革期。作为转型中的国有企业,一支适应并能够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基层领导人员,他们的影响力、创新力、决策力等,对铁路在"互联网+"时代中顺利转型为现  相似文献   

15.
王喜文 《民主与科学》2015,(1):34-35,38
<正>"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各种场合都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观点,信息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Big Data)时代。大数据改变着人们生活与工作方式,也改变着制造业企业运作模式。制造业处于数据爆炸时代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量暴涨成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辛卯年清明节,全国累计已达4.6亿人前往墓园祭扫活动。可见"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习俗在国人心中是何等的被认同与重视!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发展,许多现实问题又突出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在倡导文明祭祀中,人们选择着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着相同的追思;而更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尤其是网上祭奠方式,其前景无疑将会被愈加推崇与看好。网络祭奠方式的出现已经历了约有10个年头,但至今还并没有被人们普遍认可或接受。但网祭做为祭祀活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革命     
<正> 日前,浙江省委召开全体(扩大)会议,主题: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口号的,不仅是浙江。广东、云南、江苏、陕西、山东、河南……都先后宣告,要在"文化"上大做文章。如此"风起云涌"的"文化热",自然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人类形成之初,文化便结伴而来。比如,远古人类祖先原始的祭祀活动,便是一种远古文化。有了文化,人与其他动物便有了区别。人们在互相交往和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本群种中普遍认同的行为方式。"该这样做,而不该那样做"——这种价值取向,约束着人们的言行。所以,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易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看来,以往对技术的工艺学角度的理解仅仅是对资本主义在历史上取得的成就的辩护,它不足以敲打资本主义的现实,事实上,自从蒸汽机工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的技术应用即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性最为激烈和集中的表达,人类生活正在被技术不断的改写与重绘,在此之意,技术就是人的现实生活,也是现今时代的最大现象。《资本论》及其手稿作为马克思批判的武器,表现出了对技术的沉思。对马克思来说,技术获得成熟的形态表征着资本主义社会迈入了"现代",整个社会都处在技术引起的这一全新的秩序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就落脚为对"技术形而上"的批判,就此,马克思通过打破资本主义技术的"现代性"为人类设计和论证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但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给人类带来的诸多问题,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也逐渐减弱;加之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地域空间结构被打破,使城市文化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的趋同性愈来愈明显,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这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已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以 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空前的 发展和普及,新技术新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人们的 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因特网以其全球性、开放性、交互 性的特点传播着现代化信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为人类的再创造 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条件,推动着社会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