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区虽年年进行布病免疫,但在考核验收合格县的山羊群中,流产仍然存在。1984~1985年最为严重,乌什县阿合牙乡牧业队有怀孕母羊7000余只,1984年流产率高达80%;洋海乡,1985年山羊流产率为40%。温宿县恰西力克牧场,1984年流产率为55.9%;古力瓦提乡4大队6小队流产率达74%。库车县二八台农场,1985年流产率为67%。为搞清山羊流产病原,对本地区山羊流产胎儿病料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诊断,其结果:病原体为羊衣原体,与兰州兽医研究所报道的羊流产衣原体相同。  相似文献   

2.
以现场访问和试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宁夏12个县(市)部分山羊群流产现状调查和试验点三个产羔季节的观察,获得如下结果:全区4个地区有12个县(市)流行山羊流产,包括42个乡(镇)192群(户),流产率为27.88%,个别群高达89.91%。流产时间可持续5个月,以10月和12~1月为高峰期。其中以妊娠1月龄流产最多,占整个产羔季节流产总数的10.23%;2齿羊流产为流产总数的52.27%,营养差的母羊比营养好的母羊流产率高28.22%。  相似文献   

3.
山羊流产对华池县养羊业的发展危害十分严重,据调查,1981~1986年全县山羊流产105614只,平均每年流产17602只,流产率高达20%~40%。特别是1984年,全县山羊流产32404只,流产率高达44.6%,给畜牧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本县山羊流产的主要病原是鹦鹉衣原体,还从少量病例检出了布氏杆菌病抗体(《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第3期)。为了尽快预防羊流产,在基本确定病原的基础上,我们用山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和布氏杆菌弱毒苗进行了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用衣原体灭活苗免疫的羊群流产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宁夏羊胃肠道线虫对现行驱虫药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对宁夏地区所属灵武、贺兰、盐池、吴忠、中宁、中卫、永宁和银川市郊8个县(市)的12个绵羊场、6个山羊场进行了丙硫苯咪唑和阿维菌素抗药性的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在用丙硫苯咪唑调查的10个绵羊场和6个山羊场中,虫卵减少率在95%以下和95%的置信域下限在90%以下的有山羊场2个、绵羊场2个,证明对丙硫苯咪唑有抗药性;1个绵羊场和1个山羊场的虫卵减少率是96.3%、95.9%,但95%置信域的下限在90%以下,具有抗药性可疑;山羊群中丙硫苯咪唑的抗药性为33.3%,绵羊群为20.0%。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了1个山羊场和5个绵羊场(其中有4个羊场曾执行了丙硫苯咪唑的试验),查出1个山羊场和1个绵羊场对阿维菌素具有抗药性可疑,其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7.3%和95.5%,置信域下限在90%以下。揭示了宁夏地区羊消化道线虫对现行驱虫药的抗药状态,为今后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羊缺硒症的防治试验陈廷和,李景水,王守智,臧梦龙杨万胜(宁夏畜牧兽医研究所银川750002)(盐池县高沙窝乡兽医站)近年来,宁夏12县(场)42乡192群18651只繁殖山羊中有5201只发生流产,流产率为27.88%,其中最高达89.91%。为查...  相似文献   

6.
对291只怀孕母羊皮下注射菌毛苗0.5mg/只,其局部和全身均无任何不良反应,不会造成母羊流产、早产及羔羊畸形,进一步证明该菌毛苗安全性好。应用菌毛苗主动免疫的怀羔母羊所产羔羊通过吃初孔获得被动免疫,攻毒结果,保护率均在80%以上,证明该苗具有较强的K_(99)和F_(41)免疫原性,可使羔羊获得确实的被动免疫,对羔羊的生长发育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可通过病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胎衣在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有的动物还可经呼吸道、交配等而传染。 (一)羊的感染 鹦鹉衣原体的羊衣原体株可引起羊的以流产为主的多种疾病。1981年在西苏格兰一群绵羊中有156只母羊发生流产,约占11.4%,Brodie等(1983)认为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流产期间和流产后的血样分析,大多数流产羊有高滴度的鹦鹉衣原体抗体。Martinov(1883)报道,在保加利亚15个地区的3808只绵羊中有1263只发生流产,补体结合试验(CF)所检流产羊中有653只是衣原体引起的,占52%,其抗体滴度为1:32~1:2048。Andreani(1983)对意大利部分省的绵、山羊流产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省27群的440只绵羊中,衣原体阳性105只,占23.86%,群患病为23/27;并证明从法国进口的21只绵羊和3只山羊也患有衣原体病。Purohit等(1983)在对印度的绵、山羊衣原体性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羊衣原体灭活苗经后海穴注射免疫山羊,第15大有2/4检出血清抗体,且滴度较低,至第75天血清抗体达到高峰,一直维持到113天;皮下注射免疫的山羊血清抗体虽出现较早,但在后期的抗休滴度和持续时间略低于后海穴注射免疫组。对初产怀孕绵羊和山羊用灭活苗后海穴注射免疫后,在怀孕后期用羊衣原体强毒攻击,均获完全保护。田间试验中后海穴注射免疫羊13020只,皮下注射免疫羊4078只,另设对照羊3151只,经一个产羔季节观察,后海穴注射免疫羊的流产率为1.64%,皮下注射免疫羊的流产率为1.96%,对照羊的流产率为5.21%。后海穴免疫剂量仅为皮下免疫剂量的1/3,采用后海穴免疫途径可节省疫苗用量,降低免疫费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0年1月至1993年6月间的气温、降水量、大凤和沙暴等气象因素对山羊流产影响的观察表明,各年度间的年均气温仅相差0.6℃,呈正弦曲线变化,而流产率却相差2~3倍,尤以寒潮、大风和降雪等导致气温急剧下降时,流产羊成倍增加。另外,年(季)降水量与相应产羔期的流产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羊衣原体灭活苗预防山羊流产青海省互助县巴扎、加定两乡1995年的山羊流产率分别为52.26%和29.36%,平均为44.2%。经过251只2岁以上母山羊的血清检测,衣原体和弓形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0.2%和32.6%,二者混合感染率为19.7%。因无...  相似文献   

11.
1949年苏格兰兽医工作者观察到了羊只的衣原体性流产,1950年Stamp首次报道了从母羊流产病料中分离出鹦鹉热淋巴肉芽肿类的微生物,从而确诊了羊只衣原体性流产。之后,在欧洲巴尔干各国以及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美国、苏联相继报道了本病。 在国内,近年来在甘肃、青海、内蒙古和西藏的一些主要养羊地区所发生的羊只流产(有些地区主要为山羊),从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常见病原细菌的机率很低。另外根  相似文献   

12.
经对甘肃省定西地区南部高寒阴湿地区4县1场的29份土壤、93份饲草和117份绵羊全血用催化极谱法分别测定硒含量,其中土壤为123.47μg/kg±13.21μg/kg,饲草为5.86μg/kg±0.44μg/kg,绵羊全血为22.72μg/L±2.55μg/L,表明该地区属严重缺硒区。经流行病学调查,该地区羔羊因白肌病致死率为16.3%,最高的达40.5%,羔羊繁殖成活率不到50%,成年羊发生缺硒性腹泻、消瘦,春乏死亡率为11.26%,母羊流产率为16.3%。  相似文献   

13.
采集碘缺乏区 2月龄内羔羊甲状腺 12 6份 ,称重并测其碘含量 ,观察其甲状腺肿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甲状腺肿检出率为 30 .16 % ,甲状腺重与碘含量呈负相关。同时给碘缺乏区羔羊补碘 ,取羔羊血清测促甲状腺素 (TSH )、三碘甲腺原氨酸 (T3)、四碘甲腺原氨酸 (T4 ) ,结果非补碘组羔羊TSH(1周龄羊除外 )和T3高于补碘组 ,T4 低于补碘组。  相似文献   

14.
由鹦鹉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羊衣原体性流产(羊地方性流产),绵羊、山羊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为怀孕母羊后期流产,或产下死胎或无活力的弱羔。此病是由Stamp等于1949年首次在苏格兰发现,1950年加以描述的。之后,相继蔓延全世界,目前已引起各国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记载了本病的发生。欧洲发病的国家 英国(大不列颠、北爱尔兰)、西班牙、瑞士、意大利、法国、荷兰、葡萄牙、希腊、奥地利、爱尔兰、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罗马尼亚、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甘肃省羊群流产严重的病情,我们对不同地区6个县1047只绵山羊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弓形虫病感染率为17.19%(180/1047)、衣原体病为34.38%(360/1047)、布氏杆菌病未检出。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并发感染为73.9%(133/180)。初步证明,甘肃省羊流产的病原为弓形虫和衣原体。  相似文献   

16.
智利是仅次子巴西的拉美第2大矿业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铜、天然硝石、钼、碘、锂、硼、硒、金、银、煤、铁矿砂等。80年代以来,矿业占智利国内生产总值和总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矿产品,特别是铜的出口仍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铜业概况据有关国际机构估计,智利铜的金属储量约1.7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8%左右,居世界首位;其次是美国,约占世界铜金属储量的15%,第3是前苏联,约占9%。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家畜急性铜中毒的认识已有数百年历史,而对慢性铜中毒的认识则主要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研究者们概括了引起家畜铜中毒的可能原因:①在含铜高的土壤上放牧;②过量食入含铜的舔盐或混合物;③不恰当地使用含铜灌剂(dre-nch);④吃食污染有农业或工业来源的铜化合物的饲料;⑤用铜作为猪的生长促进剂,误给反刍动物食用,或用此种猪粪给牧草施肥,绵羊在此草地上放牧而引起中毒。近年来,国内许多猪场也应用添加硫酸铜等制剂促进猪生长,猪粪施肥造成饲草含铜量增加,在这种牧地及某些矿山周围被铜污染的区域不宜放养绵羊,能否饲养山羊呢,回答这一问题对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大有意义,为此进行了本试验,以了解本地山羊对铜的敏感性。通过血浆铜、TCA可溶性铜、肝铜及某些血清酶测定。来监测和诊断山羊慢性铜中毒。  相似文献   

18.
将 2 34头杜×长×大断奶仔猪分为 13组 ,分别以纳米硒和亚硒酸钠 2种硒源 ,0 .1、0 .2、0 .3、0 .4、0 .5、1.0mg/kg 6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 ,研究了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对仔猪生长、肝脱碘酶Ⅰ活性和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 :亚硒酸钠硒水平 0 .1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趋于平台 ,0 .3~ 1.0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1.0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 0 .2~ 0 .4mg/kg组仔猪。纳米硒水平 1.0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保持在高峰平台。硒添加浓度为 0 .1~ 0 .3mg/kg时 ,亚硒酸钠和纳米硒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硒添加浓度为 0 .4~ 1.0mg/kg时 ,纳米硒组仔猪生长性能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 (P <0 .0 5 )。硒添加浓度为 0 .1~ 0 .2mg/kg时 ,两种硒源对脱碘酶Ⅰ活性、血清T3、T4 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硒添加浓度为 0 .3~ 1.0mg/kg时 ,纳米硒组脱碘酶Ⅰ活性和血清T3水平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 (P <0 .0 5 ) ,血清T4 水平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 (P <0 .0 5 )。纳米硒的Weinberg剂量 效应的最适剂量范围宽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73~1974年调查了13峰不同年龄、性别的骆驼,其网尾线虫(肺丝虫)的感染率为100%,范围为9~589条。以往,我场应用1/1500的稀碘溶液气管注射治疗此病,效果久佳。为了寻求理想的驱虫药品和剂量,我们进行了不同剂量的碘溶液和敌百虫液等的体内外驱虫效果比较试验。其结果证明,应用1/1500碘溶液驱虫率只有30%,而1%和2%敌百虫溶液体内外驱虫、杀虫都不理想。但1/1000碘溶液和  相似文献   

20.
针对性补添放牧绵羊缺乏的矿物元素可提高绵羊的生产性能,补添3个月,综合补添组母羊较非补添对照组平均多增重3.4kg,差异极显著(P<0.01)。补硒可维持或增加母羊体重、增强抗灾成活能力和提高个体产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