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编前语:"任何行为,只要你做得久了,就都会带上某种哲学意味。"最近我对村上春树又有了兴趣。这种兴趣的重燃与他在2012年候选诺贝尔文学奖无关,尽管我看了大部分他的作品,拿起他的书就会放不下;这次我却是被"村上跑步"这个并不新鲜的事情所吸引了。  相似文献   

2.
黄瓞绵 《小康》2005,(12):38-39
看看他的脸,胖胖的,有几分神采,几分疲惫,你会认为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当你接触到他的眼光,你就会承认,这是一个合格的检察官,那明澈而锐利的眼神,一眼就可以使你久久难忘。可是,当与他交谈的时候,你又会怀疑,检察官是这样的吗?滔滔不绝的谈锋,似乎少了点稳重的威严,少了点冷静的深沉,只会使你感到正面对一个痛快淋漓的朋友,一个可以在一分钟里就能揭开心扉的爽快人。他就是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刘革强。他说,他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只是痛痛快快地去做了自己份内的事;他说,他想不出什么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只是该做…  相似文献   

3.
<正>偶然读到邹韬奋先生的一篇文章《无所不专的专家》,他说得真好:"天下无万能的人,……但在我国往往产生许多无所不能的专家。试略想从前的政界,有人今日做司法部长,隔几时可以做教育总长,再隔几时又可以做内务总长……各部的什么长,在名称上似乎各有所专,在别国是要选各得其所的专门人才充任,在我国则凡是做了大官的人就无长不可做,这是无所不专的官僚专家,到现在此种风气还是不免。"他说,"此种风气"到他生活的"现在""还是不免"。那么,在他过世后,又经过了两代人,如果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这种风气,不仅"不免",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4.
正1月2日,唐良智被任命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并表决通过了关于为重庆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的决定。会上,他分享了他任武汉市市长与年轻干部交流时的20条工作体会和心得,其中一条是"把工作当事业来做"。他说:"只有把工作当事业做,才会有激情,才能获得好的结果。把事业当工作做,那么取得的成绩就会很一般。……再小的事,只要你把它当作事业来做,一定能找到感觉,一定能找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当你走进大悟县工商局,高悬在办公楼上的"红盾"会给你以力量;走近大悟工商局局长王清平,坚定的眼神,坚毅的面容,会给你以信心,正如他自己的一句话:"每一名工商干部都是红盾卫士,我也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9)
正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西坡村原党支部书记韩亚民利用职务便利,在协助政府部门发放扶贫款项时,采取重报手段,骗取国家扶贫资金。当有人提醒他"你不能这样做,这是违规的"时,他不听忠告,一意孤行,最终因骗取国家扶贫资金1.8万元予以侵吞,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当时韩亚民接受了他人的善意提醒,及时中止自己的违法行为,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但他选择的是"你不用管,我都安排好了",拒绝了别人的好意,喝下了自  相似文献   

7.
做生意就要有做生意的样子 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功与否,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先看重自己,别人才会重视你。要学会把自己信心不足的样子藏起来,信心十足地去做,公司的专业形象就会逐渐树立起来。要想使自己做起来像专家或渐渐成为真正的专家,还要有足够的信心避开不适合或不喜欢的业务和客户。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轻易被别人说服,依从了别人的主意。  相似文献   

8.
当你批评别人时,批评的种子就会在他的心中发芽.慢慢的形成对其他人批评的负面念头。观察你自己与周围的人记下有多少交往使用了批评。为什么?因为谈论别人做得如何,显然比自己去做容易得多。真正要达成成功愿望的人没有时间去批评别人,他们太忙,有太多事要做。他们只会去帮助那些能力差的人,而不是批评他们。  相似文献   

9.
黄征的征程     
晁珊珊 《小康》2013,(4):91-92,90
做音乐制作人的第二年,他获得全国奖项,他曾是当年杨钰莹、毛宁、费翔、张信哲等两岸三地天王天后级唱将的音乐制作人,出道之后,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实力创作型偶像歌手。他就以是《爱情诺曼底》登陆歌坛,征战中国流行乐坛的黄征。或许你会觉得他的人生捉摸不定,那是因为你并不知道,他也曾挑战F1,攀登雪山,甚至开了服装店和发型沙龙。在他数不清的人生分支中,如果要找一个"最黄征",那就是汽车。他曾换过五辆车,也曾开车走了大半个中国。黄征最喜欢开着车在公路疾驰,"人车合一"的那个瞬间,他觉得车就是自己的脚,"想去哪就去哪,想多快就多快"。无论路途多遥远,道路多曲折,都等着他去征服。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     
《当代广西》2014,(18):9-9
正一个人安静地待在井底,是我做了一辈子的梦。——村上春树在爱丁堡国际图书节受访时回答"到底井代表了什么",他说,只要想象自己待在井底,就有很强烈很生动的场景出现,"你看写小说就有这个好处,你想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真是太棒了"你要关注专业以外的事情,但是你必须要负责任。不能够胡说八道,比如我的专业不是教育,我要对教育发言,那我要对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地震的时候我在外面打工,后来就和家人联系不上了。""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对我很好,像家一样。""家里还有什么人?""还有哥哥姐姐。""在这里好好生活,要有信心,工作人员会努力帮你找家。"2018年9月,民政部长黄树贤在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调研,经过甄别访谈室时,一名受助人员正在接受心理疏导,于是俩人有了以上一番对话。他曾流落街头,历经生活波折,还  相似文献   

12.
(二)抓随地拉撒最终是以没有多大成果而不了了之了,随便走哪一棵树下,照样有很浓的尿骚味和粪臭味,照样让人无处徜徉,照样有很多狗因逐臭而出没于校园。每次方棹走到那些树下时,都有一种不解,一种困惑爬上心头。他奇怪就这么一点小事怎么就做不成呢,老师抓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罚得狠一点,这些学生真的还会不把它当事,还会这样屡教不改吗?方棹哪里知道,在这里不了了之的事多啦?!技校一无教学质量压力;二是人员无被"分流"到乡下之虞;三招生培养费不上缴,除原先企业奖金外,从校长到扫地搞卫生的,不拉开差距,每月还有二三百元滋润滋润。大概是安逸惯了,就好生事。无事可生时,就彼此使使绊子,叫谁都不好受,叫谁都做不成事……你要真想把事做成,四周就有诸多不怀好意的目光盯着你,觉得你太显你的能耐了,太出风头了,就巴不得看你的笑  相似文献   

13.
一“升米恩、斗米仇”。此话怎讲?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接济一个人,逢年过节时,送给他一升米,他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给他一斗米,以后你给不起了,只给他半斗米,那么你就等着挨骂吧。那个人会想:去年一斗,现在为什么只给半斗了,是交情不好了,是看不起我了。慢慢的,他不但不再感谢你,反而会恨你。这就叫“升米恩、斗米仇”。  相似文献   

14.
我和卯林哥     
卯林哥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可是他却空有一番梦想,没能飞起来. 他是我二伯伯家的儿子,上有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行幺,与我同岁.所以与我一起摔着抱腰、吹着箫笛长大. 虽然他比我晚一年上学,但我们一起赶上了那个不负责任、超了生就躲计划生育去的老师,与全班大部分同学一起还没上完一年级就辍学了.由于家里的活儿有7个哥姐和父母们做,卯林哥便有了更多的时间玩耍.大约就在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吧,一次他来找我,要在我家竹林里砍棵小竹子做箫,我惊讶:你会做箫吗?  相似文献   

15.
何昊东 《小康》2006,(7):34-37
在新闻出版界,据说曾流传这样一个经验:石宗源任署长时,在他面前,不要轻易提出问题。因为“他会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反问,直到问得你答不上来。”到贵州,上任伊始,石宗源就掷地有声地表示,绝对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尽快使贵州农民生活水平有较  相似文献   

16.
到了张家港,人们会不无自豪地向你介绍,他已实实在在拥抱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钢城。熟悉他的人更会告诉你,每当他经过深思熟虑作出某项重要决策时,总爱挥动那蕴含着信心和力量的右手,只要这右手一挥动,准会抖落出一条钢花铸成的彩练,在钢城上空流动飞舞熠熠生辉,而且一条比一条绚烂,一条比一条辉煌。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都曾经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么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有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  相似文献   

18.
从流行"傻"男人的时代开始,女士们就对光头、说话不笑、语中带酸、逗死人还装无辜的葛优颇有好感。哪个女人不喜欢这样一个男人呢?有他的存在,会给你如鲜艳花朵般的良好感觉。如果问谁最能逗人开心,那一定是葛优;如果问谁最能在你对他大发雷霆时还能逗得你绷不住大笑,打了他左脸他立刻伸出右脸给你打,那一定是葛优式的男人了。事业有成、性格独特、风趣讨喜--葛优。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每位领袖在开始一项新的领导职位时,口袋中总是有着一把零钱。之后他所做的每样决定会造成他零钱的增多或减少。如果他接二连三地做出糟糕的决定,他就等于一直在不停地掏出零钱。有一天,他又做了一次差劲的决定,当他伸手到口袋中,却突然发现里头已经空空见底。这时,不管这个错误是大是小,一旦你的零钱用光,就是你该卷铺盖走人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当记者问"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怎么看待"名利"时,他说: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们应把名利看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人生应该思想境界高一点,这样你就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稍微有点不如意,受了挫折,心里反而很难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