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省上下都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从当今世界看,依法执政是当今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执政方式。我们应当总结一些国家执政党的依法执政方式及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善于运用法律和国家政权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宗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组织形式,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  相似文献   

3.
郭儒社 《政府法制》2013,(21):60-61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的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深化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赵阳  李春 《法制与经济》2009,(18):119-12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长期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深刻把握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的新发展,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长期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深刻把握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的新发展,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正确分析了我们党执政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深刻总结了半个多世纪来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推动劳教工作…  相似文献   

7.
赵大程 《中国司法》2005,(10):18-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要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既要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推进法制建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要消除我国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宪政建设、健全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完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以实现各种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地方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肩负着辖区人民的厚望和重托,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监督法》,振奋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努力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强化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10.
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众参与政权的热情会不断高涨,对执政党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本文认为可以从提高执政党的合法性和执政科学化两个途径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宁 《中国司法》2007,(3):21-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律师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的基层办案工作实践,就如何认识律师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浅要分析律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要作用;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律师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律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的保障;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高素质律师队伍,是律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系重大。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广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家能。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是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所决定的,是党50多年来执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远 《政法学刊》2005,22(5):88-91
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理 应成为人民警察执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警察必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之后,2005年初,胡锦涛同志首次明确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针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我认为要发挥…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应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契机,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六种意识,切实提高自身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05,(5):1-1
实行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医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适应构建和谐发展医院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党建的核心目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党面临着来自几个方面的严峻考验。本文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和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梁卫华 《法学杂志》2006,27(5):130-132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宪法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宪法是人民群众将通过斗争从执政者或统治阶级手中争取到的民主权利法律化的成果,宪法在本质上是限制执政者权力的法律,宪法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不体现人民群众意志、得不到人民群众认可的“宪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最终必被人民群众和历史所唾弃,而无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和力量的执政者、政权、统治阶级乃至社会制度,或早或迟最终必被人民群众所推翻。当前我国宪法学界对宪法及其本质的认识陷入了误区,只有去伪存真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才能揭示宪法和宪政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宪法的权威,建设社会主义宪政,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