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澜 《学理论》2013,(30):43-45,52
人类诞生以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和谐依存到矛盾对立的演变过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原因,把环境问题上升到社会高度,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延续,是人类在新世纪特别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寻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实质,是正确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两大理论课题,从而探讨人类活动的时空偶合、人类活动的理性控制、人类活动的效益准则、人与自然的演化动态、人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协调,同时达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痛斥罪恶呼唤和谐——劳伦斯文学创作的主题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艾红 《理论导刊》2007,(10):143-144
劳伦斯文学创作的主题,试图以其独特的方式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机器文明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和谐关系的破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和人的整体异化,强烈地呼唤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出了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才能获得最根本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种生态思想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建设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使人类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就产生了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认识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建设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随着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我国在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不过在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要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方案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苗 《学理论》2013,(29):45-46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并通过实践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人能够利用自然发展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着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并最终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直视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普遍和谐"观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历史的演进,而且还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过程。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背后隐藏的是基本价值的危机,即道德法则与生态法则的失衡。为了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以“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为核心的儒家“普遍和谐”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蓝玉林 《学理论》2009,(2):120-121
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人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既要关心人类,又要关注自然,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要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与文化的概念辨析关于“社会和谐”内涵的界定:其一,从内涵看,和谐是关系范畴,社会和谐作为关系体系包含着多种关系,最基本的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荣 《理论探索》2005,(1):22-24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它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利益协调机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旨在形成一个兼备社会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社会状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7)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在的依赖性与自为的能动性的统一。作为自然存在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但与此同时,人的能动性又使得人与自然统一于社会发展的物质资料生产关系中。马克思生态思想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并且提出解决这些生态问题的方法,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具有多重内涵,既可以指人际之间的和谐.也可以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身心和谐。在这三种和谐中,人际之间的利益和谐无疑最为关键。在资源稀缺背景下人际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冲突是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在人际之间利益冲突激烈的情况下.要求个体保持身心的和谐也是不现实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出发,谈谈政府如何通过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处理社会利益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内在地包含了人类社会应该在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两个方面同时取得进步的伦理要求。它既有利于推进人与自然的持续协调发展 ,也利于推进人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业已成为人们认识价值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新视野。在生态实践中人与自然间存在着客观的价值关系,判断这些价值关系的是非标准在于人的需要。同产生于人的虚假需要、过量需要和冲突需要的否定性价值关系不同,生态文明是生态实践中肯定性价值关系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能够满足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人与人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明确提出、系统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体化关系、对象性关系,对自然的过分攫取会导致自然的报复,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应遵循客观规律等重要观点的同时,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折射和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影响和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从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等科学论断.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贾建梅  王莹 《学理论》2010,(11):84-85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老子》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诸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等,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的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岳云强 《学理论》2014,(26):1-2,3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利益关系协调、民主法制、安定有序、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路的创新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官民崇德、万众尚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民与政府之间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在完成这一长期性的艰巨任务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之间的和谐状态。这是人类自有以来就在孜孜以求的美好状态。当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社会不同阶段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客观条件不同,这种和谐的状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和谐的程度、范围…  相似文献   

20.
哲学视角下的和谐及其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义明 《理论导刊》2006,(10):37-38
和谐不是相等、等同,而是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处。和谐不是简单的调和或妥协。和谐是过程,不是结果。怎样才算和谐社会的问题,实际上是什么事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联或者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问题。和谐社会是紧紧围绕并以人的主动性需求,按照事物的本质规律来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关联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