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分析,始终坚持思考和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不断深化班级管理体制改革,一年多的时间里,组织班级学生干部制定并实施<班级管理条例>;对班委体制实行"大部制"改革;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实行"矩阵式"班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编制学生干部<职位说明书>,绘制班级组织模型图;设立"班级学生干部人才储备库"等.以实现班级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群体无论是从年龄段还是职业群体层面都高居网民数量之首。传统的学生干部管理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干部班级管理思维固化,班级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如构建横向和纵向的模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班级学生干部体系的运行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田晓刚 《学理论》2014,(8):260-261
高校班级干部是班级中比较活跃的群体,这个群体不仅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处理学生日常事务的得力助手,而且是学校、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高校班级干部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对班级的管理质量以及班级自身的管理质量,最终使不同班级形成风格迥异的班容班貌。高校应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使用好班级干部,以此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和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班级建设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凝聚力逐渐下降、活动开展难度大、班级建设缺乏投入和指导、班干部缺乏系统培养等突出问题。应从建立完善学生班级管理制度,建立学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强化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职责,加强校院两级班级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培养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大学班级建设,夯实学校基层管理基础,培养合格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佟瑛 《学理论》2009,(21):205-207
新时期教育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班级管理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并且要求充分地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班级的发展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此,这就决定了以人为本思想成为班级管理理念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文章对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含义及意义作了理论的探讨,并且就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实践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亚男 《学理论》2010,(14):28-29
把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是近几年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不仅优化了基层组织设置,扩大了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创新了基层组织的活动形式,而且符合新形势下党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当前班级党支部存在的若干问题,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工作监督机制,重视班级党支部干部培养,完善班级党员教育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2)
如何带好班级是所有班主任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及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带好一个班级需要做好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第一次编排学生座位;第一次召开主题班会;第一次开展班级活动;第一次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第一次处理违纪学生。  相似文献   

8.
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各级教育管理者要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通过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坚持三个结合,系统推进班级教育活动,注重班级制度建设和党团干部培养,推进班集体建设,提升班集体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孟飞龙  沈鸽  王修磊 《学理论》2015,(8):198-199
在高职院校实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中,班级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2013级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以构建优秀班级为主题,剖析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现状及影响班级建设的因素,提出提高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下: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强化公平公正理念;注重班级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曾青云 《学理论》2014,(20):248-249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间的优秀分子,也是教师和广大学生联系的纽带,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尚不尽如人意,结合自身学生工作的实践,探讨了对当代学生干部的培养方法如下: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完善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增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5)
学生干部的培养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解决措施有:强化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注重学生干部角色定位;建立新型学生干部培训学校;健全学生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引入学生干部激励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慧 《学理论》2013,(30):346-347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力量,是与大学生直接接触和密切相关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是大学班级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老师,既是上传下达的联系人,更应密切联系学生,深入学生之中。以班级主人之心将建设好班级作为自己的事情,以疼爱之心关爱学生,以公正之心处理班级事务,以倾听之心了解班级民情,以信任之心培养学生干部,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促进,塑造良好的人格,也让辅导员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解元 《学理论》2011,(23):241-242
通过对高职学生特点、高职班级管理现状的剖析,发现当前高职学生班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人本主义学习观为指导理念,从教师、学生、学校制度三个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提升高职学生班级管理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相对忽略了学校中班级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本文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我国初中学校中班级环境对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以及影响班级环境的因素。研究发现,班级环境对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著;学校资源、班级学生来源,特别是班主任的性别、学历以及教龄是影响班级环境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我国教育政策改革应重视班级环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班级环境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慧英 《学理论》2013,(23):336-337
班级目标管理是学校目标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建立优良学风班级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班级目标管理,是贯彻落实目标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目前班级目标管理存在不足,应从班级目标设置、班级目标实施和班级目标评估三个阶段加强管理,从而提高目标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27)
学生班级管理属于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基层单位,也是民办高校顺利有效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困难生作为学生班级中特殊的群体,如何做好班级困难生的日常辅导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从做好困难生日常辅导工作的意义入手,以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立场,论述了困难生的日常辅导工作的原则、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更好思考如何做好民办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韩久保 《学理论》2014,(5):236-237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打造特色班级文化有利于提升班级整体文化品位与境界。构建特色班级文化的途径: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加强班级集体组织建设;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抓内涵,创特色;强化导向性;引导学生紧跟校园文化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李琦 《学理论》2010,(22):234-235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榜样教育作用,促进校园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蔡仁学  苏百荣 《学理论》2013,(3):222-223
学生干部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也是学校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者。他们在整个高校学生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对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改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恩元 《学理论》2010,(17):216-218
大学生逃课的性质,一违反学校纪律,二破坏理论学习的课堂基础,三降低学生评教的科学性。因此,任何逃课的原因都不能成为逃课的理由,但是要区别对待积极逃课与消极逃课而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根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呈反比关系的管理学原理,作为大学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单位,班级对大学生的管理幅度最小,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最直接,因此是治理大学生逃课的最直接主体。基于大学生逃课的性质,班级治理的取向是以激励为基础而以约束为主;基于班级的地位,班级治理以针对学生自身原因与行为为主,主要包括谈话—约定机制、学生—老师直接交流机制、预告性考试—促进听课机制、直接向任课教师请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