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求是》2015,(1)
<正>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形势、新变化,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能源企业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国华能作为国有重要骨干发电企业,始终以不断提升稳定高效的盈利能力、行业领先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为目标,致力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小沁 《新视野》2012,(4):121-124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21世纪,深化国家间合作是实现共同能源安全、振兴地区经济的必由之路。能源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优势最为明显、前景最为广阔的领域,是将各成员国的发展利益、安全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加快多边框架下的能源合作进程既是上海合作组织强化自身职能的需要,也有助于维护欧亚大陆的战略稳定和能源安全,在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多边合作机制已势在必行。中国倡导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突出强调发挥地区国家的各自优势,通过实现区域能源一体化推动所有成员国经济的综合、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对增强上合组织的整体活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田文彪 《学习月刊》2009,(22):94-95
钟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和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瞄准全国百强县市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集群发展、循环发展、创新发展,培植大产业,推动大转型,县域经济呈现产业加快升级、效益不断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丁业增加值、规模企业个数、一般预算收入、招商引资总额、旅游总收入等六项指标3年实现了翻番有余。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发展替代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培育煤炭接续产业的必然选择。山西替代能源发展应立足省情,结合国家能源中长期规划,制定出发展战略,确定发展重点和方向,在宏观和政策层面的引导支持下,切实推进替代能源产业发展和状大。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9):4-5
能源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是加强能源工作领导和能源战略研究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家能源委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国际能源合作的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6.
王涛 《唯实》2011,(3):58-62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苏州必须立足自身的基础和优势,使发展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煤电化一体化经营是近年来我国能源投资领域出现的重要趋势.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内蒙古充分利用地方能源优势,实施煤电化一体化经营,是化解煤电发展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国事     
<正>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能源安全战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6月1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五点要求:一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二要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三要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四要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五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13,(20):60-61
作为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不仅是满足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需求、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而设立的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而且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号工程,也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项目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  相似文献   

10.
赖文兴 《世纪桥》2011,(21):67-68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全世界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现代能源服务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而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科技支撑的力量不容小觑。科技创新将开辟低碳经济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11.
能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能源保障。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一、我国能源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一)我国的能源状况中国虽然幅员广大,但能源并不丰富。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11%,  相似文献   

12.
周容 《共产党人》2020,(2):F0003-F0003
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是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一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差别化氨纶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高性能纤维领军企业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相似文献   

13.
正不论是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蓄势而发,都体现着毕节市紧跟省委省政府的主基调主战略,彰显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动摇的魄力。织金县工地上,车辆穿梭,一个个山头被削平,一条条沟壑被填平,削峰填谷之间,平地豁然开朗,新型工业基地的宏大气势展现无余。在毕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中,无论是传统的煤炭产业、还是新兴能源产业,都迸发出精深延伸、创新发展的活力,奏出了一曲乌蒙工业发展的时代之歌。传统产业新精"采"干净、整洁、漂亮,这是国家标准化建设示范矿井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张家口重要讲话精神定向领航,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新型能源强市等12个重点领域分别制定三年行动方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张家口贡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推进农业增产增效、工业扩量增效、服务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是世界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转型升级是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跨越的必然阶段。长三角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我国新型工业化浪潮,在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集聚发展、节能减排、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新疆借鉴。新疆要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走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吴韦人 《江淮》2011,(7):32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一再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这对于指导我省工业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省工业正处在发展的加速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承接转移的机遇期,既面临着诸如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硬约束,  相似文献   

17.
吕晓宇 《先锋队》2012,(29):8-10
近年来,山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加快转型,实施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发展循环经济、煤炭资源整合和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等战略措施,产业转型、社会转型取得明显成效。"黑色山西"正在改变,绿色和蓝天开始成为主色调。在"煤都"大同市大秦铁路始发站,一辆辆重载列车装载着煤炭运往秦皇岛。山西每年有4亿多吨煤炭通过大秦铁路运往东部地区。在山西13万公里的公路上,还有30多万辆货车源源不断地  相似文献   

18.
产业整合、优化升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期,新形势、新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中海油能源发展管道工程公司党委围绕发展稳定大局凝心聚力,努力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9.
陈平 《学习月刊》2014,(22):47-47
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壮大和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竹溪县针对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的基本县情,以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引领,主动转型,加快赶超,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底盘。一、以产业转型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3,(9):I0002-I0002
"十一五"特别是2012年以来,遵义县通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科技支撑发展、驱动转型能力,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县、贵州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贵州省辣椒农业科技园区称号。引进消化:助推产业升级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