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男人是蟋蟀     
肖兴文 《人民公安》2006,(24):53-53
你帅,你草率,你蟋蟀。简单的过度,就把男人归结为蟋蟀了。我经过观察和研究后发现,我们男人真的是蟋蟀,为此,可以列举出五大理由:其一,男人好“斗”。蒲松龄的《促织》,就给我们描绘了斗蟋蟀的精彩场面。“促织”是蟋蟀的别名。斗蟋蟀之风,是宫廷兴起的。“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  相似文献   

2.
刘建明 《前进》2010,(3):56-56
<正>闲来读书,读到了两则有关古代官吏与其爱好的故事:一则是关于南宋权臣贾似道的,贾似道以好赌斗蟋蟀而闻名,于是和他斗蟋蟀的官宦便络绎不绝。令人奇怪的是,所有来斗的蟋蟀都无一例外地大败而归,贾似道于是大发横财。当然,那些故意斗败输钱的主,没有一个是傻子,他们也都分别依输钱多少得到  相似文献   

3.
大千世界,美美众生,无论贫富贵贱,文野雅俗.总有一二嗜"好",由嗜而成癖者.也不在少数.譬如好花鸟虫鱼,好古玩字画,好垂钓品茗,好收藏集邮,好远足旅游,好跳舞唱歌.好酒贪杯等等,不一而无.只要不设正率以至于玩物丧志.别人就无权说三道四。然而.一旦为官.特别是掌管一方或要害部门的权高位重者.个人所好,就应慎之有慎了,这倒不是说为官之好就格外有损身心健康.而是因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往往会有宵小之徒,利用官之嗜好做文章,投其所好,拉官下水,其倒举不胜举。南宋权臣贾似道以好斗蟋蟀而闻名,于是和他斗蟋蟀…  相似文献   

4.
说话的权利     
炎热的夏日午后,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躲在树荫下昏昏欲睡。只有一只小蟋蟀不厌其烦地自说自话,叽叽喳喳的叫嚷声让不远处的雄狮不堪其扰。雄狮抬了抬眼皮,质问蟋蟀:“小东西,你为什么发出这么讨厌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高文瑞 《传承》2010,(25):64-64
喜爱"虫"的人把蟋蟀好有一比:它的头像中国京剧的大花脸。仔细观看,还真有点儿意思。京剧诞生在北京,北京人也最爱玩蟋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北京人大都玩过蟋蟀,那时不富裕,也没有这么多的玩具,蟋蟀就成了夏秋时节最好玩的玩意儿了。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10,(16):60-60
横穿马路,罚款20元,不交罚款“罚站”4小时……时下,一股处罚之风盛行湖南株洲市街头,行使处罚权的不是交警,也不是城管队员,而是身穿“黄马甲”的市容环卫监督员。  相似文献   

7.
李耕 《福建乡土》2010,(5):31-31
默默中,生出些不怕冷风热潮的野草。 野草叶下的泥土,让蚯蚓犁耕,让被追捕的蟋蟀避难。  相似文献   

8.
戴铮勤 《今日浙江》2012,(23):62-62
蟋蟀,又名蛐蛐,因"谓其声如急织",古人名之促织。余幼时喜爱斗蛐,印象颇深。大凡得若"铜头、铁头将军"般性猛音高、善鸣健斗之蟋蟀者,均如获至宝、居为奇货。而若"筒儿将军"般玉其外、败其内,竹筒里自鸣得意,擂台上一败涂地之蟋蟀者,则多贻笑大方、自惭形秽。  相似文献   

9.
姜金元 《理论月刊》2007,(5):124-127
在表现生命主题时,中国古典诗词大多从人生的悲苦情怀入手,而蟋蟀是诗人表现悲苦情怀的常见意象.本文分析了蟋蟀意象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0.
去冬今春,农村中各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盛行起来。前久.我对一个苗族村寨的人情往来作了统计,数字是惊人的。农村送礼成“灾”.已经超出了经济收入的承受能力.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毛山是一个只有13户.67人,28个劳动力的苗族村寨,从1993年旧历9月初10至冬月宫共80夭,13户农户共参加了各种红白喜事庆典69次,每个劳动力平均参加二天,共支付人情费1648元,约占全社经济总收入35%、,人均24、6元,粮食560斤,人均23.3斤。毛山地处偏僻,全社唯一的经济收入来自烤烟,1993年共种植烤烟25亩,总收入4664元,农户收入最高的838元,…  相似文献   

11.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平均主义盛行的状况,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政府迅速制定了相应政策。从此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开。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先是农村中一批万元户脱颖而出,接着几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千万元户,目前亿元、几十亿元户也开始崭露头角。一部分富者脱颖而出《望》周刊载文指出:1993年全国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家庭有530万户,也就是说,每100户中就有2户进入高收入行列,估计全国已有3000万人进入富有阶层。他们虽然不到人口的3%,但私人存款却占全国居民储蓄总额的40%。然而中国…  相似文献   

12.
此风不可长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云南某地农村围绕农民的生活现状搞调查,无意间发现,在这个还远远算不上富裕的地区,农户间这些年却特别盛行各种请客送礼的活动,几乎家家户户每年用于这类活动的开支,都占去了年收入的相当比例。    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这种风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农民们不仅遇到习惯上的婚丧嫁娶要请,就连过生日、建房、立碑等也要请,仅仅以孩子为主角请的客就有诸如孩子出生、贺满月、过周岁等等。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民每户去年用于送礼的花费为400元至1500元不等,最高的甚至达到了4000余元。大量请客送…  相似文献   

13.
斗棋     
梁实秋先生说过:有一种人他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 你想想:棋盘如战场。对方拿着棋子左指右点,犹豫不决,既而抓头挠耳,捶胸顿足,一副痛苦万分的样子。“输了”一声终于长吁而出,另一方紧张的心才像一块石头落地,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感从心底涌起,而且对方越是痛苦,这种快感就越强烈。斗鸡、斗蟋蟀也斗,但都是物与物,绝没有斗棋如此的让人过瘾。  相似文献   

14.
靳庄饭店关门了前几年,靳庄村吃喝风盛行,上级来人要招待,村干部忙村务也要公款美餐一顿,就这样,最高年份一年花去招待费近两万元。由于吃喝风盛行,村里相继开了三家饭店。这样以来,百姓家里来了客人,有钱的大摇大摆去饭店请客,就连经济拮据的家庭来了客人,也要打肿脸充胖子,硬去饭店招待一番,少则百八十元,多则一二百元,弄得一些百姓家宁可借贷,也不愿丢脸面。对此,群众意见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支部多次大会讲,小会议,又是作规定,又是喇叭广播,可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下乡第一天,虽然劳累,但是思想“活跃”。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淳朴的脸。既然睡不着,就把今天的活动和心得记录下来“保鲜”,让它在我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酵!窗外传来蟋蟀的叫声,时不时打破深宵的宁静,恰如我的思绪。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企业界,长虹电子集团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堪称业界巨人。然而这个巨人在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1998年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在这一年,长虹电子集团销售收入从上年的188亿元下降为164亿元,彩电市场占有率由35%降为30%。在全国电子百强的排名榜上,长虹也从连续多年的独占鳌头退居第二。就在这一年,舆论界更多地在谈论海尔和联想的成功,而“长虹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并开始走下坡路”的说法开始盛行起来。 1998年8月,在建厂40周年庆典上,长虹电子集团总经理倪润峰面对数万名员工、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各…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对江西省宜黄县的16个乡镇,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修谱活动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村修谱活动死灰复燃,已成为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农村修谱活动的现状在宜黄县87个大姓氏中已有廖、余、黄等20多个姓氏撰修了族谱,还有许、徐等20多个姓氏正在修谱。修话普遍规定,凡本族人员不论是干部、职工,还是农民、个体户,不论是否在当地工作,甚至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等均列为上话对象。每族修港人数少则五千,多则万人。出话所需时间短则半年,长达一年以上。修谱所耗资金少则三万元,多近十万元。农村修谱的盛行对社会危害很…  相似文献   

18.
都市听蛙     
临风把盏,聆听蝉鸣的意趣;独倚孤舟,卧听水乡的流韵。有人爱午夜檐前,秋雨声声,空阶滴到明;也有人爱故园蟋蟀,乡愁淡淡,夜夜相伴眼;更有人喜欢听山泉的娓婉,大海的奔放……而我却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独独钟爱那一片亲切而又质朴的蛙声。月上柳梢头,蛙纳黄昏后。...  相似文献   

19.
张亚南 《求索》2007,(11):213-215
胡应麟出生于明代中后期,明代中后期心学之风盛行,学风浮躁,学术造伪之风盛行。在这种学术环境下,胡应麟坚持己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学术与古代文献。并且从买书、藏书到图书分类、辑佚、校刊、辨伪都提出了自己的学术主张,成为明代学术圈中独树一帜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1 从孩子到老人,距离有多远? 这是一个奇异的变数。孩子时看老人,路是那么远。老人看孩子,路是那样近,背着书包上学校,学校门前的那条河;抓蟋蟀、打陀螺的争吵与欢笑,仿佛就在昨天。还没来得及闪回一顾,便已是白发苍苍,癯然一老人了。生命短促,时间无情,人是何等地不经混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