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冯兴 《法人》2010,(9):14-14
日前公开的一份就“是否开征富人遗产税”的调查显示,11203名受调查者中,48.46%的人表示目前不适合开征。一些希望通过遗产税“削富济贫”的网友拍案而起,声称区区万人的调查结果无法代表民意。  相似文献   

2.
继上期“大讲堂”讨论我国开征遗产税时机成熟了吗的话题后,11月13日闻讯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公开表示我国目前没有征收遗产税计划。对此,一些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反响强烈。就此话题,本期我们将就“我国是否可以开征遗产税”话题继续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2005年11月12日表示,中国不准备征收遗产税,目前还没有征收遗产税的计划。在此之前,香港立法会通过法案,决定从2006年起取消遗产税。遗产税作为对被继承人死亡时所遗留的财产征收的一种税,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开征了遗产税。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遗产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3年的税制改革方案提出“开征遗产税”的建议;1997年,“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整消费税,开征遗产税等税种”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此后,有关国家即将开征遗产税的消息和新闻越来越多,有的报道更是直截…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江泽民指出: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税种,以进一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开征遗产税之前,首先应当进行遗产税立法。本文试就遗产税立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看法。一、遗产税的涵义遗产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也是世界普遍开征的税种。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0年1月颁布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中列有遗产税,但实际上并未开征。1994年我国进行了大幅度的税制改革,在税制改革方案中又提到了开征遗产税。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开征遗产税。所谓遗产税是对财产所…  相似文献   

5.
遗产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我主张尽快制定遗产税法,开征遗产税。所谓遗产税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时,就其所遗留遗产税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普遍开征的一种税,而我国迄今为止未开征O早几本新中风成方言时.1950年政务院发布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中就确定要开征遗产税,1985年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草案)的说明》中又指出“现在有些遗产数额较大,而且有增长趋势,征收遗产税的问题需要研究,如果要开征遗产税,可以另行制定有关税法”。现在遗产数额增长很快.开征遗产税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成熟。根…  相似文献   

6.
开征遗产税的理想与现实樊静近年来,我国私人财产的拥有量和财产继承额明显增加,开征遗产税的条件日渐成熟。本人拟对开征遗产税的有关几个方面略作探讨。一、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意义和作用(一)有利于增加新税源,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主...  相似文献   

7.
浅析遗产税     
任蕊 《法制与社会》2010,(12):254-25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遗产税立法的出台似乎指日可待。本文就从开征遗产税对我国有着这重大的税法,现实及国际意义;开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开征遗产税前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分析遗产税。  相似文献   

8.
关于遗产税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产税,是以财产所有人死亡后遗留的财产净值为课征对象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在英国素有“死亡税”之称。遗产税在西方是一个十分古老的税种,早在古罗马时代即已开征,近代意义上的遗产税已有400年历史。旧中国曾于1940年开征且于1946年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遗产税法。建国以来,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国民收入分配盛行平均主义,缺乏开征遗产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鼓励下,我国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变化呈加剧趋势。“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  相似文献   

9.
遗产税作为调节社会公平的“良税”,在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开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遗产税也就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国遗产税开征与否一直争议不断,本文以美日两国为出发点,对三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公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应该开征遗产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遗产税问题是我国法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征遗产税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开征遗产税的现实条件,同时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上三种最主要的遗产税税制模式,并建议我国开征遗产税应采取总遗产税制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有两个经济指数让“是否该在我国开征遗产税”的争论变得愈来愈激烈,一是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一是我国贫富收入差距已突破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的0.40警戒线而达0.447“。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贫富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法学家们认为,这是征收“遗产税”所需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基于此,我们选择这样一个话题:开征遗产税时机成熟了吗?希望通过讨论得出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2.
有两个经济指数让“是否该在我国开征遗产税”的争论变得愈来愈激烈,一是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一是我国贫富收入差距已突破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的0.40警戒线而达0.447“。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贫富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法学家们认为,这是征收“遗产税”所需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基于此,我们选择这样一个话题:开征遗产税时机成熟了吗?希望通过讨论得出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3.
有两个经济指数让“是否该在我国开征遗产税”的争论变得愈来愈激烈,一是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一是我国贫富收入差距已突破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的0.40警戒线而达0.447“。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贫富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法学家们认为,这是征收“遗产税”所需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基于此,我们选择这样一个话题:开征遗产税时机成熟了吗?希望通过讨论得出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4.
张博宇 《河北法学》2004,22(4):114-115
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下来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开征遗产税既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进行遗产税立法也是大势所趋。通过对开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的简要分析,并就遗产税立法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对我国遗产税的相关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开征遗产税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共意识,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因此有必要开征遗产税。但目前我国开征遗产税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因此必须完善一系列配套措施,促使遗产税法尽早出台。  相似文献   

16.
曹小明 《法制与经济》2009,(18):25-26,28
开征遗产税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共意识,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因此有必要开征遗产税。但目前我国开征遗产税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因此必须完善一系列配套措施,促使遗产税法尽早出台。  相似文献   

17.
遗产税(Inheritance Tax)是针对财产所有人去世后留下的财产征收的一种税,因此又被称为“死亡税”(Death Tax)。它带有明显的劫富济贫的性质,可以抑制两极分化和社会浪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税种,它起源于4000年之前的埃及,近代的遗产税则起源于1589年的荷兰,迄今世界上已有162个国家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18.
马涛 《法人》2005,(12):18-19
财政部官员11月12日表示,中国不准备征收遗产税,目前还没有征收遗产税的计划。并强调只有在对个人信息很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实施遗产税,但是中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尚有困难,相关信息很不完善,所以不准备开征遗产税。乍一听,言之有理;仔细琢磨,却都有可商榷之处。首先,个人信息不足不能成为不征遗产税的理由。任何信息体系的完善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信息  相似文献   

19.
高歌 《检察风云》2004,(23):21-23
近一段时期以来,有 关遗产税的消息广为流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有些“聪明人”甚至提前行动,开始采取避税措施,比如给年幼的孩子购买房产,上演“小鬼当家”的一幕。什么是遗产税?遗产税到底何时开征?起征点是多少?各种疑问和评论纷至沓来。“劫富济贫”遗产税 所谓“遗产税”,就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进行征税,在国外也叫做“死亡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早在4000 多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就出现了对遗产征收10%的遗产税,用作老弱士兵的养老金。近代遗产税在1598 年首创 征收遗产税受益于荷兰。随后,英国于1694年,法国于1703年,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各界疾呼开征遗产税,把遗产税作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确实,遗产税的开征不仅能够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还能够提高社会公平与效率、缓和社会仇富现象,构建和谐社会。但是,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开征遗产税的外部条件和传统文化的支撑。此时,贸然开征遗产税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如极大的挫伤广大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通过对利于弊的博弈,我国目前尚不适宜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