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易军 《党建》2012,(3):44-44
◆三融入:创先争优融入“十二五”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中;融入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中;融入中央企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中。 ◆三结合:创先争优与人才强企战略相结合;与宣传表彰先进典型相结合;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三延伸:由党组织“创先进”向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创先进”延伸;由党员“争优秀”向全体职工“争优秀”延伸;由国内企业向海外机构延伸。  相似文献   

2.
《党建》1994,(7)
实现两个延伸注入企业活力──河北元氏县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钱志华,牛中秀,张占义面对市场经济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元氏县走出原有相对封闭的内循环模式,实现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延伸:在企业内部,由职工延伸到职工家庭;在企业外部,延...  相似文献   

3.
段海峰  钟霖 《世纪桥》2008,(11):44-45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村民自治选举实现了由委任制到选举制、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由民主化程度较低到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转变。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自治选举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完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时期中共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变化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为:1919年~1948年,由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1949年~1977年,跳出苏联模式樊篱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尝试;1978年至今,包容异质思维、切准主体诉求柘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时代化大众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李为生  李巍 《发展论坛》2000,(10):41-42
21世纪头五年乃至头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趋势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进一步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加快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由乡村社会向城镇化社会的转变,由传统伦理社会向民主与法制社会转变。这一历史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明显特征:一是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程度将明显提高;二是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程度将显著增强;三是行政管理法制化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四是乡村社会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五是社会服务社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六是综…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问题:一是包括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变革在内的巨大的社会变迁;二是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初期的资本积累阶段、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升级阶段和工业化后期的结构转型阶段并存;三是发展阶段的焦点问题变化:主要表现为由过去的平均主义过渡到现阶段的收入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7.
《实践》2008,(7):57-57
鄂尔多斯市中心血站自1999年正式运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共同开创了我市无偿献血工作的新局面。实现了一个突出、四个转变、一个延伸、一个保障。即:无偿献血工作突出,以“人道、博爱、互助、奉献”的精神为号召,并已成为全民性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向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转变,首次献血向多次固定献血转变,  相似文献   

8.
艾冰 《廉政瞭望》2012,(4):14-17
这一次,我们回到出发的地方:故乡。你总会梦到它,梦到每年春节回家的道路,汽笛声轰鸣;或是某个暗夜,你独自饮一杯茶水,它寂静无声的瞅你。梦里背影依旧,我们身子已经在离故乡很远的城市里走远。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已令媒体进入了对新闻作解释的时代。此话不无道理,信息社会的受众,求新求知的欲望愈发强烈,当一件新闻事实发生时,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识。为此,不少新闻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版面,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有的在深度报道中更多地使用背景材料,深层次解析新闻;有的将新闻背景作为新闻稿件的附件,与主体新闻一并刊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累计实际使用外资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然而吸引外资的分布结构很不均匀,东部地区外商投资发展很快,聚集效应也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外商投资发展缓慢,差异迥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外商投资地区的分布结构由东向西扩展。由沿海向内地延伸,这就使外资过于集中于东部地区,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由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社会由动荡分裂到安定和谐;人民生活由缺衣少食到绝大多数衣食无忧,还有不少人家已进入小康;受高等教育的人逐年增多: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外华侨扬眉吐气……这一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过渡;农业与其它产业以及世界经济的关联程度不断加深。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给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村市场需求不旺,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笔者认为,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树立大农业观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目前,我国农业仍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产品加…  相似文献   

13.
青岛开发区丁委(黄岛区委)创新党员教育,采取“两延伸、双覆盖”措施,推动了统筹城乡党员教育新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固本强基目标的实现。“两延伸”是指,挖掘党员教育深度,拉长教育链条,把教育延伸到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延伸到“两新”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的加剧,比如,体制不完善、权力失衡、机会不均等、规则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等,导致了公众心理的失谐,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要实现我国公众心理从失谐到和谐,必须坚持改革,完善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贯彻机会均等的理念,形成机会均等、规则合理、公平正义的社会;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践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平衡社会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和利益格局;加强公众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企业责任认识上存在误区;道德缺失,使企业忽视其履行社会责任;环境意识欠缺使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公益事业责任缺失,企业慈善公益理念尚未形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和建议: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工作,尽快完善我国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是新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丰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关系思想,是我们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国日益凸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构成了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践需求。我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路径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的政策取向基本上是“扶强”,进入新世纪之后,为了社会公平与和谐,开始转向“扶弱”。这种方向上的扭转属于整体再构,而非枝节修补,由于其工程浩大,整体配套至今仍远未完成,特别是有三大难题亟待破解:一是西部资源开发收益如何分配;二是国家公共财政如何覆盖农村;三是垄断行业如何限制超高薪酬。  相似文献   

18.
在网格化管理中做实网格织细网眼,依托家庭联户代表制度,使网格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家庭,建立了上下贯通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网络,民选网格长成为社会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力量,这是郑州航空港区滨河办事处实行网格化管理的一大创举。网格化管理关键在于做实做细。滨河办事处在一、二、三级网格逐级延伸到村组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依托家庭联户代表制度,民选产生四、五级网格长,联户为第四级网格,联户代表为网格内第一责任人;农户为第五级网格,家庭代表为直接责任人。  相似文献   

19.
刘文杰 《学习导报》2010,(23):18-19
他身处偏远乡镇,却践行着打造现代乡村教育的梦想;他是“小”校长,却实现了“大”教育,把爱和善从学校延伸到乡间村落;他爱生如子,是困难学生身边移动的“取款机”:他激励教师、成就教师,以真诚和品行影响了一大批人;他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村民打破千年规矩,以最高礼仪迎接他回村安葬……他就是李黎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从三个层次对巴黎公社进行了解读:巴黎公社是一种革命运动的组织形式;巴黎公社是超越旧制度的新国家制度;巴黎公社是一种地方自治制度。他强调:国家应该还权于社会,中央应该让权于地方。实现地方自治和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共和国”制度。巴黎公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的原型和理想模式,弄清它的社会共和制基本原理,有利于我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有利于我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