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福建武平、东山、浙江永嘉和江西上饶等四县农村的实证调查,深入分析了村民村级选举中参与的影响因素.在引入了政治社会化指标后,研究发现政治技能、政治感受因子和政治方向因子对村民村级选举参与具有显著影响.当前村民政治参与的动机与利益获取关联度较高,从村民对候选人选举竞争行为的反应看,村民更注重获得长期而非短期的效益.总体上,村民的政治参与已经出现了可喜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在公民意识薄弱的文化背景下,村民积极政治参与并不必然意味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实现。鲁东南夏村个案显示,村委会行使职权的选择性、自利性与村委会选举中村民积极政治参与共存。研究发现,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合法的选举程序以及村庄派系竞争的均势性构成支撑村民积极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这再次启示我们,不可忽略传统文化与观念对村民政治生活的影响;重新认识村民选举热情和高参选率,反思村民自治背景下的积极政治参与;继续规范村委会选举程序,推进村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村民选举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稳定、公众利益及社会发展大局密切相关.近年,我国村民选举中的政治冷漠问题颇受关注,但极少有学者注意到村民选举中存在的政治亢奋问题,这两个问题已经影响某些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我们对江苏省A县、云南省B县村民选举中出现的政治冷漠、政治亢奋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制度、政治参与者、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其成因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亿万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制度性渠道.但是,调查表明,农民工对村委会选举的参与度较低.这种状况并不是因为农民工自身缺乏参政能力和参与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民工与村庄利益关联的疏离、选举收益的不确定性与额外支付选举成本之间的矛盾、农民工与村庄政治生活的信息通道因流动而不畅通及农民工面临的选举动员和社区压力减少等等.村委会选举中农民工的参与缺失表明,农民工的选举权利得不到有效的行使,改变这种状况的政策方向不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吸引农民工回乡参选,而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满足农民工因为流动而变化了的参选需求,将农民工纳入到居住地或工作地的民主政治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5.
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变革的重要部份,也是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面对村民选举而来的压力与挑战,村党支部通常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村民选举以维系其领导核心之地位.村民选举出来的村委会的确挑战了村党支部的权威,一定程度上重新分配了村级权力,并且推进了党内民主政治的发展,其典型就是"两票制"的出现与广泛的推行.  相似文献   

6.
不同地域、不同村庄以及同一村庄内部的村民之间存在明显的收入分化,此分化对村民选举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影响村民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是收入越高的村民选举参与的积极性越高,对政府的信任度也越高,但村民选举参与和其对政府的信任没有必然联系。这些发现对探寻遏制村民收入分化的途径、提高村民选举参与的积极性、提升村民的政府信任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农村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高低是衡量农村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标尺之一.村民素养偏低不仅影响村民政治参与的意愿与能力,而且制约了村民有序政治参与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应从村民素养现状入手,分析其对村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揭示村民素养对村民政治参与的作用机理,以化解村民政治参与的主体障碍,提高村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考察我国村委会直选制度建立后,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自主性及其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西方民主理论对解释我国基层民主实践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村民的投票行为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自愿投票的村民分别占投票村民的71.04%和村民总数的45.87%.影响村民投票自主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制度环境、制度绩效和政治文化动因.其中,制度的有效性与公正性最能提高村民投票的自主性,政治文化的影响效用小于制度因素,经济利益的影响效用最为微弱.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参与顺应了当前农村民主建设的要求和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村民自治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之一.扩大村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村民政治参与建设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举制度的导入与村民冷漠参与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 《求实》2004,(4):91-94
民主选举作为村民最直接的政治参与形式 ,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研究基层民主演进的视角。在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 ,普田村非程序化的运作 ,使村民们以冷漠的态度 ,以不参与、不合作的方式对待这次选举 ,他们连“用脚股票”的方式也不要了 ,部分村民甚至连“用脚投票”的机会也没有得到。中国乡村民主政治的生成 ,仍然要有一个较长的培育、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宜宾市翠屏区90%以上的村实行了"公推直选"."公推直选"作为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党员、村民的民主意识.从已经结束选举工作的乡(镇)来看,村民普遍认可这种产生村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的方式,参与热情也很高.但在选举工作中,反映出了四个"不适应",影响了"公推直选"的效果,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陈浩天 《探索》2011,(5):73-76
村民自治是贯穿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逻辑。我国基层民主的发育经历了从个体参与到组织参与的民主彰显形式,通过组织参与促成民主权利的回归。同时,民主是选举和治理的综合体,基层民主以村民自治为依托.对基层进行治理,通过社区建设达到村民民主能力的提升。目前,中央惠农政策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动力,以惠农政策为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提升了基层民众的民主实践能力。村民自治的政治实践不但使我国基层民众零距离“操练”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而且直接推动了我国民主建设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农村深入开展,对保障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有的地方村民委员会选举竞争行为不规范、贿选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有的地方没有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影响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有的地方对村民委员会选举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保障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公正有序,保障村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推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村民选举纠纷及其法律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选举纠纷是指在相关村民选举主体之间发生的,围绕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而进行的村委会及其他相关组织选举过程中的实体性或者程序性问题而产生的争议.村民选举纠纷影响村民选举权利的实现,严重制约村民自治事业的发展.应当分别构建和完善村民选举纠纷的行政权解决机制、司法权解决机制以及立法权解决机制,并加强它们之间的协调,使之形成内在统一的体系,以便推动村民选举纠纷的解决,保障村民选举权利的实现,促进村民自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村民自治选举实现了由委任制到选举制、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由民主化程度较低到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转变,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自治选举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完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村民自治选举实现了由委任制到选举制、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由民主化程度较低到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转变,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自治选举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完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农村贿选已经成为一个制约中国政治民主化化的绊脚石。我以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村民直选的理性人假设,选举中的一次博弈和多次博弈中产生的囚犯困境,以及制度制约下的村民选举,提出需要完善制度,来消除农村选举中的贿选诟病。  相似文献   

18.
鲁月棉  张莺 《唯实》2009,(8):170-173
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制度和政治发展的一体化,其战略要点是平等、协调、融合、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新选举制度,强化村民自治,实现农民有效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俄罗斯的政治现状来看,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和俄罗斯总统选举可以被认为是确定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依据以及公民情绪的晴雨表。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俄罗斯政党参与国家政治选举的制度变迁,分析目前俄罗斯政党参与国家选举制度规范的内在逻辑以及总结俄罗斯政党参与国家选举制度规范的特点,最终形成俄罗斯政党参与国家选举的制度规范对其政党政治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今年我省农村党支部换届,主要采取"公推直选"的形式选举村支书,这是全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公推直选"普遍采取的是"两票制",即先由村民投信任票选出候选人,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差额选举.选村支书,让村民先投信任票,再进行党内选举,选什么样的"当家人",得先过群众"信任"这一关.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选出来的村支书,不仅党员满意,而且代表了群众的意愿,群众也满意.可以肯定地说,"公推直选"这种选举形式,无疑对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