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长征》2014,(4):34-34
1975年,邓小平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人,到下面去调查研究,不要给地方干部增加负担,不要搞什么招待,生活方面特别是在吃的问题上,工作餐,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就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2.
正1975年重新"出山"不久,邓小平便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人,到下面去调查研究,不要给地方干部增加负担,不要搞什么招待,生活方面特别是在吃的问题上,工作餐,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就很不错了。1958年11月初,邓小平在贵州视察工作,途中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任白戈向邓小平反映,重庆市城市人口比重较大,副食品供应紧张,劳动力尤其不足。他  相似文献   

3.
1984年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的陪同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到广东视察。任仲夷、刘田夫乘坐他的专列一起南下。专列经广州时,我和广东省委、广州军区负责同志到火车上去看望了小平  相似文献   

4.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乘飞机到美国访问。邓小平一行稍事休息后,便来到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参加一次别有风味的家庭晚宴——吃烤牛肉。这次晚宴是在一年前预订好的。那时,布热津基斯奉卡特总统之命到北京商谈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邓小平为他举行了一次丰盛的宴会。在品尝了可口的中国菜后,布热津斯基邀请邓小平有机会到美国品尝一下美国家庭的饭菜,这次邓小平就是来践约的。  相似文献   

5.
夏远生 《新湘评论》2008,(12):55-57
长沙决策 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泽东乘专列抵长沙,住省委九所六号楼,在湘休养了114天。曾观看湖南电视节目,五次到省游泳馆游泳,六次接见外宾,会见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强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并批评“四人帮”,支持邓小平,与周恩来一起研究商量作出了重大的“长沙决策”。  相似文献   

6.
夏远生 《学习导报》2008,(12):55-57
长沙决策 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泽东乘专列抵长沙,住省委九所六号楼,在湘休养了114天。曾观看湖南电视节目,五次到省游泳馆游泳,六次接见外宾,会见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强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并批评“四人帮”,支持邓小平,与周恩来一起研究商量作出了重大的“长沙决策”。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许多本来很正常的事,在一些人眼里,却倒了过来,变得反常。某市组织部门一个考察组到一家单位考察领导班子。考察结束后,正好是吃饭时间,这个单位领导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盛情邀请考察组同志吃“工作餐“。可再三挽留,考察组同志还是谢绝了。考察组走后,看着满桌菜肴,单位负责人暗自纳闷:这样挽留都不肯吃钣,是不是要免我的职了?  相似文献   

8.
常程 《新长征》2009,(10):18-21
1992年1月17日,一列火车从北京站出发,向着祖国的南方奔驰而去。这是一列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除了中枢机关和随行人员之外,没有人知道专列载的什么人,更没有人会想到这趟专列的南方之行,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会写上那么浓重的一笔。专列上的主人公,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宋庆龄非常尊重。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毛泽东即委托陈毅、邓小平等前往公馆探望宋庆龄。6月的新政协筹备会刚结束,毛泽东就与周恩来商议,决定派邓颖超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前往上海迎接宋庆龄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并亲笔致信宋庆龄。8月,宋庆龄由上海乘专列抵北平,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等50多人到车站专程迎接。这期间,毛泽东亲自到车站接人只有两次,一次是接国民党起义将领程潜,还有就是接宋庆龄了。  相似文献   

10.
1958年3月5日,周总理到重庆考察长寿湖规划,正值他60岁生日,周总理特地打招呼,不要虚张声势、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吃饭要简单,只吃工作餐,并且还一再强调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这天饭菜异常简单,桌上最好的饭菜是工作人员到长寿湖上游打捞的长寿湖鲫鱼.  相似文献   

11.
王振琦 《世纪桥》2012,(6):37-41
1978年9月8日,邓小平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庆典并进行友好访问。中央办公厅通知,邓小平13日回国后,将先到黑龙江省大庆视察。由于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率中国农业代表团正在美国访问,确定由在家主持工作的省委书记李力安牵头接待。他和省委书记、大庆市委书记陈烈民,省委副秘书长曲绍文等于14日凌晨在吉林与黑龙江接壤的陶赖昭车站登上邓小平专列。  相似文献   

12.
晓庄 《党史文苑》2004,(11):30-31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1992年1月17日,新年伊始,88岁高龄的邓小平乘坐专列悄然出京,奔驰南下。专列穿过广袤的华北平原,跨过滚滚奔流的黄河、长江,抵达五省通衢武汉,稍息片刻。又穿过三湘四水,越过巍巍五岭,直抵南海之滨。十二天后,专列又沿浙赣线北上进入江西境内,从西至东穿越赣鄱大地,在江西新余、鹰潭略作停留后,继续前行,于2月2日抵达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南方行程中,邓小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说,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发出了震撼世界的时代强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3.
夏远生 《新湘评论》2008,(11):55-56
“党的干部要讲真话” 1963年10月20日,毛泽东乘专列到长沙,听取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华国锋、李瑞山汇报工作。10月26日,会见全省三级干部会议和省委二届七次会议代表,肯定生产救灾、恢复经济的会议主题。10月26日,毛泽东乘专列去南昌。  相似文献   

14.
正李肇星有一次在国际航班上,邂逅了早已失去苏共和苏联的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问了一个全世界都想问的问题:为什么结局会是这样?戈尔巴乔夫想了想说:因为我们没有邓小平!的确,从1977年复出,到1997年去世的20年间,邓小平领导实施了改变中国和世  相似文献   

15.
1958年我在盖平县报主持工作,9月24日接到县委办公室通知,让我明天参加迎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一行到盖平县农村视察工作,具体地址在大阳升公社所在地花园坨村。我听到后,十分高兴,就着手做了准备。 第二天上午近10点钟,中央领导乘着专列铁路客车来到盖平火车站,换乘省和辽阳专署准备的一行轿车,途经县城向东南运行7华里,进了花园坨村。在一座比较清洁、宽敞的大院里,正房东西两屋分设会议室和接待室,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1984年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的陪同下,从广州乘专列到厦门经济特区视察。 厦门经济特区在1980年10月7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1981年10月15日湖里动工兴建,面积有10来个平方公里,对外统称2.5平方公里。3年多来,特区建设发展很快,得到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心和支持,但也招来了一些不同意见者的怀疑和指责。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欣然同意了将厦门特区扩大至全岛的建议。为厦门题词,完成了特区题词的三重奏1984年2月7日上午9时30分,邓小平在王震陪同下,乘坐专列来到享有“海上花园”美誉的厦门。这天是农历大年初六,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庆氛围中。当年参与接待工作的厦门市委副秘书长焦星五在日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和金日成两位领导人的交往应该从1953年11月12日首次会面说起。这天下午3时整,一趟专列缓缓驶进北京车站。列车停稳后,身着黑色呢子大衣、头戴黑色礼帽的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  相似文献   

19.
万继耀 《奋斗》2014,(7):42-42
正距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黑龙江已36年了,回忆起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1978年9月14日一大早儿,报社领导安排我去采访当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视察黑龙江的整个过程。我非常兴奋,早就想亲眼目睹小平同志的风采,还能通过我的镜头把小平同志的状况告诉给全省的读者,很是令我自豪。我马上到花园邨宾馆报到。小平同志下榻在第一栋楼。当天,小平同志一行就赶赴大庆视察工作。我们都是坐专列去的,一共有四五节车厢。在  相似文献   

20.
霞飞 《党史博览》2009,(9):12-17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邓小平的这段话,算是对当年中苏两党那场争论定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