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过地下通道,登上充满阳光的楼层,终于找到了事先约定的房舍,我轻轻按响了门铃。开门者是一位中年妇女。这楼舍虽然矮小,但室内布置十分雅致、得体。小小会客室里,一盆盆仙人掌、君子兰等花草长得生机盎然;客厅东墙上悬挂着一幅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绘赠弟子胡洁青的《虾戏图》;客厅西壁则是胡老的一幅大照片和一张她自画的国画,但却没有见到老舍先生的照片,也许这是老人怕见了伤感吧!正打量、猜想中,中年妇女叫醒了午睡的胡老。她老人家匆匆抹了~把脸.走了过来,慈祥和蔼地和我亲切握手,问我姓名。她不用人搀扶,动作又那…  相似文献   

2.
重庆谈判,国共两党领袖握手晤谈,中外瞩目.毛泽东涉险赴渝,一身系天下安危.毛泽东在城内的办公地点—张治中公馆“桂园”,一时间车水马龙,宾客盈门.仍然还是桂园简陋朴实的客厅.十来张湛蓝色朴素的沙发.百叶窗前,两盆兰花幽然吐香.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横幅悬挂南墙.东墙的条幅则是蒋介石手书的戚继光语录:“若谓战无不胜,固然欺人之谈,然劲敌从来未尝不败……”悬挂西墙的,是女画家红薇老人的一幅花卉.北墙却是一幅古画《秦淮夜泊图》,上书七绝云:“春风吹梦到天涯,人在天涯梦在家,梦到秦淮秋月夜,系船水阁听琵琶.”果真  相似文献   

3.
1985年夏天的北京,晴空如洗。 7月17日下午,我们来到东郊,专程访问毛主席亲家母张文秋老人及毛岸青一家。由于事先通了电话,我们顺利地找到了张老家的院门。张老的女儿、毛主席的二儿媳邵华在门口迎接。通过葡萄架下的甬道,我们走进张老住所。八十出头的张老,满头青丝,手拄拐杖,笑容可掬地和我们一一握手,把我们让进客厅。厅里陈设简朴,靠东是一排书柜,摆满了古今中外书籍,西墙上贴有一幅毛主席在成都的生活像,画下面摆有几盆花草。我们刚落坐,邵华就忙着给我们调制冰水,开西瓜,还要我们吃她家自种的水蜜桃。  相似文献   

4.
广州解放北路,南越王博物馆边的象岗山三号,120平米的三居室里,梁铁和她的老伴黄友涯接受了笔者的采访。主人的家具看似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几乎没有什么摆设,只有茶几上那盆巴西铁和客厅博古架上陈列着的一些奖杯证件,可以象征这对革命老人的性格人  相似文献   

5.
<正>轻轻推开盛利芬家的院门,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菜园;在干净明亮的客厅里的沙发上坐着一位老人,她衣着干净,脸上神情平和,脖子前系着一个方巾,她不能开口讲话;在客厅的另一端,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仍按原样陈设的后客厅里,至今还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两幅画:西边的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郭秀仪女士根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邓颖超两地分离时互传思念的海棠、红叶、芍药等绘制的国画;东边的则是辛亥元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老人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国画《腊梅》。  相似文献   

7.
正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仍按原样陈设的后客厅里,至今还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两幅画:西边的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郭秀仪女士根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邓颖超两地分离时互传思念的海棠、红叶、芍药等绘制的国画;东边的则是辛亥元老、建国后曾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老人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国画《腊梅》。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农历腊月三十,乌江河畔鞭炮阵阵,整个沿河山城沉浸在过年的吉庆、祥和气氛中。而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乡中寨村养殖大户雷秀珍家里,一家老少吃完年饭,坐在装修一新的客厅里看电视。房间里温暖如春,一盆盆兰花静吐芬芳,雷秀珍心里更是暖洋洋的。她对记者说:"没有高仕文局长,我们一家人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9.
初夏的阳光飘洒在葱茏的古榕树上,透过浓密的枝叶向地面铺缀了点点金光,斑斓的彩蝶在树荫下姹紫嫣红的盆花丛中飞舞。四周的景致是那么秀丽、迷人。这儿就是曾经接待过无数国际友人、中央首长、海内外宾客的鼓浪屿宾馆。1992年6月11日,鼓浪屿宾馆同往常一样静谧、温馨、幽雅。下午2时许,一位身躯略为前倾的老人慢慢走向摆放在宾馆客厅一隅的钢琴旁。随着手指在琴键上有节奏的跳动,顷刻间优美的旋律伴着阵阵悠扬悦耳的琴声回荡在  相似文献   

10.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数小时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里了,急忙跑上楼。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这才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相似文献   

11.
鸟语花香的江南六月.一群苍发如雪的老人沿着河岸缓缓走着。他们是福建省南平地区党委邀请来参加赤石暴动50周年纪念活动,来自各地的新四军老战士。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虎山庙的地方,50年前,国民党反动派曾在这里设立刑场,集中屠杀了70多位革命志士。人们默默地肃立着。人群中有一位面目清癌,身材瘦弱的老人显得格外激动。他是谁?他就是来自上海的五十多年前被国民党持务集体枪杀的唯一的幸存者──秦峰。春节过后,一个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叩开了秦峰在曲杨新村的家门进行拜访。跨进客厅,一幅横匾跃入眼帘,上书“大难不死…  相似文献   

12.
走进张峻老人的新家,最惹人注目的是一尊扎着红领巾的雷锋半身雕像,眉目含情,栩栩如生;客厅内雷锋的照片更随处可见。73岁的张峻老人精神矍铄.雷锋的每一张照片他都清楚记得拍摄的时间和当时的情景——于是,在这个春风徐徐的日子里,在老人家中,记者静静地聆听了他与雷锋的故事…… 张峻和雷锋的相识始于1960年,当时张峻是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的宣传报道干事。这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张  相似文献   

13.
龚道育 《湘潮》2018,(2):40-42
"驱散世纪的烟云,拂去历史的尘埃;显露画作的本色,凸现赤子的真迹。"2017年仲夏的一天,我们一行三人在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授的客厅里,一起欣赏那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油画、国画、写生、素描作品……看美髯,疑为齐白石,不是齐白石,那美髯寄托着一位孝男对慈母的无边思念。  相似文献   

14.
在军委空军大院西区一个宁静的小院里,住着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他就是西路军中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王定烈。王定烈1933年参加革命,1936年入党。长征时任红五军团第43团文书。建国后任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面前的王老将军鹤发童颜,身板硬朗,脚蹬草鞋,步履稳健。在王老简易的客厅里,两件东西特别引人注目,一件是王老的书法作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另一件是一幅长达铺、岷县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正>午后和暖的阳光洒在镂花桌布上,窗边几株生机盎然的绿植透着春的气息……每周一下午,在东皇城根南街86号院一间普通客厅里,总会有几位老人围坐一起,开始他们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2015年3月28日,笔者走进敬老院的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沐浴在阳光下一盆盆生机盎然的花卉。3间老人居住的小屋门敞开着,几位老人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电视。一眼望去,一张张床铺摆放有序,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室内到处干净整洁,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仍按原样陈设的后客厅里,至今还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两幅画:西边的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郭秀仪女士根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邓颖超两地分离时互传思念的海棠、红叶、芍药等绘制的国画;东边的则是辛亥元老、建国后曾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老人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国画《腊梅》。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1,(7)
正6月12日上午9点,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所在地天山镇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今年百岁高龄的帕萨老人穿戴整齐,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胸前几枚奖章熠熠生辉。这是老人的第72个政治生日,旗委主要领导也在这天上门与老人一同庆祝。帕萨老人与中国共产党同龄,党龄与新中国同龄。在一个世纪的旅程里,他亲历艰难岁月,  相似文献   

19.
正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媳,一个普通女孩的妈妈。她用长久地不懈付出,成就了她的不平凡,在社区被邻居们称为"最美儿媳妇"。布置简单却不单调的屋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斜倚在客厅的沙发上幸福地晒着暖阳,陪着这位老人的正是儿媳饶卫红,她正在帮公公按摩。见到社区人员,老人用手比划着说: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岁尾的一天,我按照约定,准时叩响了著名诗人、词作家石祥位于首都西郊北京军区干休所的家门。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的老人热情地把我让进客厅,伴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我们的,交谈也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